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孩子,我學著愛你,也愛自己:成長型父母的34堂課

孩子,我學著愛你,也愛自己:成長型父母的34堂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6938566
黃心怡
張老師文化
2015年5月25日
87.00  元
HK$ 69.6  






ISBN:9789576938566
  • 叢書系列:親子系列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親子系列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孩子上小學,父母成長的關鍵期!

    34堂陪伴成長課程,教你如何打造互惠式的親子關係

    你將找到愛孩子最適當的距離,還能讓孩子反過來呵護你





    Part 1 是誰放不開手

    是誰放不開手

    功課、規範、人際,數不完的新學習

    走進孩子每天面對的「世界」

    原來,低年級的世界是這樣的

    該怎麼陪孩子「長大」?

    快樂學習,真能做到?

    愛,是讓孩子適度地受苦

    教養筆記



    Part 2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過度的愛,讓孩子成了「情緒怪獸」

    戶外教學,觀察孩子互動的好機會

    爸爸的祕笈

    多讓孩子想想

    愛與管教,從不牴觸

    有必要贏在起跑點嗎?

    假期安排,孩子自己做主

    教養筆記



    Part 3 父母放下了,孩子就會主動拿起來

    班級就是小型的社會

    適度當個「缺席」媽媽

    為孩子準備便當的幸福

    父母放下了,孩子就會主動拿起來

    友善校園裡的親師關係

    一定要「比」別人強?

    練習好好分離

    教養筆記



    Part 4 沒有「應該」給的禮物

    「不一樣」的旅程

    孩子也要學會尊重父母的辛勞

    適度「退場」,母親的必修課

    熱忱教師,學生與家長的福氣

    尊重孩子的「獨處」需求

    在同樂會中學習挑戰自我

    沒有「應該」給的禮物

    教養筆記



    Part 5 盡早為孩子的「獨立」播種

    「好媽媽」的標準

    別讓自己成為「怪獸家長」

    給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空間

    小學生的異想世界

    盡早為孩子的「獨立」播種

    適度地放壓力在孩子身上

    教養筆記






    推薦序文1



    放下大腦,專心感受父母的角色?????? ?

    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認識Allan媽媽很久了,只是,所謂的認識都只是在專業的領域。因為如此,也許應該說,我其實不認識Allan媽媽,不認識作為媽媽的她。



      然而因為這一本書,一切不同了。我拿到書稿,原本以為只是心理學的教養書,因此一直擱著。在一個忙完工作的晚上,才拿出來想隨意瀏覽。然而,一旦打開,就陷入緩慢的閱讀,因為書中立刻跳出太多我從沒想過的觀察和洞見了。而且,我也開始看到好似十分熟悉,其實十分陌生的Allan媽媽。



      第二天,我剛好有事起得特別早,捨不得昨晚未完成的閱讀,走到辦公室的路上,便隨意拿幾頁繼續邊走邊讀。



      辦公室就在一座大型公園旁邊,而我從住家出發,將會從公園的另一端橫越這片綠地。在這之前,我會先經過台北一座知名的小學。



      如果時間早一點,我剛巧可以在小學看到許多上學的小孩,以及些許陪讀的父母。如果稍稍用心,許多差別都可以清楚看到:一個人上學的小孩和父母送來的小孩之間的不同,父母開車(也許有的是家庭司機而不是父母)送來和走路或騎自行車送來的;父母一路趕時間的和父母邊走邊聊的……父母的這些差別,就會造成孩子行為和個性上明顯的差別。



      小孩,終究是父母教養的產物。



      心理學專業的圈圈裡總愛說一些偉大心理學先驅的傳記故事,而這其中的八卦有許多是和他們的家庭生活有關的,包括他們和自己子女的關係。心理學或親子教養的專家們,果真就能夠成為好的父母嗎?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我的同行們如果有機會進行匿名調查,大部分會同意我的觀察:兩者是全然不成正比的。也因為如此,同行好友之間談起自己的小孩時,總是愛半開玩笑地說「易子而教」這類的建議。對心理專業人員而言,心理專業的知識反而經常干擾自己與家人的生活,而不是幫助。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不是容易討論的,但確實值得給那些喜歡看心理書或別人的教養書,然後按照書的指示來教養小孩的父母參考。

