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我是可憐的傢伙:厄瑪奴耳團體創立人皮爾.高山的靈修語錄

我是可憐的傢伙:厄瑪奴耳團體創立人皮爾.高山的靈修語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032452
瑪婷.卡達
厄瑪奴耳團體
星火文化
2015年4月29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9032452
  • 叢書系列:Search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Search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心靈關懷/成長











      ◎我們是要與印刷廠經理搞好關係,還是做出一本對人真正有益的雜誌?我們到底想要取悅誰?

      ◎我們總在互相評價,彼此批評。這樣,我們又怎能互相友愛呢?

      ◎小小的犧牲……真令人討厭,因為它們實在太小了,以至於沒有人會說自己做不到!

      ◎我們應該變成小孩子。孩子的財富在於:確信無疑地知道會由愛得到一切。




      皮爾.高山,一個生於廿世紀初(1914年)的法國平信徒,活躍於當時的電影圈與媒體界,卻在將近八十年的歲月中,以他的生命和教導燃起身邊世俗男女的熱忱,影響無數的人皈依,從吸引一兩個人,體驗到兄弟姊妹之情,到成為厄瑪奴耳團體的創立人,領導著神父、信友走一條成聖的道路。而他酵母般的生命,為教會及人靈所帶來的影響與貢獻,已得到普遍的肯定與敬意(教會正在為他申請列為聖人的過程中)。



      一位平信徒領導一個由神職人員、獨身奉獻者,以及一般過婚姻生活的信友所組成的團體,這在現代社會看起來不算什麼,但在廿世紀卻是教會內的創舉,打破一般人對天主教會的刻版印象:什麼!神父們聽他的教導並尋求他的意見?



      究竟他有何魅力竟能讓這些神職人員渴望聆聽他的話語,甚至連先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也向他說:「謝謝你創立了厄瑪奴耳團體。」他應該是一位與眾不同、有過非凡壯舉、或者靈魂超拔、語出驚人的人吧?!因為他是一個團體的創始人啊!

    ?? ?

      事實上,在他身上看不到什麼特別的。他沒有古代修行人士會做的克苦修行,說令人感到驚訝的奇言異語,或者施行吸引人群的奇蹟,他在教會內也沒有什麼響噹噹的頭銜……,他只是一位生活簡單、衣著陳舊、態度謙遜、說話結巴不清楚的平凡人,許多人見到他的樣子,總是帶著疑惑的眼神說:「這就是你們的創立人?!」






    法文版原序? 這是一份給眾人的禮物

    中文版序? 新興團體是教會的希望

    推薦序? 我們需要平信徒的教會運動???????? 天主教榮休總主教狄剛

    推薦序? 願我們就像陶工手中的泥土……???? 厄瑪奴耳團體鮑立仁神父

    推薦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蔣祖華老師



    作者前言? 現代生活中的成聖之路



    第一部分:在世界中朝拜上主的平信徒

    第一章:從皈依到創立一個團體

    第二章:對耶穌保持忠誠

    第三章:聖神使一切成為新的

    第四章:厄瑪奴耳團體是什麼?

    第五章:人們眼中的皮爾•高山

    專欄一:皮爾•高山生平大事紀

    專欄二:皮爾•高山關於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的一些談話



    第二部分:談祈禱與朝拜

    第六章:上主在祈禱中給予一切

    第七章:朝拜聖體:與耶穌談心

    第八章:忠誠而規律的祈禱生活,可能嗎?

    第九章:關於祈禱的實用原則

    第十章:神枯時,怎麼辦?

    第十一章:與耶穌合一的生活

    專欄三:皮爾•高山喜愛的例子:與耶穌合一的瑪麗閏雅修女



    第三部分:談聖神充滿與讚美

    第十二章:領受聖神充滿

    專欄四:九世紀天主教會頌歌:懇求聖神降臨頌

    第十三章:在聖神內生活

    專欄五:一個讓天主做工的小故事

    第十四章:請你們全心讚美

    第十五章:用舌音祈禱

    第十六章:聖神的恩賜--成為兄弟姐妹

    專欄六:皮爾•高山對厄瑪奴耳團體成員的教導:成為兄弟姐妹的恩寵



    第四部分:談愛德與福傳

    第十七章:以「愛的小徑」實踐生活中的愛德

    第十八章:福傳,在各地傳播天主的愛火???? ?

