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麵包,是用來吃的
法國為了保留並發揚自古傳承的麵包文化,巴黎市及巴黎商工會議所合作,從1995年開始,每年三到五月之間於法國舉辦一年一度的法國長棍麵包大獎( Grand Prix de la Meilleure Baguette)。透過競賽選出當年最佳的法國長棍麵包,冠軍可獲得4000歐元的獎金,並享有提供法國總統府一年份法國長棍麵包的殊榮。
我曾經在巴黎的旅途中,循著某幾年的巴黎第一名法國麵包指南,前往那些店家朝聖,但到了其中一間店看到麵包時,我很訝異,這得到全巴黎第一名的法國麵包,怎麼做的這麼醜,根本就是不合格的麵包啊!
與法國的麵包師傅聊起這件事,他們對我說:麵包是食物,你得放進嘴裡才能斷定好或不好!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領悟。
我們往往忘了麵包不是用眼睛吃的,時常以目測的方式來評論麵包的好壞,但對法國人而言,麵包是食物,而吃的東西就是要進到嘴裡才能決勝負,因為食物是拿來愉悅味覺和嗅覺,不是拿來看的。
在追求美味的過程中,必須先考量到食物和鼻腔、口腔的親密關係。東西入口前該有怎樣誘人的香氣?進到嘴裡,第一個接觸的表面會有什麼樣的味道?咀嚼過程中的味道和口感怎麼變化?嚥下後留在鼻腔齒縫間的餘韻又多能回味…。這一切的一切,才是真正能讓人因為感官的愉悅,而擁有享受、舒服的飲食體驗。
所以,當我想以歐式麵包為主軸,探討未來歐式麵包會在我們生活中,呈現怎樣的狀態時,我自然以感官的體驗和享受為出發點,來安排這本書裡所有的配方與做法:使用了許多不同形態的老麵、預發酵系統、不同麵糰的攪拌、發酵與整形,以及不同材料的複雜搭配…。
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做出好吃的麵包,如此而已。
作者�武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