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從戰火中淬煉而生的王者風範
《決戰時刻》是美國當代童書新秀珍妮佛•尼爾森【王者三部曲】之終曲,小說內容如中文譯名所釋,是關於戰爭:甫繼位的少年國王傑倫,好不容易才取得國內朝臣百姓的信賴與認可,旋即面臨四方鄰國咄咄進逼,欲佔其國、欲取其位。敵人兵馬已臨城下,傑倫絲毫沒有喘息與猶豫的空間。形單影隻的孤兒少年王,面對敵眾我寡的劣勢和陰險老辣的成人對手,將如何化險為夷,保護所愛之人與國內子民?且看此集分曉。
《決戰時刻》除了描寫緊張刺激、短兵相接的戰事,也是一部「國王養成教育」教戰守策。在前兩部小說中,傑倫一貫是個衝動偏執、我行我素的「叛逆王子」,他既讓身邊大人憂心頭疼,也難以與人合作共事,但是在這本小說中,傑倫所遭受的一連串身心打擊與外來挑戰,將促使他回頭反省與父親的關係、重構父親形象;此外,他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對於家國負有責任與使命,進而發揮領導統御能力、學習與人合作、並展現愛的能力。
關注本書主角發展的讀者一定留意到,小說經常描寫傑倫王子挨打負傷,第三部曲也不例外。小說伊始,少年國王再次拖著之前被人砍斷、尚在復原的右腿出場;不過舊傷之外,他在這本書中將繼續遭受更多皮肉傷痛,並初嚐失去愛人的錐心刺痛。小說透過描寫傑倫受傷與療傷,意欲凸顯成長之路從來不是坦途,而是一路的跌跌撞撞;不過身體負傷固然會疼會痛,但傷口乃成長的印記,而從痛苦到復原的過程,也正是長-大-的-滋-味。
受傷之外,在《決戰時刻》中另一項可見證傑倫長大的線索是他觀點的轉變——特別是針對他的父親。長久以來,傑倫對於父親總是懷抱怨懟和誤解,他想不透父親為何拋棄他、更不明白父王對鄰國為何總是息事寧人、委曲求全,不願發動戰爭。這些對父王的疑惑甚至輕蔑,在他自己登上王位,面對決戰與否的關鍵選擇時,開始有了不同的理解:開戰攸關無數士兵的身家性命,他因此恍然,父親之所以懼怕戰爭,恐怕不是出於軟弱,而是基於對全國百姓的重責大任。
責任與關懷息息相關;當傑倫開始意識到自己身為國君的責任,他也正走出獨善其身的狹隘心態,展現更為成熟、更具氣度的大愛。小說開頭,當傑倫得知國境之內一個以經商和務農為主的西邊小城突然遭到敵國襲擊,他首先閃過腦中的念頭,不是咒詛敵人或憤而宣戰,而是想像當地百姓在襲擊之夜所受到的驚恐以及遭襲之後可能面對的全毀家園。小說中段,當傑倫從不同管道聽聞護衛他潛入敵營的兩名弓箭手不幸犧牲,每每讓他內心無限悲痛和遺憾。小說後段,當戰事方酣,傑倫在危機關頭屢次憑藉智慧扳回頹勢,他也不再像過去那樣沾沾自喜,而是有感而發:「每一位為國捐軀的士兵都有愛著他的家人,大多數都有妻兒高堂,需要他照顧餵養。每看到一名卡西亞士兵倒地,我的胃就一陣翻攪。這場戰爭該結束了」。小說中如此這般的描寫,在在顯示傑倫開始展現同理心和一位良君當有的悲憫。讀著這些段落,身為讀者的我也不禁設想:倘若現實世界中的在上位者也都能具備傑倫王子一半的同理心,設身處地關心人民,我們的社會應該會少點殺戮衝突,多點確幸。
少年傑倫在十五二十之年便當上一國之君,境遇令人稱羨,不過他的父王母后及兄長在一夕之間全遭暗殺,因此他同時也是一個無所頓恃的不幸孤兒。登上王位的少年國王,在全面開戰保衛家國的同時,也一面積極建構和尋覓屬於他自己的家與家庭成員,而有趣的是,傑倫所組構的家,是一個遠遠超越他所身處的前大砲時代、極具二十一世紀概念的混搭之家:他從路隆•哈洛的擁抱和眼神中,再次感受如父親般的溫暖與關愛;他和艾瑪琳達雖然始終友達以上、戀人未及,但艾瑪琳達卻如姊妹般一路支持相挺;羅登、托比亞斯與他年紀相仿、外型相似;他們一度存在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但卻也因為朝夕相處、命運與共,而衍生出手足一般的革命情感;至於男孩芬克,他原是街頭小混混,欠缺家教但滿腹街頭智慧,他讓傑倫想起了自己孤兒院的童年,因此倍感憐惜,收納為弟。當然,和艾茉珍相知相惜的情感,更適時補足了他原以為即將一輩子空缺的半顆心;而長相左右的莫特,則是他不可或缺的人生導師。在傑倫新組成的家庭中,成員雖然來自各方、甚至跨越階級,但他們對彼此的關心和付出,早已超越血緣關係。
整體言,本書延續前二部的風格,情節依然峰迴路轉、節奏俐落緊湊,對話充滿機鋒,麻辣爽利。不消說,這又是一本令人欲罷不能的書。親愛的讀者,您已經泡妥咖啡,準備好和傑倫王子一起決戰了嗎?
文�劉鳳芯(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