    專欄七:聖神的愛火燃燒瑪麗閏雅修女:跨越修道院的圍牆,擁抱世人

    第十九章:同情,讓天主的愛火增長

    第廿章:向瑪利亞學習同情



    第五部分:談謙卑與信德

    第廿一章:沒有謙卑,怎能靠近耶穌?

    第廿二章:用信德的眼光看待一切

    第廿三章:我們在教會中

    專欄八:法國耶穌聖心朝聖地:巴萊毛尼亞










    推薦序?? ?



    新興團體是教會的希望 法國波爾多第一大學歷史博士 伯爾納德.沛護




      天主教會於其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有過輝煌的時刻,也曾遭遇危機。這些危機有各種原因:內部的分裂、福音價值的淪喪、為順應時代不得不做出的改變…然而,她卻成功地克服上述的各項危機,走出困境,向不同的文化和民族發聲。



      天主教會究竟是如何得以出離危機,逐步邁進?人們注意到,儘管危機發生的時代不同,天主卻每次都以類似的方式令教會脫困。通常祂會使某些人悔改,向他們顯示祂自己,一個一個的召叫他們投身服事祂和服事人的工作,然後藉由這些人,祂要掀起靈修運動和建立修會團體。

    ?? ?

      只消提及幾個人名就可印證:比如歐洲中世紀(十三世紀)的聖方濟各.亞西西(Francesco dAssisi,1182-1226),其個人曾親自與基督相遇,之後他漸漸了解,即將有重大事件發生;天主要藉著他完成一項計畫,他必須積極投身其中,因此隨後誕生了方濟各會,該修會散播「天主因愛造萬物,吾人應愛受造物」的靈修精神,並對教會改革做出貢獻,發展至世界各地。方濟各會的會士立時希望能跨過歐洲邊界。當時的教宗所派遣的方濟各會士若望•柏朗嘉賓(Giovanni da Pian del Carpine,1180-1252)甚至毫不猶豫地穿越整個西伯利亞,來到現今屬於外蒙古的喀拉昆侖城,覲見韃靼國王大汗。其他方濟各會士亦長征伊斯蘭教國家;聖方濟各•亞西西本人還遠赴埃及探訪。



      到了十六世紀,出現了另一位大聖人依納爵•羅耀拉(Ignacio de Loyola, 1491-1556),創立了耶穌會。耶穌會革新了西歐的福傳,並派遣無數的傳教士抵達南美。此外,依納爵也派遣聖方濟各.薩威前往亞洲,直到日本,最後死於澳門,未能進入距離僅一線之隔的中國。然不久後,耶穌會士利瑪竇即成為首位深入了解並愛慕中華文化的歐籍神父,不只如此,他還要向中國人介紹基督信仰。



      相似的例證不勝枚舉。但吾人必須了解,時至今日,同樣的情況正持續發生。西方世界自十八世紀以來,已經進入劇變。西方文明的改變,在宗教方面形成了某些後果。傳統的宗教受到質疑,並須接受新的挑戰。再者,不同文明之間,正經歷一場前所未見的交流,天主教會更應順應此一重大之新興現實。

    ?? ?

      聖教宗若望廿三世為了回應這些挑戰,並與現世對話,特地於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五年間,召開梵諦岡第二大公會議。此次會議為一重大事件,在會議中主教們做出許多明智決定,但會議本身卻不容易被人接受。梵二會議使許多教會內的事務獲得革新,但偶而在執行上欠缺明智,甚至因此遭遇危機。儘管如此,眾人皆見證了天主再次召喚聖者組織新興運動和現代團體,使能向當代的人們介紹基督信仰。從一九六○年代開始,至少有超過八百個新興團體在教會內誕生。部分團體擁有為數眾多的成員。其中約兩百個團體出自義大利,另外兩百個團體源自美國,有一百六十個團體來自法國,其他團體則散見世界各國,而且這股潮流仍在持續。在教會內,大量的新興運動和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可謂史無前例。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此現象極度敏感,曾數度召集新興團體齊聚羅馬,每次總要召見成千上萬名相關人士。他洞見天主教會藉著新興團體得以再度更新,重拾年輕活力。



      在諸多團體中,部份隸屬於神恩復興運動。神恩復興運動起源於美國,受到基督新教的啟發,於一九六七年開始在天主教會發展。以喜樂、活潑的祈禱會為方式,以讚美的祈禱為中心,接受聖神的引導。在神恩復興運動的祈禱會中,《宗徒大事錄》中所記載有關初期基督徒的種種,歷歷在目。天主向人顯示祂自己,祂臨在於一股不可置信的喜樂當中,不僅於人的靈魂做工,有時也於人的身體做工。後來,部分神恩復興運動團體的參與者希望能夠更進一步:他們渴望繼續一起生活、一起讚美天主、一起傳福音,因而誕生了神恩性的團體。最早的神恩性團體源自美國,其形式變化繁多,有些頗接近傳統的修會團體,另有些團體則聚集了平日各自工作及生活的成員,於固定時間經常聚會。

    ?? ?

