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談判地圖:搞懂文化差異,才能在全球企業談判中無往不利!

談判地圖:搞懂文化差異,才能在全球企業談判中無往不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88315
艾琳梅爾
李康莉
哈林文化出版社
2015年2月09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5788315
  • 叢書系列:創意人生
  • 規格:平裝 / 304頁 / 25k正
    創意人生


  • 商業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談判












    美國亞馬遜書店銷售總榜前20大

    亞馬遜書店5顆星

    《外交期刊》、《專業經理人》、《金融時報》、《科克斯書評》

    好評推薦





    前言 善用文化地圖,才能了解文化差異



    1.靜心聆聽? 跨文化溝通

    英國人常說美國人「不懂幽默」,然而應該說美國人比英國人更使用直接的方式溝通。所以當美國人開玩笑,通常會清楚的透過語言說明或肢體語言。



    2.禮貌的各種考量? 評估績效與負向回饋

    中國經理人從小學習別當眾或在別人面前給人難堪,荷蘭經理人知道要保持誠實,直接給予建言。美國人被教育要把負面訊息包藏在正面訊息中,法國人被訓練要熱烈地批評,對提出正面回饋則持保留態度。



    3.為什麼會這樣? 在多文化世界中說服的藝術

    法國員工與美國老闆一起工作最常見的挫折,是美國老闆告訴法國員工該做什麼,卻沒有解釋為什麼需要這麼做。從法國人的角度,這樣的對話方式令人士氣低落,感到不被尊重。相對地,美國老闆覺得法國員工很不合作,先問為什麼,卻不準備行動。



    4.你想要受到多尊重? 領導力、階層與權力

    每個人應該都視為平等的個體,個人成就不應被過度放大,是北歐社會的文化特色。比如:別把自己看得比別人好、別把自己想得比別人聰明、別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重要、別認為自己很特別。



    5.誰做決策?如何做決策?

    美國人看德國人,覺得德國人上下階層嚴明,那是因為德國企業中僵化的階層,老闆與下屬的距離,以及使用正式職稱的習慣;德國人覺得美國人聽老闆的話,是因為美國人的「決策方式」與德國迥異。



    6.信任如何增長?

    美國人在做生意時,對朋友的信任,其認知與情感是完全分開的。中國的管理者將兩種信任混為一談,情感與認知的信任彼此關聯。比較傾向與生意或財務合作的人身上同時發展個人情誼。



    7.不同意的看法

    在日本文化中,你幾乎不會看到中階主管公開嗆聲高階主管,或年輕人質詢老人家,那被視為極度的不尊重。當你告訴對方你的想法,問他們覺得呢?他們會急於附和。



    8.遲到多久才算晚?

    你如何計畫一天的行程、主持會議、必須多久前事先規劃,而那些計畫又有多大的彈性?在一個文化中被認為令人驚訝的遲到,卻在其他文化裡,是可接受的時間延誤。



    後記 運用文化地圖





    前言



    善用文化地圖才能了解文化差異




      在一個巴黎寒冷的十月早晨,天剛破曉,我正開車前往辦公室,與一位重要的新客戶會面。我沒睡好,但這種情形並不少見,在重要的訓練課程前,我通常會睡不好。但讓這個夜晚特別的是擾亂睡眠的夢境內容。



      夢中我發現自己在一個很大的美式超級市場購買雜貨。當我按照清單上的項目採購-水果,衛生紙,更多水果,一條麵包,一盒牛奶,更多水果,我很驚訝的發現,項目從我推車上消失的速度,比我可以找到並放在籃子裡的速度更快。我跑過店裡的通道,抓了物品就把他們丟進我的推車,他們卻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既恐懼又沮喪地明白,自己永遠不可能完成購物。



      當這個夢境重複在夜裡出現,我放棄睡眠,我起來,猛灌了一杯咖啡,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穿好衣服,像風一樣通過空蕩蕩的巴黎街道到我在香榭麗舍大道附近的辦公室,準備當日的課程。回想關於沒有成效的購物噩夢,也許反應出對是否為客戶準備完善的焦慮,我把精力投注在整理會議室,回顧我為今天準備的筆記。我將與標緻雪鐵龍其中一位高層主管共度一天,協助為他與妻子準備搬到中國武漢的計畫,進行文化調適。如果課程順利,我的公司今年將被雇用提供同樣的服務給另五十對夫妻,所以今天相當的重要。



      協助進行訓練課程的中國專家陳波也很早就到了。陳波,三十六歲從武漢派駐巴黎的中國記者,目前為一家中國報社服務。他志願擔任這次訓練課程的中國文化專家,他的見解將成為今天是否成功的關鍵元素。如果他如我所期待的優秀,這個課程會很成功,我們就能進行接下來五十場。我們的準備會議提升我對陳的信心,他口齒清晰,外向,很有學問,看來是這工作的完美人選。我請他準備兩到三個具體的商業實例,闡述每一項我在課程中會談論到的文化層面,他很熱切地向我保證他會好好準備。



      伯納夫婦抵達了,我把他們安置在長方形的大玻璃桌的一角,讓陳波坐在他們對面。深深吸了一口氣,我滿懷希望地開始上課,在一張大的掛圖上描繪要在中國成功博納夫婦需要掌握的文化議題。隨著早上時間的進行,我解釋關鍵議題的每一項層面,回答伯納夫婦的問題,小心地掃描陳波,希望可以幫助他發言。



