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醫療產生效果的基礎為臨床營養學,也稱為分子矯正營養學或是分子矯正醫學。本書的原始標題為《給醫生使用的分子矯正醫學(Orthomolecular Medicine for Physicians)》,於1989年首次出版,而後又曾絕版過一段時日。在過去的20年來,關於分子矯正醫學的相關技術,也有長足進步。因此,我們更新原有資料並加入新的資訊,將書名改為《細胞分子矯正醫學聖經 (Orthomolecular Medicine for Everyone)》,因為越來越多人想了解營養醫學,並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妥善應用營養學的知識。經過調查得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北美洲居民,每天補充大量維生素,已超過每日應該攝取的劑量。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許多人在讀了本書的內容後,便問:「既然維生素療法(vitamin therapy)如此有效,為什麼我的醫生不採用呢?」同樣地,醫生也想問:「既然維生素療法(vitamin therapy)如此有效,為什麼醫學院不建議我使用呢?」唯有深入了解這門學問,才能獲得解答。我們認為,長期忽略營養治療造成選擇性的編入課程和選擇性的資金來源,造成教育上的偏頗以及主觀的審查制度。基於這樣的推測論點,我們希望能夠找出從1930年代到1950年代與早期分子矯正醫學研究先鋒有關的訊息:像是費德烈.科蘭納醫生(Frederick R. Klenner)、麥斯.葛森醫生(Max Gerson)、威廉.麥可米醫生(William J. McCormick)以及伊凡.舒特(Evan Shute)與威弗列德.舒特(Wilfrid Shute)醫生都有許多成功的臨床案例,而直至今日,這些經驗在醫學教科書中,卻隻字未提。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The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甚至沒有《分子矯正醫學期刊(Journal of Orthomolecular Medicine)》的索引,而這本期刊是同業分享訊息的刊物,且已發行40年之久。
1938年,當維生素B3被認定為菸鹼酸(niacin)和菸鹼醯胺(niacinamide)之後,分子精神醫學(Orthomolecular psychiatry)便開始發展。在得知菸鹼酸有助於防範糙皮病(pellagra)之前,它算不上是有機化學的重要成員。因此,臨床營養學家開始使用較高的劑量進行治療,一天最多可達到1克。1950年以前,有少數報導指出,患憂鬱症、衰老症或早年衰老症,以及中毒性精神病的病人,能夠藉由維生素改善病情。威廉.高夫曼(William Kaufman)醫生則於1949年整理他的研究,並出版兩本關於關節炎(arthritis)的書,分別是《菸鹼酸缺乏症的一般型態(Common Forms of Niacinamide Deficiency Disease: Aniacinamidosis)》以及《關節功能失調的一般型態,及其影響範圍和治療方法(Common Forms of Joint Dysfunction, Its Incidence and Treatment)》。他透過數百位關節炎病患,進行仔細的醫療實驗,結果顯示,多數病人在使用維生素之後康復,或是病情好轉,不再像以前一樣,飽受行動不便之苦。但是這些研究都被忽視了,或許因為在這個神丹妙藥充斥的新時代醫學院都忘了營養學的重要,造成課程中缺少相關知識。因此,醫學上對營養學的關注越來越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