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破解達文西:親眼看見,這份手稿如何啟發了人類文明與科學

破解達文西:親眼看見,這份手稿如何啟發了人類文明與科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70525
克勞迪歐.喬治翁
秦如蓁
大是文化
2014年11月04日
166.00  元
HK$ 141.1  






ISBN:9789865770525
  • 叢書系列:Style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9 x 26 cm / 普通級
    Style


  • 自然科普 > 應用科學 > 其他












    為什麼比爾蓋茲要花3580萬美元

    只為了擁有一小部份達文西手稿?

    他安排這本手稿全球巡迴展出,不是為了炫耀,而是

    讓全世界一起來研究—達文西手稿。





    ◆達文西的生平關鍵事蹟

    【推薦序】讓想像不只是想像,讓達文西不只是達文西�台大機械系特聘教授•前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執行長 楊宏智

    【推薦序】毫無界線的創意,流傳永無邊際�巴黎宇宙科學會長 克勞蒂.艾涅赫(Claudie Haignere)

    【推薦序】達文西「透視」:工程、設計、機械、繪畫�達文西科技博物館總監 費歐倫佐.加利(Fiorenzo Galli)

    【推薦序】從自然界吸取靈感,應用於科技生活�達策展專員 艾瑞克.拉比(Eric Lapie)

    【前言】對知識貪婪,對未知充滿渴望



    ◆第一章 他發明機械,他改變人類

    繪圖和文字,既是分析工具也是視覺語言�啟發達文西的機械教室:聖母百花大教堂�太陽能、汽車與工業自動化始祖�米蘭時期的演變──透視法繪圖的工業應用

    ◇為什麼我們要解讀達文西:根據手稿複製模型

    虛擬手稿具體成形,記錄結果也留下問題�五百年後才被證實可行性的飛行構想



    ◆第二章 軍事工程研究與發明

    戰爭,造就達文西融合跨領域的軍事工程藝術�米蘭時期:達文西的軍事履歷表�擔任教皇軍指揮官凱薩•波吉亞的軍事工程師�達文西對戰爭與眾不同的看法

    ◇機械狂熱造就他不朽的舞台藝術、音樂與繪畫成就

    他的舞台設計�「達文西學」的由來──令現代人驚嘆的達文西機械理論



    ◆第三章 飛行的夢想

    嚴密的計算工程,來自精確的實作�降落傘與直升機:飛行只是單純的空氣力學表現�飛行器和振翅運動�滑翔飛行

    ◇對「水」著迷,創造水利機械



    ◆第四章 生物靈感仿生科技的先驅者

    人類,終究贏不過大自然的創造力�鳥類飛行研究�樹枝生長觀察──一種數學模式�骨骼與樹枝的「生長定律」�「仿生」典範──植物芒刺與蓮花效應�模仿豬籠草的自動修復�讓機器鳥拍拍翅膀、飛�仿生學不是模仿,是優化

    ◇從仿生到人工智慧──機械動物的起源

    ◇航太生物靈感:民航機

    ◇航太生物靈感:直升機

    ◇如蜜蜂般飛行的機器

    ◇如鰻魚般游動的機器

    ◇蜘蛛般吐絲的機械



    第五章 融合新舊技術──從劃時代的機械到都市設計

    文藝復興時期的手稿,窺見整合知識的技巧�從大教堂到舞台秀,靈活運用老師傅傳授的技術�達文西如何學習與發明?�達文西的創意是如何散播出去的?

    ◇達文西與理想城:科技如同政治……

    達文西的理想城:源自義大利中世紀城市規劃�達文西理想城的原型�柯比意盛讚的達文西理想城:透視未來都市問題



    ◆第六章 習作、手稿,為了知識整合

    不同學科的知識,一致的追尋手段�達文西《繪畫論》:繪畫可以仿造出大自然中的一切�跳脫藝術框架,用圖像分析讓科學得以發展�跨領域運用──解剖人體與透視建築、相通�想出版手稿的達文西:歸納與整合的哲學�完美極致的作品:蒙娜麗莎

