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讓孩子打從心裡喜歡學習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52231
木下晴弘
黃羿文
新手父母
2015年1月31日
87.00 元
HK$ 73.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752231
叢書系列:
好家教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好家教
分
類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同
類
書
推
薦
線上高效讀書法:提高孩子學習意願的活用術
小熊媽親子學英語私房工具101+【小熊媽自學英語寶典二部曲】(暢銷修訂版)
十堂說話啟蒙課,孩子開口不再忐忑:速讀、背誦、複述……從不善言辭到侃侃而談,孩子只是欠缺一點口才訓練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那麼有創意?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開發右腦,訓練思維,打開創新的大門!
從怕學習到愛學習:名校和家長都肯定的自主自律學習
內
容
簡
介
面對不肯拿起書本、面向書桌的孩子感到頭大嗎?
到底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地讀書與學習呢?
家長學生給予高度品價的超人氣補習班講師木下晴弘,
以超過十六年的教學經驗為本,現身說法的必勝法則。
目
錄
第一章 父母的體認會讓孩子愛上學習
•「想成長」的念頭,會成為孩子愛讀書的理由
•父母得先學習正視自己內心深處隱藏的創傷
•檢視人際關係,從中獲得改變孩子的線索
•改善人際的三大法則:理解、溝通、昇華
•父母的自我修練,可以加強孩子自我肯定
•勇於面對人生課題,問題自然能理出頭緒
•讓孩子看見父母從脆弱中逐漸堅強的模樣
•要求孩子之前,父母要先帶頭做起
第二章 提升孩子的能力之前,父母得先明白的11件事
1父母的隨便,孩子都看在眼裡
2所有的不幸,都是因為缺乏「愛」
3「好孩子」反而更容易累積壓力
4別用「因為我是你爸媽」的態度對待孩子
5父母要張開雙臂迎接孩子的每一種特質
6孩子肯接納自己,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
7適時放手讓孩子做主,他的表現將更突出
8教孩子「獨立」的同時,也要教他「依賴」
9終極嚴格的磨練,將促使孩子與父母成長
10希望孩子成績進步的話,就讓他看周刊吧
11無論考試或社團,一旦選定目標就勇往直前
第三章 讓孩子把書讀好的具體方法
•讓孩子在學習之中體驗樂趣
•教孩子新事物的順序:具體→抽象→具體
•養成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
•用填鴨式教育打穩基礎,才能引導出孩子思緒
•學習的層次:模仿著做→摸索著做→創作的作
•如果孩子沉迷電玩,不妨試著讓他玩個夠
•父母是陪孩子尋找「讀書火種」的輔助員
•引導孩子把人生中的瓶頸視為成長的助力
•「鼓勵」能建立信心,也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和孩子一起用堅定態度面對理想中的志願
第四章 讓不愛讀書的孩子主動學習的方法
•像玩闖關遊戲一樣,設定時間限制
•從小就要打穩的學習根基:讀、寫、計算
•國小數學不好,不代表國中數學就一定差
•日常生活中,反覆地問自己與孩子「為什麼」
•增加孩子體驗,幫他們找到讀書的真正目的
•讓想當運動員的孩子,也對讀書心動
•父母要率先體驗新事物,提高經驗值
•不論孩子夢想是大是小,父母都該給予支持
•弄清孩子「喜愛的事」,屏除其中的陷阱
(內容稍長的)後記 傳授給「孩子即將赴考」的父母3件事
1孩子流下的眼淚有多少,成長就有多少
2跟著孩子一起成為「貨真價實」的人
3唯有持續學習得來的,才會烙印在腦海
序
推薦序
父母要打破盲點,才能陪孩子摸索讀書的真正意義 陳安儀�親子專欄作家、安儀多元作文創始人
《讓孩子打從心裡喜歡學習》這本書,乍看之下,好像是一本教導父母「如何孩子不讀書的孩子喜歡學習」、「自動自發願意去讀書」、「未來可以考上理想中的學校」的書。加上作者又是日本補教界知名講師「木下晴弘」,因此在打開書以前,家長很可能會以為,這書裡應該有些絕妙的「記憶術」、有趣的「教學法」、輕鬆的「做功課妙招」,只要拜讀過後,就可以讓我的孩子突飛猛進,打從心裡喜歡學習了呢!
事實上,翻開書頁閱讀後才發現,與其說這是一本「工具書」,不如說這是一本:糾正父母對於「學習」這件事錯誤觀念的「觀念書」。
木下老師提出了許多時下父母對讀書、升學所抱持的盲點,不但一針見血,而且與我的看法不謀而合,令我不禁一面閱讀、一面擊節稱賞!
一開始,木下老師就丟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讀書的意義」到底在哪裡?他的觀念打破了「讀書=升學=好學校=好工作=好生活」的「假性讀書目的」,告訴我們,「不讀書,一樣也能過著幸福的生活」。開宗明義就是要告訴家長,不要誤解了「讀書」的真正意義。
有次,我去演講時,有位家長形容家裡孩子「做什麼都很『被動』」。
我問他,為什麼覺得孩子「被動」呢。
他說:「孩子總不先把『該做的功課』做完,一心就想著玩樂高積木。」
我再問他,為什麼要叫做「該做的」功課啊,難道玩樂高積木就不能是孩子「該做的」事情嗎。
家長這樣回答我:「『該做的功課』就是指『學校規定的功課』呀!就像我一定要完成『老闆交代我做的事』一樣嘛。」
最後,我微笑地告訴他:「我每天都沒有老闆交代我該做哪些事情啊,因為我就是我自己的老闆呢。」
他愣住了。
也許家長從來沒想過,所謂「該做的事」對孩子來說,也可以是「想做的事」。重點是「為什麼大人總把自己的人生定義,移交給孩子呢」。對孩子而言,他有他跟你不同的「該做的事」啊!
木下老師將這一點稱之為「父母的創傷」。也就是說,這個「創傷」可能是就家長希望家裡的孩子「好好讀書」的原因,但同時也是「阻礙孩子樂在學習」的關鍵。爸媽必須要先知道自己的價值觀建立的源頭,有能力改變自己,才能幫助你的孩子真正愛上學習。
因為,「讀書學習」並不光是為了考上好學校,也並絕非為了找到好工作。讀書學習,乃是為了自我成長、是為了獲得樂趣、是為了擷取古往今來的智慧結晶、是為了累積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促進創意。這些才是讀書學習真正的意義。
此外,木下老師藉由多年來在補習班教學所累積的經驗,提出的很多精彩見解。像是〈「好孩子」反而更容易累積壓力〉、〈適時放手讓孩子作主,他的表現將更突出〉、〈父母的隨便,孩子都看在眼裡〉、〈弄清孩子「喜歡的事」,屏除其中的陷阱」〉、〈不論孩子的夢想是大是小,父母都該給予支持〉等。還告訴父母:考試值得衝刺,但不值得用考試賭孩子的人生、父母的鼓勵能避免孩子自己貼上人生失敗組的標籤……,都值得讀這細細品味。
這是一本非常不一樣的「觀念書」,希望父母親能夠好好閱讀,好好思索學習的意義和態度。這樣一來,獲益的,將不只是孩子,還有父母本身!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