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

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
9789573275541
森迪爾•穆蘭納珊
謝樹寬
遠流
2015年1月01日
113.00  元
HK$ 96.05  





ISBN:9789573275541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綠蠹魚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大眾/生活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是認知心理學與經濟學結合的新領域,探討人在什麼認知之下做了什麼決定,不管是在臉書上按了「讚」,還是決定購買(或不買)某個東西,都有心理學的基礎,也有經濟學的意義。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森迪爾•穆蘭納珊與普林斯頓認知心理學教授埃爾達•夏菲爾聯手探索了「行為經濟學」, 在《匱乏經濟學》中,兩位作者回到了經濟學的基本命題:在資源有限的時候,人要如何根據需求與供給來做抉擇?在心理的層面上,人的經濟行為是一種「匱乏」 的表現,但是在消費主義的邏輯下,供給被無限擴大,需求也被無限擴大,但是個人的資源並沒有相應提高,人的「匱乏感」因而大幅提昇。為了生產,人被無情地驅策,不斷提高產能;為了消費,人要賺更多的錢,去滿足需求與慾望。



      於是,追趕「最後期限」(deadline) 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常見場景。「最後期限」能讓人集中精神,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大質量的工作,獲得「專注紅利」。但是,因為人把心力都集中在眼前的工作 上,忽略了長遠來看更重要的事。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以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貧困為何讓人難以脫身?組織企業為何陷入四處救火的困境?為錢發愁的人為何較難控制衝動?孤單的人為何不容易交到朋友?這些問題看似毫不相關,但是在背後,作者看到同樣的原因:人不斷處於匱乏之中。



      《匱乏經濟學》以「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趣案例,提供了理解的新方式,也告訴個人與組織要如何管理匱乏。

    ?

    【名人媒體推薦】



      一位是行為經濟學家,加上一位認知心理學家。兩人在各自的領 域都是領頭羊,然後讓他們的創造心靈互相激盪,就一定會寫出一本好書。讀者眼前是一本充滿創見、易讀又發人深思的書。一個想在法律事務所晉升合夥人的單親 媽媽和一個把半數收入用在繳利息的農婦有什麼共通之處?答案就是「匱乏」。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匱乏以種種想不到的方式影響了我們。—──《推力》作者、芝 加哥大學教授? 塞勒(Richard H. Thaler)

    ?

      兩位作者的合體是一加一大於二的組合。他們試圖把科學的嚴謹與人類的困局結合起來……在我們的領域中,他們那心腦合一的出色組合,是我看過最優秀的。——《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

      一本非讀不可的重要書籍……。對於那些給自己挖了洞又爬不出來的人,尤其要把《匱乏經濟學》帶在身邊。──《波士頓環球報》

    ?

      這本書另闢蹊徑,探討貧窮對人的認知以及選擇能力的影響。──《華爾街日報》

    ?

      本書統整各家探討匱乏心智架構的理論,其範圍之廣、企圖心之大,尚屬少見。──《經濟學人》

    ?

      《匱乏經濟學》巧妙融會了故事與學術研究,讓讀者瞭解到匱乏的感受會窄化眼界、扭曲判斷。它對個人發展與公共政策極有啟發。──《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作者? 品克(Daniel H. Pink)

    ?

      那些想看書卻沒時間看書的人絕對要看這本書。──《快樂為什麼不幸福?》作者、哈佛大學教授? 吉伯特(Daniel Gilbert)





    導言



    第一部分 匱乏的思維模式

    1.?? ?聚焦與隧道效應

    2.?? ?認知頻寬稅負



    第二部分 匱乏製造匱乏

    3.?? ?打包與寬鬆

    4.?? ?專業

    5.?? ?借貸與近視症

    6.?? ?匱乏陷阱

    7.?? ?貧窮



    第三部分 針對匱乏的設計

    8.?? ?改善窮人的生活

    9.?? ?組織的匱乏管理

    10.?? ?每日生活中的匱乏



    結語

    致謝






    導言



      既然說螞蟻是忙碌的工人,為什麼還能每逢野餐必不缺席?——瑪麗?杜絲勒 奧斯卡金獎影后



      我們寫作此書,因為我們忙到非寫不可。



      森迪爾對著埃爾達發牢騷。他的待做事項已經塞爆了時間表。進度距離完成的期限已經從「落後」階段發展到「極端嚴重落後」。會議不得不順勢重擬時程。電子郵箱裡該注意的訊息已多到滿出來。他可以想像自己母親老是接不到他電話的受傷表情。他的汽車行照已經過期。而且情況越變越糟。半年前擬定的國外研討會在當時似乎是個好主意,但如今看來卻未必。進度落後已經成了惡性循環。補登記汽車行照讓待做事項又多了一件。一個計劃案因為電子郵件延遲回覆而多走冤枉路;讓它重回正軌意味著更多的工作。生命中延遲未完成的事件堆積如山已陷入崩塌的危機。



