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國的醫師培育新制度於本(102)學年度醫學系入學新生開始實施,基本上採取臺大醫學院自1992年開始逐步建構的「全人醫療教育」模式。新制度是1950年代以來我國醫師培育制度最大的變革,它將醫學教育課程與臺灣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健康照護需求加以結合,希望能夠使未來的醫師具備全人照護的核心能力,在知識上、技術上、態度上都能因應人口高齡化及慢性病增加所造成的「全人醫療」的需求。在新制度開始實施的歷史時刻,看到陳石池教授與許駿副教授主持編輯的《全人醫學教案》一書出版,內心覺得特別高興,因為,本書內容藉由介紹PBL小班教學活動及教案編撰,為臺大「全人醫療教育」模式在概念上做了很好的詮釋,有助於醫師培育新制度的推展。
PBL小班教學是「全人醫療教育」模式的重要一環。臺大醫學院於1996年成立共同教育室(後來改稱共同教育及教師培訓中心),負責教學行政業務的協調及師資的培訓,當時為了順利推動小班教學建立了一套制度,規定附設醫院主治醫師要申請醫學院教職必須具有醫學系小班教學的資歷,另又規定申請成為小班教學指導老師者必須於學期開始前撰寫一篇教案做為教學之用。多年來,共同教育室以新、舊各半的比例聘請小班教學指導教師,並在每一學期開學時、學期中及結束時辦理指導教師聚會,一方面分享教學經驗,對教案加以討論,另方面參酌學生意見來修改教案,改善教學。這套制度的運作,讓小班教學指導老師能有充裕的來源,足夠的經驗傳承,維持一定的教學品質,也催生了本書。
本書收錄了24個小班教學教案,每個教案先列出學習目標、病人的臨床背景、探討的問題、參考資料等項目,其次是撰寫教案的老師與指導老師們針對這些項目以及教學過程進行討論的記錄,最後是著者對於教案討論的心得整理。這些內容呈現出著者群的教學理念及編撰教案的思考過程,對醫學院教師準備教材,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全人醫療應包含生理、心理、社會面向的考量,本書內容能夠讓學生掌握到發掘具有臨床意涵的心理社會議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將人文思維滲透到醫學專業的學習中,讓學生體會如何依循「以病人為中心」的觀念從事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將醫療行為由對個人的生理照顧延伸到心理、社會層面的關懷,為學生學習全人醫療提供了很珍貴的材料。
陳石池教授是臺大醫學院1990年代教改工作團隊的一員,我很佩服他的教育理念及教學熱誠,並感謝他對教改工作的協助。當年臺大醫學院建構的「全人醫療教育」模式能夠順利推展,固然是全院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教改工作團隊的投入及貢獻則是改革計畫成功的關鍵。陳教授在教改工作崗位上的表現讓我印象極為深刻,此次他領導年輕一代的教師出版本書,更令我敬佩,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我國醫師人才的培育必將造成深遠的影響。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謝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