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林昌德
東方工筆插畫的魅力
繪畫做為一種視覺語言形態而歸屬視覺藝術,其存在的目的即在於創作者與欣賞者間的視覺意念溝通與共鳴。然而,卻有很多欣賞者面對某些作品時一片茫然,甚至經由藝評家轉譯之後仍不知其所云。語言符號乃用於傳達訊息的大眾傳播系統,需能解讀才有意義和價值,視覺語言亦然。
插畫由於契合文字內容並將之轉化為視覺圖像,隨著插畫作者的閱讀體會,分析並歸納出文本的精采情節,給予如舞台劇般一幕幕的呈現於每一頁裡,賞心悅目且扣人心弦。文本不再只是閱讀而已,更是一幅幅具象化、趣味化的圖畫。無疑的,圖文並茂的一本書更增進了閱讀的契機和印象。插畫由於具有這樣的作用,因而可以說是「視覺語言中的視覺語言」。
宜新擅長插畫創作,是我在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任教時指導的研究生,聰明秀慧又彬彬有禮。當時看過她在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所畫的插畫作業,細心沉穩只可惜較缺乏特色,於是經過討論後,她接受以「工筆墨彩的東方形式」插畫繪本做為碩士創作論述的建議。然而,這是一種新的自我挑戰,一切都得從新開始,經過無數次的實驗與討論,終於她以一本十六幅插畫原作的故事繪本《四個願望》與論文,高分獲得碩士學位。
學位的完成對有些人來說,似乎也是一場衝刺的結束,但對宜新而言,卻是換了跑道後的新起跑點。2006年,她在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的競賽中,以東方工筆插畫的特殊風格脫穎而出,驗證了臺灣研究生的國際水準,也倍增她在此領域的信心與地位,做為曾為她指點迷津的指導教授,誠感欣慰且與有榮焉。
繼《床前明月光——讀唐詩,學漢字》(小天下出版)繪本之後,宜新更努力不懈的重新整理、繪製了《四個願望》,這個訴說著一則忘憂山、無慮湖邊的感人故事,寓喻善心福報的四個願望一一實現。迴旋流動的湖水拉開了序幕,寧靜的村舍和古樸可愛的人物造形,仙島神山和林木草甸,猶如貼紙般規律且反覆的鋪陳,構成各種情境,色調清澈溫潤,層次變化又如此豐富,令人倍感恬適悅目,充分發揮了東方工筆插畫的魅力,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新書付梓,得以先睹為快,感受到宜新插畫繪製手法更加精進,讚美之餘亦樂予力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