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愛、欲望、出軌的哲學

愛、欲望、出軌的哲學

庫存=2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4717702090005
哈洛德.柯依瑟爾
張存華
商周出版
2015年5月30日
83.00  元
HK$ 78.85  






ISBN:4717702090005
  • 叢書系列:哲學人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哲學人


  • 心理勵志 > 兩性與家庭關係 > 兩性關係


















    普天之下所有戀人、伴侶、夫妻,在情字這條路上的必備指南





    〈專文推薦〉當愛沖昏頭 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 賴賢宗



    前言

    人類的歷史:一部關於出軌的歷史

    年輕人的期望

    關於本書



    第一章 赤裸的本能衝動



    「所有兩情相悅的感覺,無論表現得多麼超塵絕俗,都根源於性衝動。」──叔本華

    生物學決定一切?



    「解剖學決定了我們的命運。」──弗洛伊德

    性是動物行為



    「在交媾以後,所有動物都會憂鬱。」──亞里斯多德

    本能和憂鬱



    「他們對所愛的人沒有欲望,對於讓他們有欲望的人卻又沒有愛。」──弗洛伊德

    赤裸的性欲本能與愛



    「(他們)纔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舊約•創世紀》

    誡命和踰越的誘惑





    第二章 熾熱的激情



    「那是一種火燄,讓我燃燒,卻不至於燒毀。」──布魯諾

    論激情的本質



    「被激情所控制,是一種情緒的病變。」──康德

    激情是精神疾患和破壞的力量



    「纖細惹人愛憐的尤物,卻是瘦得活不下去。」──盧克萊修

    激情把一切都給理想化



    「歡樂渴望一切事物的永恆。」──尼采

    激情是貪婪的



    「當我們激情的緊抓著某人不放手,卻又看不起他時,我們就會很尷尬的感受到本性的執拗。」──席勒

    激情根源於本能



    「人的精神越崇高,他的激情也越強烈。」──巴斯卡

    激情需要精神的力量



    「人類在本性上就是為激情而生的。」──巴斯卡

    人類需要激情



    「激情當頭,我們往往浪費了許多無謂的資源。」──巴塔耶

    激情是不經濟的





    第三章 真愛



    「那鄙俗的情人是邪惡的,他愛肉體更甚於靈魂。」──柏拉圖

    柏拉圖式的愛情



    「愛是無我的,甚至不曾要求愛的回報。」──米蘭•昆德拉

    愛情是利他的



    「以星月作證,對父親的亡靈發誓。」──齊克果

    愛在尋找它的義務



    「『為什麼』越少,愛就越多。」──齊克果

    愛是無條件的



    「愛神是非常內行的詩人,它讓所有人都變成詩人。」──柏拉圖

    一見鍾情



    第四章 冒險的恐懼



    「住在城市的人們,總喜歡到鄉間去尋找休閒、度假和安寧。」──布魯諾

    出軌是旅行的欲望



    「剎那即一切。」──齊克果

    豔遇不喜歡有責任



    「恐懼是對自由的暈眩。」──齊克果

    性生活的騷動





    第五章 共結連理



    「婚姻有天國作為福證。」──齊克果

    婚姻是宗教性的綺想



    「自對方各取所需的婚姻才能夠維持得很好。」──尼采

    婚姻是利益團體



    「夫妻的關係是平等擁有的關係。」──康德

    婚姻作為法律和宗教的制度



    「人們一離婚,就搞得烏煙瘴氣。」──阿多諾

    當婚姻破碎時



    「伴隨婚姻而來的負擔是沉重不堪的。」──教皇英諾森三世

    婚姻是惱人的折磨





    第六章 公民秩序 001



    「倫理上的義務就在於締結婚姻。」──黑格爾

    婚姻作為一種社會手段



    「你夠資格想要一個孩子嗎?」──尼采

    繁衍後代的義務



    「人類最初是勞動的動物,辛勤工作的動物,並屈服於工作之中,出於這個理由而必須放棄他部分的享樂。」──巴塔耶

    工作、性生活和性交易





    第七章 幽默、平心靜氣和節度之道



    「我認為,結婚以後,一個男人沒有變成幽默大師的話,他必定是個可悲的丈夫。」──齊克果

    幽默作為克服生活的手段



    「婚姻要經得起考驗,就得承受『例外狀況』。」──尼采

    平心靜氣的品質



    「不知足的人,即使主宰整個世界,也是貧窮可憐的。」──伊比鳩魯

    關於節度的追尋





    導讀

    當愛衝昏頭�賴賢宗 (國立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一般人對於哲學家的印象是思辯精深,以理性深思,探求抽象的哲學問題,視感性的存在為層次低而不足取者,很難想像哲學家談論愛情,也不會覺得哲學書可以為愛情提供什麼有益的照明。但是,事實也不盡然是如此。本書 I(《當愛衝昏頭》) 首次彙集西方哲學史上哲學家們討論愛情與婚姻的不同論點,希望能為愛情與婚姻的當事人提供直接或間接、多方面且實用的思想上的幫助。



