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醫人生:40場思考中醫、探索生命的對話,一個老中醫的問醫、習醫、行醫之路

中醫人生:40場思考中醫、探索生命的對話,一個老中醫的問醫、習醫、行醫之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671419
婁紹昆/著
漫遊者文化
2015年4月14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865671419
  • 叢書系列:悠活YOHO
  • 規格:平裝 / 67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悠活YOHO


  • 醫療保健 > 中醫 > 總論


















    一位老中醫的傳奇求醫記,文革磨難下卻能熟讀經典、巧遇高人,

    十年磨練悟得《傷寒論》精髓,從小學教師翻身成為全國知名中醫,

    進而理解中醫治病養生的岐黃之道。





    台灣版自序

    【推薦序】啟發人們思考中醫?? ◎黃煌

    【推薦序】對中醫、生命的大愛之作? ◎劉時覺

    【推薦序】漫漫從醫路,切切經方情?? ◎彭堅

    引子



    第一部? 走近中醫

    一、山外青山樓外樓

    二、春風引路入岐黃

    三、針灸入門「一夜通」

    四、子午流注現代篇

    五、慎之「不慎」走麥城

    六、倉皇路上讀書多

    七、流浪他鄉品甲乙

    八、金針度人從君看

    九、天涯無處無經方

    十、風雨建屋二三事



    第二部? 走進「傷寒論」

    十一、走進半部傷寒論

    十二、讀君方恨識君遲

    十三、抬石壘壩一郎中

    十四、南陽問路叩仲門

    十五、經方年輪第一圈

    十六、於無聲處聽淵雷

    十七、亦教亦醫狀元橋

    十八、如魚飲水知冷暖

    十九、命兮運兮識張豐

    二十、太陽表證第一課

    二十一、古代經方譜新章

    二十二、青燈古卷夜思長

    二十三、眼前道路未來夢

    二十四、腹診窺知疾淺深

    二十五、他山有石能攻玉

    二十六、東瀛漢方重千金

    二十七、胸中經緯囊中術

    二十八、父子臨床爭是非

    二十九、師友學長殷勤問

    三十、是非成敗一念間

    三十一、軒窗夜話話半夏

    三十二、試尋本草細商量

    三十三、周行獨力議定向



    第三部? 走上從醫之路

    三十四、臨証細向病家問

    三十五、不事虛張排腎石

    三十六、為有臨床活水來

    三十七、十年一劍為療效

    三十八、中醫招賢進試場

    三十九、因勢利導抓主症

    四十、青藤小屋入夢來



    【跋】一窺中醫的博大精深? ◎尤其敏

    附錄一:溫州婁氏父女的「經方奇緣」

    附錄二:跨國「經方奇緣」

    主要方證索引






    推薦序



    對中醫、生命的大愛之作




      我與紹昆兄是從艱難困苦中攜手過來的老友,把我們的手牽在一起的是岐黃之道、仲景之學。



      時至今日仍記得牢牢,那是六十年代最後的日子,何黃淼先生那間低矮的小閣樓上,一個消瘦清臞的形象,鬍子拉碴的樣子,似乎至今未變。何先生介紹,紹昆兄高中畢業便隨父下放永強農村,攻讀中醫有年,尤於《傷寒論》有心得,目前正在閩北山區打拼。當時我已上山下鄉五、六年,深知繁重的勞作可以耗盡人的全部精力,絕無「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輕鬆,更沒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耕讀世家只是古人的遐思逸想罷了。但是,我們不能沉淪,不能隨波逐流,顧不得上頭朝令夕改的政策,不理睬讀書無用的喧囂,繁重的勞作之餘我們不能不讀書,這是我們唯一能夠自我支配的路徑,寄希望於明日的出路。看那瘦弱的樣子,我可以想見他生活的艱辛、學習的不易。然而,大約初次見面的緣故,我們並沒有多少話說,沒有多少交流。



