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上帝與物理

上帝與物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274571
黃小石
宇宙光
2013年11月13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577274571
  • 叢書系列:探索/科普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探索/科普


  • 自然科普 > 物理/化學 > 其他











      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宇宙從何而生?結局是什麼?

      作者經歷上帝的恩典,將物理學的奧祕一一解析

      帶領你認識創造奧祕與恩典



      本書兩大主題:「物理」與「上帝」,對許多人來說,前者艱深難懂,後者微妙難測。黃小石博士窮極一生探索鑽研物理學之精髓與對聖經真道之認知,講論「上帝」與「物理」的關係。他以通俗的文字闡明許多物理觀念,清楚扼要的解釋多樣新奇的物理現象,讓非科學領域的讀者逐步了解,以科普的角度觀之,極具啟發性。



      詩詞,是我「首先思想的」,是我的喜好;

      物理,是我「接著思想的」,是我的方法;

      上帝,成了我「最後思想的」,直到如今,是我的嚮往。





    序一 真理的追尋——從物理到上帝�郭瑞年、洪銘輝

    序二 求知是一條永遠也到不了終點的漫漫長路——序《上帝與物理》�林治平

    自序 上帝與物理



    理性篇

    我的老師

    美與物理

    奇妙的數學

    因與果

    悖論

    薛丁格的貓



    物理篇

    電子的故事

    狄拉克與反電子

    原子的故事

    上帝的粒子

    黑暗的世界



    生命篇

    坐看雲起時

    人生第一口氣

    白髮三千丈

    自組結構與生命

    線粒體——細胞裡的發電廠

    蛋白摺疊

    另類黑金——石油與人類的前途

    珊迪之夜



    宇宙篇

    萬物的起源

    宇宙簡史

    大爆炸論的證據

    設計與巧合

    羅素的茶壺



    神學篇

    神蹟(自隱的神)

    霍金博士的預言

    真理的呼喚

    物理與神學

    天? 堂

    ???????????????????????????????????????????????? ?

    跋 �黃子嘉

    致謝





    序一



    真理的追尋——從物理到上帝 /郭瑞年、洪銘輝




      經過一棟棟高聳的摩天大樓,走向高鐵車站的路上,發覺可見的藍天又少了些;坐在快速的車廂內,眼見周遭乘客透過手裡一機與遠方朋友連線,將世界上各樣的資訊滑進手中。這是當今21世紀科技城生活的寫照。先進科技已滲透到人類生活每一層面,科技化的世界—人造世界已改造了自然世界。試問,在這樣的世代中,我們還需要相信有上帝的存在嗎?科學與信仰的關係究竟為何?是互相牴觸?還是和平共存?我們願意擠出些許時間來思考嗎?這是本書引導讀者探討的目的。



      本書兩大主題:「物理」與「上帝」;前者對許多人來說是艱深難懂的,而後者又是微妙難測的。然而對本書作者黃小石博士而言,卻向來是他心中經常思想與嚮往的。物理(科學)與信仰(宗教)在表面上是兩個很不同的領域,兩門很不一樣的學問,可是卻有許多相同的地方。雖用不同的方法,卻是為要認識同一個真理。故此科學與宗教應當是追尋真理的好夥伴,而不是對頭。其實科學與宗教有彼此互補的地方,愛因斯坦在他1954年寫的一封信中說:「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的,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的。」宗教與科學若是一味相咬相吞,互不信任,遲早會造成一個又瘸又瞎的社會,既無力成就所渴慕的美善,又看不見自己的無知。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按照他的本性都有要知道的欲望」,人類共同的欲望,常指向一個客觀的實存,這也正是物理學的目的—想要知道什麼是實存的真象。其實一個指向真神的宗教,是要認識一切實存的來源,宇宙萬物的創造者。藉著祂的啟示,認識實存的真象。



      當代物理學家查理•湯恩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系榮譽教授,Maser 發明人,196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長期致力於研究與發現屬靈的實存,在2005年獲得了崇高的田普頓獎 (Templeton Prize)。他談述到有關科學與宗教的匯合:科學家渴望知道宇宙是如何進行的?而宗教卻想要明瞭宇宙存在的目的,的確是有目的嗎?那會是什麼呢?宇宙的結構肯定是為此目的而安排的。其實科學與信仰的尋求皆是使用我們的直覺、邏輯、實驗、觀察、感情、靈感,甚至透過啟示以求甚解。至今宇宙尚存著數個懸疑未解的奧?,例如宇宙中「失落的物質」、人的良知、與自由意志等。科學與宗教必須開放地交談,以了解彼此的異同;一旦發現有不一致時,我們應當努力理解為何如此。



      本書引用17世紀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在其第一本著作《學術的進步》中所言:上帝其實寫了兩本書,不只是一本。當然我們都熟悉祂寫的第一本,那就是《聖經》。但是祂還寫了第二本書稱為創造。宇宙乃是上帝的創造並非無稽之談,因為宇宙中含有許多的耐人尋思線索, 指向它是出於一個智慧的設計(見本書〈設計與巧合〉及〈線粒體〉等篇)。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希伯來書〉11章3節

    ????? ?