      但陳波看起來沒有意見。當我說明完第一層面,短暫地停下來,我期待地看著他,等著他發言,但他什麼都沒說。他的嘴巴緊閉,身體沒有前傾,也沒有舉手,很明顯他沒有任何例子可以補充。因為不想讓陳波感到尷尬,或在他還沒準備好時叫他,讓場面難看,我只好繼續我的論點。



      我越來越沮喪,當我進行完簡報,陳波保持沉默,幾乎一動也不動。在我說話的時候,他禮貌性地點頭,但那就是全部了,他沒有使用任何身體語言表示任何正面或負面的反應。我把想到的任何例子都說完了,就我所能做的盡量與客戶交談;我講了一個又一個的文化層面,與伯納夫婦分享,提供建議。然而一個接著一個的論點,陳波都沒有任何貢獻。



      我繼續講了整整三個鐘頭,起初對陳的失望轉為全面驚慌。我需要他的論點與貢獻,這個計劃才能成功。最後,雖然不想在客戶面前製造尷尬場面,我決定把握機會。「陳波」,我問他,「你有沒有任何例子可以分享?」



      陳波在椅子上坐的直挺挺的,有自信地對著客戶微笑,打開他的筆記本,裡面一頁一頁滿滿的都是打好的筆記。「謝謝你,艾倫」,他回答,「有的」。然後,讓我完全鬆了一口氣的是,一個接著一個解釋,陳波開始清楚的說明各種與主題相切合的吸引人的例子。



      回顧我與「沉默的陳波」尷尬的交手經歷,我很自然假設是陳的個性,我的個性,或兩人之間的互動造成緊張的場面。也許陳的沉默源於他不是一位好的溝通者,或因為他很害羞、內向,除非有人催促,不然會對自我表達感到不自在。或也許我是個不夠格的協談者,告訴陳要為會議準備,直到整個時段都快要結束了才叫他發言。或者也許,更寬待自己的想法是,因前一晚整晚夢見失蹤的水果太累了,以致錯過了陳所發出他有話要說的暗示訊息。



      事實上,我與陳之前的碰面讓我確定,他既非口齒不清,也不害羞,他是非常有能力的溝通者,外向並充滿自信。再者,我多年來進行客戶會議,從來沒有像這次溝通不良,這顯明了我協談者的技巧並非問題的原因。



      事實是,陳波的故事是一則文化啟示,與個性無關。但文化的解釋並不如你所想的簡單。在會議中陳的行為與我們熟悉的文化刻板印象連結。西方人通常假設亞洲人,是安靜,保守,或害羞的。如果你管理一個國際性團隊裡面同時有亞洲人與西方人,很有可能你會聽到常見的西方式抱怨說亞洲參與者不常發言,在會議中較不直接提供他們個人的意見。但文化上的刻板印象並不反應陳的行為背後真實的理由。



      自從伯納,陳,與我參與一項跨文化的訓練計劃(應該是我要帶領的-雖然我現在發現自己不太舒服的處於學生的角色),我決定直接請陳波解釋他的行為。「陳波」,我讚嘆,「你有這些很棒的例子,為什麼不早一點跳進來,與我們分享呢?」



      「你期待我插進來發言嗎?」他問,臉上表現出誠摯的驚訝。他繼續形容他所看到的情形。「在這個房間裡」,他一邊說,轉向伯納夫婦,「艾倫是會議的主席。」他繼續:



      她是房間最資深的人,我等待她叫我。然後,當我在等的時候,應該藉由讓自己的聲音與身體保持安靜,顯現出自己是個好的傾聽者。在中國,我們經常覺得西方人在會議中講太多話,是為了炫耀,或他們是很差勁的傾聽者。再者,我留意到中國人比西方人會在跳進來發言前多預留幾秒鐘的沉默。你們西方人在會議裡幾乎都在搶話講,我在等艾倫停下來的時間長到讓我可以插進來,但一直沒有輪到我。我們中國人通常覺得美國人不是好的傾聽者,因為他們總是在別人沒把話說完前就跳進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喜歡在適當長度的停頓出現時,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艾倫一直在說,所以我持續耐心地等待。我內心根深蒂固地遵從我母親的教導:你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但只有一張嘴巴。你應該照著比例使用他們。



      當陳波發言,我們誤解的文化意涵對伯納夫妻與我都變得清楚生動。很明顯得,這超越任何對於「害羞的中國人」這樣淺顯的刻板印象。這項新的理解帶來重要的問題:一旦察覺到形塑一個場面的文化情境,我可以採取什麼步驟更有效面對它?



      在「安靜的陳波」的場合裡,我對陳波行為意義更深的覺察帶來一些簡單卻有力量的解決之道。未來,我可以更準備好辨認,並有彈性地談論不同的文化所期待的狀態與溝通方式的差異。下一次我與中國文化專家共同帶領課程,我必須更明確地邀請他發言。如果他沒有立即回應,我必須在發言前允許自己有更多秒的沉默。同樣地,陳波也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策略改善他的溝通效力。他可以在有想法可以貢獻的時候,強迫自己跳進來發言,改寫他等待邀請發言的先天傾向。如果這樣做感覺太具侵略性,他可以在找不到發言空檔時先舉手,要求發言權。



      在這本書中,我提供一種有系統地、循序漸進的方法,理解來自文化差異最常見的商業溝通挑戰,提供更有效處理的步驟。這個過程從認識塑造人類行為的文化因素開始,有系統地分析行為背後的原因,會協助提供你清楚的策略,有效地改善解決因跨文化誤解而產生最棘手的問題,或全部避免它們的發生。




    其 他 著 作
    1. 文化地圖:掌握「文化量表」讓自己成為國際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