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林風眠的作品充滿詩意、哲理;他的《高仕》一身傲骨,充滿中國文人的氣節;他的《荷塘》和平而寧靜;他柔弱的《仕女》有一股淡淡的哀愁和東方女性的神韻;他的黑山黑水充滿了鄉愁,而他的《瓶花靜物》讓你擁有充滿溫馨、幸福的片刻時光。
林風眠的畫充滿中國情結,舉凡剪紙藝術、年畫、石雕、漢磚、陶瓷、敦煌藝術、中國民間藝術、戲曲,隨處可見的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他用筆精準、線條簡約、用色大膽、不唐突而和諧。
一位來自西方的博物館館長,曾讚賞說:「他是首屈一指的唯一已經接近東西方和諧精神融合的理想畫家。」
他開創了中國現代繪畫藝術新的一頁,並且是推動美術教育的搖籃,培養出許許多多國際聞名的藝術家,對中國美術教育做出傑出的貢獻。
林風眠大師一生奮鬥了二十年,被誤解二十年,在洞窟隱藏十年,被關、出獄、沉默了二十年;一個人能有幾個十年、二十年?
這裡引用他獄中自作詩「我獨無才作畫師,燈殘黑盡夜眠遲,青山霧裡花迷徑,秋樹紅染水一池」回應他心中的慨歎,在他晚年所畫的秋景,始終湧動著一股哀傷,雋永的滄桑詩意,迎著風徐徐撲面而來。
他播的種、栽的樹;他所開啟的道路、他交出的強棒,棒棒開花,花花結果,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蘇天賜、席德進……他的學生在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史上,不孤寂的留下火苗,照亮了半邊天,寫下了藝術史的篇章,所以他堪稱為中國現代繪畫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