      法國的神恩復興運動始於一九七二年。巴黎是其中一個最早開始的都市。其中皮爾.高山和馬婷.卡達兩人創立了一個祈禱會,從五個人開始,一年以後,聚集了五百人,因著上主的臨在和祂所賜予的無窮喜樂,無數的悔改、皈依、靈命的轉變與日俱增。參加的人都覺得重新尋回初期教會的清新活力。和美國的神恩復興運動同出一轍,部分參與者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都希望能夠有更長遠的發展,厄瑪奴耳團體於是誕生,皮爾.高山是第一任團體負責人。厄瑪奴耳團體於巴黎開始,迅速發展到全法國,然後延及歐洲其他國家,最後到達世界各地。二○一五年,團體擁有約一萬名團員,分布於全世界六十餘國,團員中有年輕人、夫婦、司鐸、獨身奉獻男女等等。皮爾.高山於一九八五年因身體健康因素卸任,並於一九九一年逝世。

    ?? ?

      皮爾.高山因其個人對天主及教會的熱愛,以及他渴望令人認識基督信仰、渴望更新教會、及其喜樂與智慧而著稱於時。吾人察覺他絕大多數的直觀、直覺都很正確,並結出正向的果實。他洞悉世代的演變、當代人的需要,以及天主教會可以做出的回應。他希望司鐸、獨身奉獻男女、未婚男女、夫婦和家庭能夠一起祈禱、一起傳福音,於此他的確深具先知遠見。因此,二○○八年,人們開始為其封聖做準備。他屬於梵二之後的重要教會聖賢之一,與他同期的有德蕾莎姆姆、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及普世博愛運動的創始人盧嘉勒等等。皮爾.高山雖然較不為人知,他獨特的個人影響力卻普及世界各地。學習他的智慧,必有其用,因吾人將從中與天主相遇。



    推薦序 ?



    我們需要平信徒的教會運動 天主教榮休總主教狄剛




      鮑立仁神父(Fr. Francois Baumann)是厄瑪奴耳團體成員,我們台北總教區詔安街聖維雅納天主堂主任司鐸。去年他送我一本書《火與希望》,這是關於厄瑪奴耳團體創始人及該團體創始與發展情形的一本書,不是嚴格意義的傳記或歷史書。最近鮑神父又寄給我《我是可憐的傢伙:厄瑪奴耳創立人皮爾.高山的靈修語錄》書稿,要我寫一篇推薦序。



      我不會寫序--一般人心目中的序,也不喜歡寫。我比較喜歡寫讀後感。但是為這本書,我只想告訴讀者,我只想寫一點,我對像厄瑪奴耳團體這一類,教會內許多新興的,從廿世紀初到梵二前後成立的,經過教會當局批准的「平信徒運動及團體」,談談它們在教會內的定位、意義、功能,以及跟教會的生命及使命的密切關係。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梵二前後聖神所興起的「平信徒運動及團體」中,看到了在我天主教靈修歷史上開始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他把傳統的靈修視為「個人靈修」,這並不意味著個人不重視團體,或認為團體不必一定能對個人有甚麼影響,而是說,從個人到團體,或團體之於個人,個人常是出發點、中心及歸宿;一句話:我個人的靈修操之在我,我的靈修是我個人跟天主之間的關係。



      而新興的平信徒運動或團體的成員,他們的靈修,聖若望保祿二世稱之為「團體靈修」或「集體靈修」。這一類靈修是在教會當局--教廷教友委員會批准的平信徒運動或團體內,成員們度合一共融的基督徒生活,透過該運動或團體共同享有的神恩,以他們特別的方式、方法及精神,互愛互助,相輔相成,實踐信仰,共修此生:成員們在團體內一起修德成聖。比如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及榮休本篤教宗,兩位都曾在談「團體靈修」時特別指出盧嘉勒(Chiara Lubich)創立之普世博愛運動、董久沙尼蒙席(Don Luigi Giussani)的共融與釋放運動、齊考.阿古埃勞(Kiko Arguello)的新慕道團等等。本書所談及的厄瑪奴耳團體、神恩復興運動等等都是。