      19世紀電學之父法拉第論到:「當我思想到自然界裡有許多巨大的力量,每一種力量都足以毀滅人類的生存,但是這些力量卻沉靜地,維持在一種巧妙的平衡之中。不僅沒有危害人類,而且對人類的生活、經濟活動有很大的助益。這樣高智慧的設計,超過語言所能描述,我只能敬畏上帝的智慧。」



      他又寫道:「上帝已經給我們一個大自然,這是上帝要我們去學習的一所學校。成為一個科學家對於時代是負有使命的,這使命就是用大自然的知識,去訓練人的心智,使人們培養出終生學習的習慣。」他說:「希望大家不要誤解,而認為既然理智無法洞察未來,理智無法真正找到上帝,人就可以放棄自己應盡的責任;我不認為相信上帝的信心與相信一般事實的信心,有絕對的分別。我認為相信地上的事情和相信天上的事情,是一樣的信心,很多人寧願相信地上的,不肯相信那至高之處的美善,那是人性的軟弱。藉著所造之物來認識看不見的上帝,與藉著所造之物來認識背後的法則,這兩種認識並不互相對立。」



      被公認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為宇宙中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宇宙居然可以被人理解。宇宙的可理解性使人類能夠窺測遙遠的過去,並且構思了一幅非常一致的圖畫,來描述這繽紛多元化世界的演變過程,進而導致科學的可能性;數學的抽象結構則提供了了解宇宙的工具。基於宇宙的可理解性,讓基礎科學最終可宣告它能處理「這世界是如此的」,亦提供給科學和神學一個密切的關係。



      我們渴望科學能夠告訴我們有關宇宙的歷史和結構。最終,我們不免會問,在這漫長的138億年宇宙的歷史後面,有沒有一個目的?或是宇宙的發展有沒有任何意義?死亡是一個結束,或許我們希望在死亡之外,另有一個終極目標(Destiny)!然而人心常常是偏向錯誤的,是絕對客觀嗎?我們嚮往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然而人生中常充斥著痛苦、患難,但是卻無法抹煞博愛、盼望與信心!



      20世紀量子物理學家普朗克說得好:「科學不能解釋自然的終極奧?,這是因為至終我們自己也是這奧?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黃小石博士窮其一生探索鑽研物理學之精髓,以及從《聖經》真道之認知中講論「上帝與物理」的關係,整理出五大篇,包括理性篇、物理篇、宇宙篇、生命篇、神學篇。內容豐富且精湛:從數學、物理到神學;從原子、電子、夸克,到最近被證實的希格斯玻色子(俗稱上帝的粒子);從宇宙大爆炸理論解釋宇宙的起源,到最新的理論認為宇宙中絕大部分是由「暗物質」和「暗能量」所組成的;從存在細胞裡的天然發電廠—線粒體,到石油寶藏與人類能源的危機。



      作者以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闡明許多物理觀念,清楚又扼要地解釋了多樣新奇的物理現象,讓非科學領域的讀者亦能逐步了解,並且生發出對物理科學更深的興趣與喜好,從科普的角度而言,這是一本甚具啟發性的好書。十分有趣的是,根據物理當今的認知:宇宙是超過三維以上的多維空間,黃博士臆想在高度空間裡的主進入到三度空間中的投射(切面)。並且,他以熱力學第二定律對於天堂的特質作了若干的揣測與推想,此洞見在當代屬靈文獻中確屬難得。



