編者序
中國古代經典作品,通過時間淘洗流傳至今,依然為人津津樂道。因為它們是知識的寶藏,能傳達深刻的智慧與人類心靈幽微的悸動,持續與我們溝通與交流。它是古老的,也是現代的;它跨越時空限制,值得我們深入欣賞。
歷久彌新的經典小說,常常是現代藝術創作的源頭。例如1987年轟動一時的「倩女幽魂」一片即取材《聊齋誌異》中〈聶小倩〉。「倩女幽魂」是香港的徐克監製,程小東導演,由王祖賢、張國榮領銜主演的古裝奇幻神怪片,它締造了多項紀錄:展現武俠特技縹緲燈光幻化多變的影像、主角造型的瀟灑飄逸美感、黃霑結合古典與現代插曲配樂、奇特的構圖視覺表現等等,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片。由於影片廣為人知,因此吸引觀眾進而閱讀《聊齋誌異》,可說是影片的另一個重要收穫。
現在我們就來介紹《聊齋誌異》,它是清朝短篇文言小說的經典作品。作者是蒲松齡。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蒲家莊人(今淄博市)。生於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卒於清聖祖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七十六。蒲松齡自小聰慧過人,十九歲在縣、府、道考試均名列第一,補博士弟子員。此後積極功名,然皆屢試不中,直到七十二歲援例出貢,補為歲貢生。他一生清貧,唯一正式的工作是在江蘇寶應縣任職幕僚人員八個月,之後擔任畢際有家中塾師三十年,《聊齋誌異》許多作品便是完成於塾師時期,之後為求完美,反覆修改。然而蒲松齡過世後五十年,《聊齋誌異》才得以付梓,未能於生前看到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出版,恐怕是作者心中最大的遺憾吧!
鄒弢《三借廬筆談》曾說過,《聊齋誌異》成書乃蒲氏特意每天在蒲家莊的柳泉旁設攤,以茶煙招待來往客人,強執對方敘述奇聞故事得以成書。根據後人考證,以上記載並不確實。蒲松齡於自序說:「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由於性喜獵奇浪遊,因此他記錄所見所聞外,還有親朋好友郵寄素材,廣為蒐求筆記與民間傳說,創作出鬼怪幻想名著《聊齋誌異》。「聊齋」是書齋名,「誌異」是記錄奇異之事,全書共四百九十一篇,《異史•聊齋焚餘存稿》是目前存世最早、最完整的重要抄本。
《聊齋誌異》不僅多言鬼狐,它還是讀之令人膽壯的諷刺奇書。蒲松齡的文字精妙,字字含情;情節曲折出人意表,主角形象坦率鮮明。在超乎尋常的鬼神世界中,探索絕美的形象,映照人性的真實,抒發現實的頓挫,字句中含藏作者深沉的感懷與體悟。蒲松齡說:「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感謝這本孤憤之書,讓我們得以暫離繁忙的現實,向天上地下縱情玄思,直探那遙遠卻親切、瑰麗幻奇的超現實世界,滿足人類無限的想像力!我們精選出十八篇作品,從蒲氏直抒心聲的〈葉生〉,到諷刺現實的〈促織〉,每篇輔以注釋、題解、問題與討論、延伸閱讀,書末並附錄蒲松齡〈聊齋自志〉。深盼讀者與我們一起在《聊齋誌異》故事中咀嚼經典的永恆魅力。
編者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