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上曾刊登一則新聞,有一對雙胞胎從小就被不同的家庭所收養,姐姐在紐約市公寓中長大,妹妹在郊區的豪宅中長大,很巧兩人同讀一所大學,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另一個自己迎面走過來,才知道自己原來有個雙胞胎的妹妹。兩個人雖然在不同的家庭長大,價值觀不同,但是有很多地方相似,除了面孔、高矮、身材、體型這種我們本來就知道基因占大部分因素的地方之外,連興趣、嗜好、最拿手的科目、最不好的科目、最喜歡唱的歌都一樣,就真的很令驚奇了。
基因和後天環境對人格的成長有很大的關係,這本書解答了人們很多的疑惑,尤其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進步,使生物科技變成第二個福爾摩斯,解決了歷史上許多懸案。例如,曾經有部電影叫做「真假公主」,敘述美麗的俄國公主的坎苛身世,但在她過世後,進行DNA比對,發現原來她是位假公主。這位假公主因大腸癌病逝美國的北卡羅萊那州醫院,她的大腸切片送去與英國菲利蒲親王作比對(他的母親為希臘王后,與俄國沙皇的皇后亞歷山德拉同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女),因為人體中粒腺體的DNA來自母親,所以如果來自同一母系,DNA的序列中應有相同的標記片斷可以比對。雖然這個消息粉碎筆者少年時代的幻想,但是科學的進步真是令人咋舌,連死無對證的事都可以水落石出,英文諺語「死人不會說話」(Dead man won’t talk)可能要修正了。
書中有提到炸彈客,最後是以DNA定罪,FBI從貼在恐嚇信上郵票背面膠上殘留的唾液中分離出DNA,再與他寄給弟弟信封上郵票背面的DNA兩相比對發現一樣,以此為證據使他俯首認罪,因為他有用舌頭舐郵票,溶解郵票背膠貼信封的習慣。這使我們看到一個人的習慣定型後其實非常難改,他習慣舐郵票而不沾水貼,不自覺時就會這樣做,中國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這個道理,這個例子應該會讓父母特別注重子女行為的教養,因為一個習慣定形了,要改掉是很困難的。
生物科技的進步已經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我們吃的番茄皮很厚,搬運時不易破損,這是青椒皮基因的功勞。帶有隱性基因的父母不必惴惴不安的等到嬰兒落地才知道他們有沒有「中獎」,現在的基因篩選可以很早就讓父母知道胎兒是否正常。一九九○年科學家進行了第一個基因治療,將身體缺少的基因轉殖到病毒中再注射回人體,二○○○年,科學家宣布找到DNA的序列,現正致力於這些序列的功能。書中列出人類基因圖譜的網站,讓有興趣的學生直接上網目睹全世界科學家每一天的工作進展(這是一個國際合作的大型計畫,台灣負責的是染色體第四號)。
現在大家一致認為生物科技是二十一世紀的顯學,每一項進展都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食衣住行與健康),本書有很好的基本生物科技觀念,希望能使年輕學子產生興趣,以後投入這個領域,這是一門新興的領域,也就是說,我們是與國外站在同一條線上競爭,而不是在追趕,對於想了解生物科技的人而言,這是一本很好的啟蒙書。
(本序文作者,洪蘭現為陽明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