      特別值得強調的,在「神學篇」中作者對於真理的真義與追尋有非常深刻的闡明,更是感動了我們的心靈,謹將其精華節錄如下:一切知識尋求的終極目標乃是指向真理。真理,按其定義即是一種真實合理的信念。宇宙中有真理的存在,意味著宇宙是有目的的;倘若如此,那使得真理存在的,豈不希望我們能認識真理呢?再者,《聖經》中的「認識」不只是一種理性的認知,更是一種生命的體驗。耶穌基督宣告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14章6節)祂不但自稱是真理,祂更是來呼召世人歸向真理,所以生命的主要我們來認識祂,同時祂也給我們一條可行的路到真理的天父那裡去。在人的心中,造物者已安置了尋求真理的欲望,要我們尋找真理,因為祂就是真理的源頭,凡尋找真理的人,就必「聽祂的話」;遵行祂的話的人就是愛祂的人,找到在愛中豐盛的生命,好讓創造主的心意在我們受造的生命中得以成全。



      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自稱是「自有永有」的那一位,祂是一切實存的證據、萬物的目的與起源。祂是那終極的實存:是物質宇宙、一切真理和自然律及心靈世界的源頭。除非我們真正認識祂,否則我們將無法知道祂創造的目的,然而上帝極其樂意將祂自己與祂的心意啟示給我們。



      對於造物者而言,雖然我們沒有任何權利要求祂需要有像一切被造物一般的性質,可以用我們的五官來認識,可以用我們的儀器來測量;但祂仍然藉著「道成肉身」來到人的世界,以祂的死與復活在我們的歷史裡留下清楚又深刻的痕跡,而且祂在祂所造的宇宙浩瀚的星空中,在生命的奇蹟裡,在巧妙安排的自然律的設計裡,在人心中對於愛的渴慕,對於真、善、美的追尋,對於永恆的嚮往,並在我們的心中內尋找祂的本能,讓我們知道祂在那裡。這位「自隱的上帝」,也一直在我們心中引導我們不斷地尋求祂。透過信心我們與神交往,使我們得以看見那個實存—真實的存在。



      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章19-20節



      科學是救主基督所賜給人的祝福,撥正了多罪的咒詛,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科學推廣的原動力可追溯至基督信仰的教義:「信心與行為」。自 15至21世紀,科學之迅速進展主要發生在基督教盛行的西方世界,繼馬丁路德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之後。許多敬虔的西方科學家基於敬畏神,渴望認識祂創造宇宙萬物的法則與奧妙,他們鍥而不捨的努力,奠定了科學發展之基礎,例如:16、17世紀的克卜勒、哥白尼、伽利略,17、18世紀的牛頓,19世紀的法拉第、馬克思.威爾,20世紀至今的愛因斯坦、查理.湯恩斯、約漢.普金宏等人。根據統計,在20世紀以前,科學界最有貢獻的三百位科學家當中,85% 皆為基督徒。然而我們注意到,科學體制的形成並沒有發生在以下這些地域與思想,例如:回教國家(宿命論);佛教、印度教國家(空,無);偶像、多神地域(混亂無序);後現代思想(無邏輯、無意義、無絕對性)。



      20世紀的文學與思想家赫胥黎在其著作《美麗新世界中》中論到近代科技世代人類落入的光景:由於人類未經深思熟慮就全盤接受科技文化,導致科技由統治者之意志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層面。科技化的世界改造了自然世界,人類生存在毫無尊嚴的科技新世界中而迷失了自己。人類將無法在沒有自由、選擇、愛情、倫理、宗教、藝術的屬靈困境中存活。這是否是今日海峽兩岸三地華人生命普遍的寫照?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擁有多項發明與技術,卻在近百年西方的船堅砲利中無奈地承認,西方科技之優越駕凌於吾國之上,喪失了我們民族的自信心。我們誤以為追求高科技的文明與物質生活的富裕,即可提昇我們的國力與地位,重建我們的自信。本書清楚地指出科學發展的真正源頭、動力與方向皆須回歸到敬畏上帝的原始點,建立在基督信仰之根基上;因此,科學精神與科學文化方能正確地落實於我們的社會與生活中。



      願上帝透過這本書,厚厚賜福與每一位有心尋求真理的朋友!??????

    ?   

    (本文作者分別為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其 他 著 作
    1. 智慧與生命:電腦的迷思與人性的出路
    2. 樹下的尋思
    3. 答非所問
    4. 黃小石文集(4冊不分售):信仰與科學 兩個世界的對話
    5. 無神論的再思:盼望的緣由
    6. 聖靈的果子:愛的禮讚
    7. 浮生•拾穗:生之喻
    8. 中紀委追殺令
    9. 恩典的歲月
    10. 盼望
    11. 實存的真象
    12. 當賽先生遇見上帝
    13. 善惡的省思
    14. 愛的真相
    15. 苦難的尋思
    16. 真理的追尋
    17. 97’室內設計鑑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