      本書原文以德文寫成,原書名是「Wenn Eros uns den Kopf verdreht」,《當愛衝昏頭》是德文書名的直譯。作者是哈洛德.柯依瑟爾(Harald Koisser)、歐依根.馬力亞.舒拉克(Eugen Maria Schulak)兩人,他們希望從以啟蒙世界為己任的西方哲學家的著作,找到愛情的哲學說明。本書從西方哲學的角度討論愛情的本質,涉及到性愛、激情與愛情之中的靈性的問題,其中一個焦點是「出軌」的問題 (性愛忠實的問題)。又,本書不僅討論了西方哲學家的愛情哲學,也引用了眾多的文學作品,例如司湯達爾、艾特伍德等文學家,以及唐璜、卡薩諾瓦和浮世德等文學議題,讓此書更加生動,引人入勝。



      本書共有七章,從赤裸的情欲之探討,開始此書的愛情哲學之旅 (第一章);經歷熾熱的激情 (第二章);轉而尋求真愛 (第三章);在真愛的進行之中或許也另有冒險的恐懼 (第四章) 的另一段風光;進入婚姻的共結連理,展現神聖的倫理天地 (第五章);最後,愛情哲學之旅在婚姻的終點站之中,必須具有「幽默、平心靜氣的節制之道」(第六章)。此書第一章從柏拉圖哲學中的靈肉二分以及愛情是起源於缺乏的滿足之說,這是來自於西方哲學的第一部寶典柏拉圖對話錄的<饗宴篇>(Symposium)。西方哲學關於兩性的愛情觀認為愛情的本性在其起點就包含著靈性與肉欲兩個層面,而且是起源於缺欠,這顯然和基督宗教和東亞傳統之所說都有所不同。基督宗教所說的上帝對人的愛是一種由上而下的 agape,基督宗教中的兩性之愛是要通過聖靈的洗禮喚醒人身上所具有的上帝的肖像,從而變成位格與位格之中的愛。



      本書第一章提出柏拉圖哲學中的靈肉二分以及愛情是起源於缺乏的滿足之說,奠定了全書的基調,此後列舉了側重於靈性與側重於肉欲的兩種愛情觀,展開愛情之旅上的哲學考察。此中,直接面對愛情之中的肉欲存在的巨大能量者有叔本華 (Schopenhauer)、弗洛伊德 (Freud)、尼采 (Nietzsche)、康德 (Kant) ……等哲學家。另一方面,側重於愛情之中的倫理與靈性與其超越向度者,例如柏拉圖 (Plato)、齊克果 (Kierkegaard )、埃沃拉 (Julius Evola)、巴斯卡 (Pascal)、赫爾德 (Herder)、席列格(Friedrich Schlegel)、諾瓦里斯(Novalis)、黑格爾 (Hegel)…… 等哲學家。這兩種方式的前者,如叔本華說:「所有兩情相悅的感覺,無論表現得多麼超塵絕俗,都根源於性衝動。」,後者則如埃沃拉指出:「兩性相吸的真正前提,和它所蘊含的整個奧祕和形上學有關」,兩種說法是針鋒相對。此中,不管是採取側重於靈性與側重於肉欲的愛情觀之中的哪一種,愛情作為一種書中所說的「理想化」的作用,總是帶有「激情」(passion)。激情是一種跨越有限性的界線的強而有力的超越動力,激情可以是肉欲的,也可以是靈性的。康德只將激情當作是一種理性的病變,終身未婚、生活規律一生以從事理性批判為職志的康德說:「被激情所控制,是一種情緒的病變」。反之,巴斯卡卻說「人的精神越崇高,他的激情也越強烈。」巴斯卡是將激情當作是一種具有靈性深度的超越力量,康德卻是從肉欲的擾動來定義激情。因此,男女愛情的愛情無疑存在肉欲的激情和靈性的激情兩種差距巨大的元素於其內,這使得男女愛情之中往往在靈性的深度之中也帶著紛擾不安的窒息感,而在慾望渴求之上卻時時閃現靈性之光。最能掌握此中的人類生存的弔詭的西方哲學家可能是齊克果。他認為,從靈性超越的深度來看,美學的階段、倫理學的階段、宗教的階段三者之間並不是一種不可解的弔詭與糾纏,而是需要生存的勇氣,讓我們進行存在的跳躍,所以齊克果認為「剎那即一切」的美學的渴望之中,必須呼籲強調的是「愛情很自然地要尋求證明,那使得愛情成為一種責任,一種面對更高者時的責任」,因為「婚姻有天國作為福證」。齊克果認為婚姻是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發現之旅,只有婚姻才能解救愛情,因為人們以宗教情操和愛情攜手相偕。最後,此書談到的是婚姻之中的感情生活,此時,愛情已經退去了她的理想化的誘人的外衣,讓人體驗到的卻不是出神狂迷,而是倫理世界的穩定秩序之中的現實生活。關於愛情已經退去了她的理想化的誘人的外衣的婚姻的擁抱,齊克果說的很好:「你們談論了很多有關性愛的擁抱,那麼,婚姻的擁抱算什麼呢?……在婚姻的『屬於我』的概念裡,婚姻的擁抱比性愛的擁抱更豐富」。為什麼呢? 這是來自於婚姻之中的「屬於我」的有天國作為福證的超越動力。齊克果說: 「在婚姻的『屬於我』的概念裡存在著一種力量,讓人們的意志、決定和態度都有了更深刻的意義。……那動力並不只是來自模糊本能的興奮不安,因為婚姻有天國作為福證。婚姻的責任充塞著整個生命的四肢百骸,並且永遠不讓任何阻礙干擾愛情。」齊克果此話說的雖好,但可能是因為他對於婚姻的信心不夠,所以選擇逃離,未能選擇婚姻。婚姻的信心之來源該來自何處呢?就東亞的文化傳統而言,「夫婦」一倫為一切倫理之開端,在日常生活的中庸之道之中,體驗天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中庸》第十二章),這確實是「婚姻有天國作為福證」,深值吾人深思與勉行,「庸德之行,庸言之謹……君子胡不慥慥爾」(《中庸》第十三章)。