      花時間哀嘆時間不夠,埃爾達已看出這其中的諷刺意味。但森迪爾似未完全領會,不為所動地描述他的脫身計劃。



      首先他決心力挽狂瀾。舊的承諾必須要履行,新承諾則可設法避免。他要對每個新的提案說不。對於舊的方案,他要一絲不苟地確實進行以避免更進一步的延誤。到頭來,這個緊縮措施必將顯現成效。待做事項會縮小到可控管的程度。唯有到那個時候他才會再考慮新的案子。而且他的再出發也必然將更加謹慎。答應「Yes」的情況會變少,而且事先會經過深思熟慮。這件事做起來不容易,卻是非做不可。



      擬定計劃讓人感覺愉快。這是必然的。伏爾泰老早就說過:「幻覺乃至高的歡樂。」



      一個星期之後,森迪爾又打電話過來:兩個同事正準備出一本書討論低收入美國人的生活情況。他說:「這實在是個好機會,我們應該可以寫一章。」他的聲音,根據埃爾達的回想,完全聽不出有諷刺的意思。



    不出預期,這一章「好到不應該放棄」,所以我們決定寫了。同樣不出預期,這又是一個錯誤,我們寫得匆匆忙忙而且進度延遲。不過沒有預期到的是,它是個有價值的錯誤,導出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連結,最終出現這本書。



      底下是關於那一章我們背景筆記的摘要。



      在克利夫蘭擔任行政經理的紹恩,一直苦於入不敷出。他有一堆遲繳的賬單。他的信用卡已經刷爆額度。花掉薪水的速度快如流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他要過的日子總比他的錢還多。」某一天,他因為高估了自己戶頭裡的錢,而讓一張支票跳了票;他忘了有一筆二十二美元的開銷。每通電話都讓他神經緊張:會不會又是另一個債主打來「問候」他?缺錢可用也影響了他的私人生活。有時吃飯,他付的錢比理當均攤的數額還少。雖然他的朋友能理解,但是感覺卻不大好。



      而且情況沒有好轉的跡象。他原先貸款買了一台藍光錄放影機,前六個月無需繳款。但這已經是五個月前的事。下個月他要怎樣支付這筆額外的賬單?他原本就需要拿越來越多的錢,去支付舊的債務。跳票的支票要付大筆的罰款。遲付的賬單代表更多滯納的罰款。他的財務狀況一團糟。陷在債務的池子裡,他已經落在深水區而且快浮不起來了。



      和許多有類似狀況的人一樣,紹恩在財務上聽取了多方的意見,大家的建議非常相似。



      不要越陷越深。別再借錢了。把你的花費降到最低。有些開支刪除掉也許不容易,但你還是要試著想辦法。儘快把你的舊債償清。到時候,沒有了新的債務,你的開支會變得較容易管控。在這之後,仍要隨時警覺不要重蹈覆轍。要學會聰明花錢和借錢。要避免負擔不起的奢侈品。如果真的非借錢不可,要先想清楚把錢還清的代價。



      這些建議的有效程度,對紹恩而言理論遠大於實際。抗拒誘惑不容易。抗拒所有的誘惑更加困難。有件他渴望很久的真皮外套正特價標售。隨著女兒生日逼近,省掉生日禮物的念頭越來越顯得不合情理。有太多的方法可以讓他花錢超出原先的計劃。紹恩最後又跌入債務的水潭裡。



      我們很快發現森迪爾和紹恩兩人行為的相似之處。沒來得及在最後期限完成的工作就和過期遲繳的賬單一樣。重複約定的會議(多花費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像逾期付款的支票(償付原本就不曾擁有的錢)。你越是忙碌,你就更需要跟別人說「不」。你越是債務累累,你就越需要不去買東西。脫離困境的計劃聽起來很合理,但是卻很難落實。它需要持續的戒慎警覺——去決定哪些該去買或答應去做。一旦警覺心動搖——即使只是時間或金錢上最微小的誘惑——你就會陷得越深。紹恩最後被困在高築的債台裡。森迪爾最後則困在堆積如山的工作計劃中。



      這種相似性讓人吃驚,畢竟兩邊的狀況很不一樣。我們通常認為時間管理和金錢管理是不同的問題。它們失敗導致的後果也不同:不良的時間管理讓自己丟臉,或者導致工作表現不佳;不良的金錢管理則可能是更多的罰款或是被列為拒絕往來戶。它們文化上的指涉意涵也不同:進度落後錯過完成期限對一個忙碌的專業人員代表的意義,跟進度落後錯過繳付欠款期限對一個城市低收入的工作者的意義完全不同。他們環境背景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甚至激發他們的動機也不同。不過,雖然有這些不同,最終表現的行為模式卻是極度相似。



      森迪爾和紹恩確實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都感受到匱乏帶來的效應。這裡的匱乏,我們指的是擁有的比你感覺所需的還要少。森迪爾覺得自己被時間追著跑;他覺得自己的時間少到無法做完所有必須做的事。紹恩覺得手頭拮据,錢少得付不出所有需要付的賬單。這種共同性能來否解釋他們的行為?有沒有可能匱乏這件事,導致森迪爾和紹恩兩人類似的行為模式?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