      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把他對平信徒的運動或團體的重視及鍾愛,以大陣仗的行動展現出來。



      一九九八年聖神年,在聖神降臨節前,五月廿七至廿九日,教宗召集了一個「平信徒教會運動及團體共同見證大會」,教廷的教友委員會受命負責籌備並實施這件聖神年的一項超級大事。教友委員會及平信徒教會運動及團體一起合作進行了籌備工作。教宗並邀請五十多個運動及團體,不但要派代表參加大會,還請這些運動及團體盡量邀請所屬成員,在大會結束後,於五月卅日聖神降臨節參加教宗在聖伯鐸廣場的盛大感恩祭,懇請天主聖神實實在在像在耶路撒冷晚餐廳那樣,降臨到聖伯鐸廣場聖化、活化基督的聖教會。



      被邀請參加共同見證大會的人士計有三百五十人,除了五十多個平信徒教會運動及團體代表若干人,也特別邀請幾位健在的創立人外,尚有教廷中樞部會代表、普世教會負責平信徒工作的主教代表、若干平信徒事務專家學者,還有幾位我天主教會及友教教會特派觀察員參加。教廷教義部拉辛格樞機主講平信徒運動的神學定位,之後由大會特邀五位專家,對平信徒教會運動的各主要面向,從不同觀點切入,闡述教會的這一重要實體。拉辛格的這篇主講非常精彩,有人竟譽為平信徒教會運動及團體的經典之作。



      以後兩天,大會安排了分組討論、圓桌交談,還有特殊的經驗分享,及見證報告,這是我教會史上第一次平信徒教會運動,在普世教會的平台上可以近距離接觸、互相認識,探討初步日後合作的可能性,加強彼此作為基督妙體肢體,使教會運動能對內深化教會應建設與發展的意識,對外廣傳福音的使命也應加強。



      但是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被俗化主義奴化的世界,人們生活的任何模式幾乎都難再找到天主了,包括我們的教會在內,多少人在唯物及消費主義嚴苛的挑戰及考驗下,動盪不安、猶疑不決、信仰削弱,心靈都快窒息了,我們急需一種強有力的福音宣報、堅實的陶成,使我們的生命毅然革新,我們更需要一批成熟的基督徒意識到我們救世的使命,用基督精神裝備我們自己,我們需要的就是基督徒的基督化運動,也就是我們平信徒的教會運動。我們的教會本質原本就是運動,我們有聖統制的聖善結構,同時也具有神聖性的本質。平信徒的教會性運動,本質就是我們教會本有的幅度,因此聖若望保祿二世曾歡欣地強調、指出,我們平信徒的教會運動是跟教會同質的運動,這也是所以我們的運動同時屬於普世教會領袖--教宗的管轄,也從屬於地方教會首領的領導。在本堂、在教區、在普世教會,我們應欣然努力與各個層次的神長合一共融,而且具備了安全的保證與保障。

     

      人既然是依照天主的肖像造成,享有三位一體天主的性質。天主是愛,人也是愛者,愛那造生養育他的天主造主、救恩主是他的天職,尊天主命、愛人與人互愛,是他無可旁貸的重責大任;任重道遠,談何容易?天主仁愛無量,派遣聖神喚起各式各樣的教會運動,使人與人結伴同行、有恃無恐、有備無患。教會運動多采多姿,任君選擇,各取所需。



      切望牧者仁兄,開放心扉,排除偏見,虛心探尋;並放眼所牧需求,始得適宜協助。



      最後願與讀者共勉:懇求聖神降臨,廣施宏恩與我中華教會,人人得充沛聖神活力神能,並賜福傳熱忱,體會師主基督,臨終哀呼渴望救靈之聲。



      虔祈上主報答鮑鐸兄,帶來厄瑪奴耳團體並賜贈《火與希望》與《我是可憐的傢伙:厄瑪奴耳創立人皮爾.高山的靈修語錄》二書。求主福佑兩書作者、譯者、出版者及讀者。



      仰望聖母--聖神的淨配,懇求他幫助我們學習她,常會向天父懷著赤子之心說:「爾旨成行,阿肋路亞!」


    二○一五年四月復活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