    ◇達文西最具代表性的繪畫技法:暈塗法



    ◆第七章 珍藏手稿

    自然環境與動植物�男人和女人



    ◆附錄:關於作者






    前言



    對知識貪婪,對未知充滿渴望




      又是關於達文西的展覽?仔細回顧這幾年許多地方都陸續舉辦達文西展,而這似乎也成為一種特有的既定習俗。不同於以往都著重在藝術領域,這次巴黎科學工業城的展覽,則是特別針對達文西在機械工程的傳奇發明與貢獻,讓世人了解他如何解決生活中的迷思、甚至透過觀察解讀大自然的定律與法則,從中發展他獨有的創造方法或「創作風格」。



      為了讓達文西的豐富知識和實用經驗能與現代科學經驗互相交流、比較,同時了解他關於設計的個人哲學,特別將達文西的手稿內容及創作機械模型呈現在大眾面前。



      達文西的繪製手稿是這次展覽最主要關鍵,就是因為有如此珍貴的手稿,讓我們得以了解他的過人之處、認識他的多重身分(發明家、工程師、藝術家等),直到今天,在所有人類心中,達文西依舊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代表性人物。



      義大利畫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曾說過:「達文西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表現非常出眾,而且都以繪畫方式做呈現,內容也總是令人感到驚豔。」因為對達文西來說,「繪畫」是一種研究、分析所見事物的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最直接、清楚且最有效率的溝通語言,不管是在解剖學、機械、藝術、軍事工程等,都可發現他的研究手稿。



      因此,繪畫可說是達文西在創作設計上的獨有表現,也是他最可以清楚表達想法的方式。透過畫圖,他可以跨越許多障礙,將不同領域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尤其是「藝術」與「科學」。他不單只將眼前所見記錄下來,也把從所見之物獲得的靈感和解決辦法,一併記錄於紙上。



      最重要的是,推測當時他已成立個人工作室,並且透過有步驟的研究角度和獨特記錄方法,針對所遇問題,確切整理出一套實用、綜合多方科技理論的解決辦法,不僅簡單易懂且架構清楚。



      換句話說,「他是機械專家,也是偉大的機械理論家」。就機械理論發展與整體人類世界發展而言,達文西從生活中觀察,尋求潛在規則,進而找到駕馭自然界裡多種奇特現象及活動表現的方法。



      「創造與自然」,如果我們選擇這兩組詞來了解整個知識發展歷程,也是因為它們正好呼應歷史研究方法的整個觀點:「創造」這個詞完全符合達文西被稱為天才工程師的概念。對他以及當時所有人而言,創造是身為工程師必須擁有的基本道德義務和責任。



      除此之外,中世紀(Moyen Age,約476?1453年)人類對於「創造」的解讀──它同時包含「信仰」與「科技」,因為人類最後總是相信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這也是為何達文西的思想理論在中世紀人類學框架中能夠充分發展。由於觀察大自然並非簡單的事(就像人體和宇宙本身都遵循著相同的定律在運作),對當時的人而言也很困難。



      至於「自然」則是說明有意識運用過去的事物(壞掉的機械或物件),再加以從中發展出新東西(新機器、新功能等)。但當人類開始以現代化技術觀察達文西連續創造的歷史真實性時,該如何以不同角度切入研究與探討?



      事實上,在歷史事件中,達文西將過去機械重組創新,不僅表現出人類知識對於工程方法的發展變化,也同時改變人們對於科技的看法。



      其實,每個時代都會自己出現符合當代需求的「達文西」科學:例如我們曾經為了探索太空而積極發展航太科學,但至目前為止,已大幅轉向符合生物靈感的機器人科學前進,不是嗎?畢竟每個時代一定都有其獨特的發展記錄方式,來幫助人們達到理想的期望。



      確切地說,這就是「達文西式」自然研究的起點與終點:透過觀察大自然進行分析、研讀,再以多種角度呈現出來。對他來說,大自然不只是靈感的泉源,也值得我們好好欣賞與發掘。達文西晚年期間,大多時候都在致力完成他對自然生態的理論思想,逐漸將他所見整理出一系列的宇宙法則。



      從他所記錄的文獻資料中可發現他的思想不斷前進,結合各個領域知識的能力也越來越清楚可見。對知識的渴求激起他對自然的好奇,以最有趣、最精采的方式觀察並記錄下來(就像閱讀一系列讓人印象深刻且內容豐富精采的筆記)。



      但由於達文西的前衛思想和發明,也讓他明白知識的力量和影響,因此他曾在阿朗戴爾手稿(Codex Arundel)中寫下一段非常矛盾的話,關於「噴發的火山與知識的貪婪」,表達他對廣大知識和無邊科技的野心與焦慮。即便有許多好奇和擔憂,但對未知的渴望還是一步步將達文西帶往知識的無底洞。



