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瑟羅+李爾王+馬克白)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瑟羅+李爾王+馬克白)
0010206007
莎士比亞/著
寂天
1970年1月01日
210.00  元
HK$ 210  





規格:平裝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語文:中英對照


  • [ 尚未分類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劇作。其詮釋層面多樣,包含秩序與混亂、語言與緘默、自我認同與倫理、心理與政治等等,是受到最多討論的一齣莎劇。
    本劇主要描述丹麥王子為父王報仇的故事,但全劇重點並不是在復仇本身,而是呈現出哈姆雷特複雜糾結的內心世界。哈姆雷特在那一段探索生命和死亡意義的獨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是西洋文學史上最為人熟知的片段之一,引起無數心理學和形上學的臆測及探討。
    在西方意識史上,哈姆雷特堪稱是內在自我成長轉變最多的人物,其獨白就道德、心理或哲學等方面來看,都對西方戲劇產生劃時代的改變。莎翁利用複雜的句法和大量的字彙,以描述哈姆雷特受到重創與扭曲的心靈狀態。據統計,本劇中約有六百多個新字,可說為歐洲注入了新的思想模式。

    《奧塞羅》

    《奧塞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馬克白》,並列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其中,《奧塞羅》的人物最少,而且事件和主題也明顯不同於其他三部悲劇-本劇集中於單一主題:嫉妒。
    故事描述一度正直的主人翁,因為受到部屬以阿茍的設計,使得原本一場美好的婚姻,終而因嫉妒之心而導致悲劇。善於利用人性的以阿茍,在劇中的對白比奧塞羅多了兩百行以上,藉此傳達奧塞羅的嫉妒心理過程與行為動機。
    此劇自開演迄今,感動了無數的觀眾與讀者,其最動人之處包括奧塞羅和黛緹之間跨越年齡、種族和文化的婚姻,還有劇中深刻的心理及人性呈現。奧塞羅一向由白人飾演,一直到1943年,美國劇場才首度起用黑人演員擔綱。此舉不僅改變了傳統中選角的標準,更創下美國劇場史上公演莎劇歷時最久的紀錄。

    《李爾王》

    《李爾王》是莎翁的四大悲劇之一,1681年後有人將其改編為喜劇收場,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人們才再度重拾原作,此後對本劇的溢美之詞有增無減,甚至被評為莎翁明偉大的悲劇。
    王權在文藝復興時期是神聖至上的力量,李爾王一出場就命令女兒說出對自己的愛,透露他這種怪異心態和專斷獨裁之間的深層關係。另外,劇中也表現出許多原型的家庭關係;手足的敵對意識、失去父母寵愛的恐懼、父母害怕子女冷漠無情等等。
    近四個世紀以來,《李爾王》受到兩極化的評價。例如在莎劇中,沒有一齣像本劇一樣,讓不公不義如此暴虐囂張又無需受到懲罰,使本劇既充滿令人難堪的痛苦,又有被喻為如《神曲》或貝多芬交響曲般的壯闊,雪萊更評譽本劇為最偉大的戲劇詩作。

    《馬克白》

    《馬克白》於1606年寫成時,因與史實出入甚大,而備受爭議。第一對開本裡將本劇歸為悲劇而非歷史劇,但此劇一般被認為遠比歷史劇精彩。
    莎劇評論家卜瑞黎指出,本劇讓人聯想到的幾乎都是夜晚或黑暗角落的場景,概其表現的正是人類與黑暗面的交手,但此劇又絕非傳統勸人離惡向善的道德劇(morality play),因為它不以馬克白最終遭到報應為快,而是著重描繪邪惡面的心理效應。
    本劇在十九世紀的演出多注重場景的寫實,到了二十世紀,舞台普遍傾向簡單空白,表現出心理禁閉的張力。劇中有巫術、謀殺、復辟,摻有歷史根據和犯罪心理學。馬克白的性情、情緒和動人的獨白,是本劇長久以來吸引無數觀眾及讀者的重要原因,而馬克白夫人則是莎翁悲劇中最具挑戰性的女性角色。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