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以來臺灣經濟的快速發展,開始喚起美、日等地學者的注意。從1960年代底他們開始進行臺灣經濟的研究,其中有些人研究經濟現況,也有些人研究經濟史。為結合同行學者的力量,並交換研究心得,美國地區曾先後成立兩個臺灣研究會。第一個名為Committee for Taiwan Historical Studies,成立於1973年,由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中心(Hoover Institute)的主任馬若孟(Ramon H. Myers)擔任主席。第二個研究會名為Taiwan Studies Group,創於1982年。這兩個研究會定期舉辦討論會,並發行通訊,報導臺灣史研究的概況。
這樣的研究方法源自於1950年代的美國,往後更締造了豐碩的成果,在1993 年Robert W. Fogel和Douglass C. North二位經濟史學者更因為在經濟史研究方面的貢獻,而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Fogel and Engerman(1971)曾將美國新經濟史的部分研究結果編為《美國經濟史重新詮釋》(The Re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一書,企圖綜合一些研究成果,重新詮釋美國經濟史。
本書的書名有一部分仿效Fogel and Engerman的書名,主要是因為筆者與Fogel and Engerman一樣,都應用新經濟史研究法,嘗試重新詮釋臺灣經濟史上的一些問題,不過本書只集中於農家經濟相關問題的探究。
筆者於1980年代末期在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有幸開始投入臺灣經濟史的研究,博士論文的題目就是《日治時代臺灣經濟的成長及農家經濟》(Economic Growth and the Farm Economy in Colonial Taiwan, 1895-1945)。1991年取得學位回國之後,就開始在臺大經濟系開授「臺灣經濟史」一課,並繼續從事相關的研究,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