     

      在中國哲學之中,儒家哲學側重於倫理思想,強調「夫婦」一倫為五倫之開端,一陰一陽之謂道,如此則夫婦的真情摯愛不僅是敦倫之首,也具有宇宙論和存有學的基礎,夫婦的真情摯愛彰顯宇宙乾坤之德。在佛教的菩薩道之中,強調以覺情覺有情,夫妻不僅是慾望相索在生活現實上的「同床眠」,也是以倫理之船而「同船渡」,在同一條法船上共度此生,彼此勉勵,故夫妻姻緣可以說是多生累劫因緣所成就者。道家的夫妻是道侶,是神仙眷屬,在人間世齊物逍遙,登天遊霧,慈濟度人。以上這些都是就儒釋道三家的愛情智慧的正面主張而言。在歷史現實之中,東亞傳統的宗法社會之中以男人為主,妻妾成群,不以為非。而才子佳人,憐色惜才,以為風流,並不自覺到情愛忠實的問題。然而,東亞傳統進入現代社會之後,情況已經發生改變,傳統文化對於此中的問題該有更多的反思與提供,然而少有哲學家投注於此。在現代乃至後現代的社會之中,人生的實際面總是充滿著各種複雜的情愛情境。問題的一方面是: 忠於心中所感,「詩三百,思無邪」,忠於愛情的靈性真實之時,往往其純真的動能是超越了後天的倫理規範,究竟是善或不善,要看採取的觀點為何。問題另一方面: 現實的作為往往是充滿了因為愛欲衝動而有的德性的軟弱、愛情的不忠與倫常的失序。所以,一方面,愛情的真實所涉及實然與應然,有時候並不是而二元對立的問題。二方面,受限於愛欲衝動的牽制之時,從實然到應然,需要的是慎思明辨,也需要德性實修和功夫。那麼,對於人生種種本真的情況,維持靈性,採取開放的態度,並信任人的天賦善性的善端,珍重保養,是其始點。而既已陷落之後,佛教道家有皈依與懺罪的 法門,儒家強調師友的規勸與改過遷善,也有補過之方。此中問題萬端,簡言之 ,進入現代社會之後,情況變得更加複雜,我們東方的傳統文化對於愛情本質、性愛忠實之問題該有更多的反思與提供,然而在東亞現代社會之中似乎少有哲學家投入此事。所以,先看看西方哲學家在這問題的見解,提供我們沉思與反省的資具,也就變的十分重要了,這是今天出版的此書之意義之所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