      對這位天才發明家而言,他說這種感覺有如希臘神話故事中:



      「海上航行的船隻面對席拉(Scylla)和夏瑞比德(Charybde),岸邊是掠食過往船隻水手的海妖,另一邊是海中的大漩渦,北風激起洶湧的海浪,不斷往船隻拍打著浪花,讓船隻在困境中進退兩難;也像住在義大利的斯通波利火山(Stromboli)和埃特納火山 (Mont Etna,位於西西里島)之間一樣,當火山爆發時,大地驚動,窄小火山口內壓抑狂躁且具大的能量,即使有許多阻礙,卻怎樣也無法阻擋持續噴發的岩石和高溫的岩漿,讓居民們不知該往哪逃。」



      另外,達文西也說:



      「就是因為對知識的渴望與害怕,當我看著這麼多奇形怪狀的機械被創造出來時,內心既興奮又惶恐不安。對我來說,就像走在一條長長的懸崖上,而這條路突然把我帶到一個巨大洞口前,我為此感到驚訝、害怕,因我從未想過眼前的存在。



      我彎身拱起背,伸出右手擋在眉前,左手握住左膝,屈身不斷探頭看,想看清洞裡的一切,但眼前只有深不見底的黑暗。在洞前停留一會後,我心中突然出現兩種感覺:害怕和渴望。害怕洞裡的深不見底和一片漆黑,不知是否隱藏威脅,但又強烈想知道裡面有甚麼,或許有更美好的東西等待發掘。」



    推薦序



    讓想像不只是想像,讓達文西不只是達文西




      牛頓說,「如果我看得比較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人類的歷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躍進和突破,這發生絕非突然,向來都是累積了許多前人的知識所成就的力量,文學是這樣,藝術是這樣,當然科技亦是如此。



      大多數的人知道達文西是源自於其藝術成就,尤其是那舉世知名的畫作《蒙娜麗莎的微笑》,但正如此書文案中所言,「藝術對達文西而言,不過是一種分析天地萬物的溝通方式罷了。」在《破解達文西》此書中,收錄了許多珍貴的達文西手稿,讓我們看到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全方位天才在機械上的貢獻和想像。



      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將達文西的手稿或以模型或以3D技術加以模擬,讓想像呈現在世人面前,透過這本書,彷彿置身於義大利米蘭的達文西博物館中,也好似實踐當時達文西的夢想。



      以現在的科技來說,飛行相當普遍,但在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飛行還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當時,達文西就能夠畫出人類在天空中翱翔的藍圖,而五百年後的今日,終於證實當時其降落傘草圖是有飛行的可能性!他觀察鳥類的飛行,畫出「翼翅系列」飛行機械,奠定之後的飛行基礎。除此之外,他描繪出最接近直升機的螺旋飛行器,技術及材料都不甚發達的當時,達文西透過對於大自然的觀察並擷取靈感,提高了人類對生活型態的想像。



      在機械手稿中,看得出達文西對於機械結構的理解,他透過解構的方式,結合了機械、生物、軍事、都市規劃及藝術,用縝密的邏輯思考去理解機械,以透視的方式去展現藝術,他讓看似無關的各領域專業變得息息相關,這些都是奠定他屹立不搖的地位,也成為後世科學家源源不絕的靈感。時至今日,能夠像他這樣以工程的角度,宏觀地觀察大自然萬物實的人屬少見,更讓我們驚歎這個結合各方面的全才和他的細膩與完整!



      生活在現代,我們享用機械帶來的進步及便利,許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科技,其實是透過前人不斷的測試和失敗而成;也因此,讓我們擁有資源去實踐更多的夢想。閱讀這本書,透過詳盡的文字和圖片讓我們更加了解達文西,看到他所觀察到的世界,也能窺視到他當時對於人類生活一個有夢的世界。



      當然,正如他的筆記裡所言,「即使人類不斷做出迎合各種用途的發明,但終究贏不過大自然的創造力。」創造與自然,到底該如何取得更多平衡,身為現代科技的使用者,我們期待自己對於大自然擁有更多關懷和夢想,也期許對於未來生活,在謙卑地面對大自然,在善對大環境的前提下,創造更多更美好的想像!



    台大機械系特聘教授•前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執行長──楊宏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