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兒子兩歲時,全家環島住進東北部的一家旅店。正當我們從高樓層搭電梯下樓時,我和外子被落地窗外的陣陣細雨與迷濛的樹林所吸引,就在此時,電梯門悄悄開啟,兒子緩緩進入。等到我從樹梢的精靈世界掉落回人間……回頭卻發現電梯已閉合!兒子呢?他會被電梯載往十幾層樓高的何處?我該搭電梯,還是爬樓梯逐層找?他會不會被壞人帶走?會不會看不到爸媽而號啕大哭……不到三秒鐘的光景,所有悲觀的想法一一閃過我的腦際。當下的我迅速按著上下樓鍵,很幸運的,電梯門再度開啟,兒子傻愣愣的站在電梯裡,我一把將他摟進懷中。這短短的三秒鐘猶如三十分鐘漫長。也因為這樣的經驗,「大嘴巴」的故事浮現我的腦中。
此外,我也常常回溯幼年時的記憶:我家廚房旁有座鐵架子,上面擺放飯鍋、碗盤等,每當三餐大人盛飯時,我總會窩在下面幻想自己是一隻雞; 我家後面的木材工廠更是我做夢的遊戲天地:木材是船、甚至是床,載木材的人力拖車立起來成了我的秋千,牆上的壁癌則變成一幅幅美麗的風景。這些經驗很多孩子都有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幻想漸漸消逝、遠離。
這些都成為我創作《大嘴巴百貨公司》的豐沛泉源,我蹲下來看著孩子所看到的一切,或許是童年時的自己,或許是陪伴孩子成長的自己。除了媽媽經的提醒孩子小心走失之外,更希望讓孩子可以編織更多屬於自己的生活經驗。
施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