      時機出現在一九七○年春,我經人介紹到本公社一個山區小村任民辦教師,一個學校分三處,我負責二、三年級的複式教學,二、三十個小孩,語算音美體一手抓,於是有了大把的時間與獨居的辦公室兼臥室。不久,紹昆兄來到狀四大隊小學任教,同樣有了大把的時間與獨居的臥室。這對於我不知是何等的奢侈了,「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完全沉浸在書本之中,《內經》、《傷寒》、《本草》、《方劑》,讀了中醫讀西醫,讀了醫學讀哲學、文學,諸子百家、唐詩、宋詞,饑不擇食地裝了一肚子。後來,我兼起了大隊的赤腳醫師,背著個藥箱滿山跑,西藥中藥、針灸拔罐,忙得不亦樂乎;他卻不露聲色地在當地打開了局面,建立了群眾信譽,兼起了教醫二職。我在大羅山麓,他在甌江之濱,相距十餘里,各自努力,埋頭讀書,交往卻日密,相互切磋成了學習生活的重要內容。他口訥言詘的印象便完全打破,我很快便領教了他的滔滔不絕,二三子間他是最善言辭的一個,口若懸河,我們只剩下傾耳恭聽的份,也更深切地知了他的努力,他的心得,他的收穫。兩所小學成了我們的大學,這段時間也成了我們收穫最豐的時期,狀元公社,大吉大利的名。



      應了一句老話,「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令人振奮的丙辰秋日改變了我們一代人的生命軌跡,三年後,我考上了浙江中醫學院的研究生,紹昆兄則從浙江省公開選拔中醫藥人員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自此,我們一心一意在中醫藥專業道路上一步一腳印地踏實前進,臨床、教學、科研,各自取得學術成果,也同樣地懷念這段刻骨銘心的歲月,我的「大學生活」。



      斗轉星移,不知不覺中三十年過去,我們仍醉心於中醫學術,似乎不知老之已至。就在那個冰雪成災的冬天,紹昆兄與病魔結結實實地一番搏鬥,結果,他勝利了。憑藉在逆境中不屈抗爭的勇氣,憑藉百折不撓的毅力,還有,天時地利人和,冥冥中扶佑善人的天意,他勝利了。當朋友們還在為他的健康擔憂時,他卻捧出了新作《中醫人生》,用平實和穩的筆觸記錄了當年的學習心得,字裡行間,仍是充滿不屈抗爭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毅力,那種求知的渴望、奮發的精神,描繪了一幅艱苦求索的圖畫。



      紹昆兄在閩北贛北的艱苦生活,我原有所知,但未詳,細細讀過,真切感受到一種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這並不完全是由於那種衣食無著的生活窘境,和嚴重透支體力的抬石壘壩的繁重勞動所誘發的強烈同情,也不完全是由於這種環境下仍不懈讀書求知,四處拜師問道的精神力量所引發的由衷欽佩,更在於與黃美西那種充滿人間至性的大愛。從素不相識到推心置腹,從萍水相逢至刎頸之交,數十年如一日的大愛,這種兩個男人間的友誼,更是最為寶貴的人間至性。回想前些年從《溫州日報》上讀過黃美西的一篇散文,從一件球衣記敘苦難之中的真情,感人心魄,為之動容。兩相對照,正應了西方哲人羅素的三句話:對愛的渴求、對苦難有不可忍受的同情心、對知識的純然熱愛。這段生活,催人淚下,為之感泣,是一曲大愛者之歌,而苦難成了愛的背景、愛的襯托,熱愛學習、追求知識則有了愛的昇華。這種脫世離俗的赤誠之愛,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幸遭逢的,應當講,是作者最可寶貴的人生收穫與財富。



      相比之下,狀元鎮的生活相對平靜,文革對社會底層的衝擊趨緩,民辦教師的職業清苦而安定,而多年的知識積累得到施展的平臺,因此,少了曲折,多了平實,少了故事,多了思索。讀書之餘,勇於實踐,在日常的診療過程中積累經驗,豐富閱歷;賢者為師,向前輩長者、同道朋友,直至病員學生,不恥下問,虛心求教,集思廣益,開拓思路;而與張丰先生的思想交流,不離醫學又不拘於醫學,富於思辯,富於哲理,展現一位長者的淵博與睿智。於是,平實中透露深邃,思索中提升修養,平靜、平淡、平和的狀元鎮生活不僅使作者修成正果,取得成功,也使全書的精神境界得到昇華。



      讀畢全書,做為作者的好友,撫今追昔,感慨不已,似有千言萬語湧梗心頭無從言說之慨。我最想告訴年輕的朋友們的是,這裡記載的不僅僅是《傷寒論》的學習體會,更是與命運不屈抗爭的心路歷程,不僅僅是中國醫學的學術著作,更譜出大愛者的樂章、思索者的心曲。

    是為序。




    同學弟? 劉時覺謹序

    時辛卯秋月

    (注:劉時覺,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中醫學教授、主任醫師,國家級名中醫)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