      

      在Allan媽媽的這一本書裡,我卻看到了更多媽媽的心情,而不是專業。就像前面說的,我太喜歡這本書了,因為有太多我從沒有過的觀察和沒想過的洞見。而這些,都不是因為心理學,而是因為是從媽媽的角度出發的觀點。



      許多研究都指出,我們在許多動物的行為上可以發現,照顧小孩的母性只要不曾受到創傷,這個能力其實是十分天生的。然而,許多父母卻不太相信自己的本能;或者說,文明的馴化讓我們失去了聽見自己本性的能力了。



      Allan媽媽的心理學專業,並不是用在她和小孩的互動上,不是用在生活中很自然地就一直在發生的母子關係。Allan媽媽的心理學專業能力,反而讓她在生活中放掉這一切心理學的思考,專心地享受她的母親身分。



      她和Allan一起著急,和Allan一起快樂,也和Allan一起煩惱,面對困境。而這也是我羨慕的:再多的臨床經驗,再多的專業訓練,都不可能讓我有這樣的體驗,也就不可能有這種體驗帶來的觀察和洞見。這是心理專業帶給Allan媽媽的第一個功能:停止心理學。



      對Allan媽媽來說,心理學的第二個功能,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心理學。她因為心理學的能力,開始去思索:為什麼孩子失去快樂的能力?為什麼不能成為快樂而放掉不必要焦慮的媽媽?為什麼老師會變成如此的態度?又為什麼我們周圍的人和資訊讓我們更焦慮了?更焦慮之後的我們,又是如何失去了去感覺自己真正感覺的能力?



      我的描述太理性了,也太心理學了,對這一本很值得細細感受的書其實是十分誤導的。我衷心希望所有的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要急著去找出know how的各種祕訣,而是像Allan媽媽一樣,單單純純地去體會這一切分享帶來的感受。



    去感受自己的父母角色,比起學習如何做父母,恐怕是重要多了。謝謝Allan媽媽,謝謝她寫的這本書帶給我的學習,提醒了我開始一個新的功課:放下大腦,只是去感受。



    推薦序文2



    學習當「夠好的母親」? ?

    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資深督導�心理師)




      認識心怡時,她還是清純女孩,悄悄談著戀愛,機伶選著生涯。工作精確完美是她的習慣,遇事達觀勇敢是她的性情,情緒節制是她的能力。匆匆二十年走過,心怡已是國內知名親職教育專家、心理治療好手,專欄和出版書籍都內容扎實又暢銷。但這些成就大概都無法跟為母歷程的喜樂滿足相比。



      這一回,黃老師改變路線了,打開個人生活的窗戶,分享她跟Allan之間真實有趣的互動和對話。好幸福的男孩,好自信的母親,背後一定還有睿智的父親,才會如此完美地不需完美。



      英國兒童精神醫學專家溫尼考特(Donald W. Winnicott)提出「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 這個概念,釋放了許多母親心靈。他認為完美母親是災難,傷害自己也危及孩子成長。但是,幼小孩子的需要是精緻而繁複的,在許多文化裡母親都被高標要求,做好媽媽、教好孩子已被女性認同,成為人格深層結構中的內在論述。到底怎樣才算是夠好的母親?在不同環境和年齡裡有不同的意義。至於誰有權力和能力來判斷是否夠好了?其實還要回歸母親自己的衡量和判斷!



      這本書是一個典範,也指出一個季節特性,就是在嬰幼兒時充分照顧,小學開始放手。放手是一生的學習,要在孩子需要時挺身而出,在展現獨立時及時抽手。小學階段度過了嬰幼萌懂,又未到青春狂飆,本書提醒父母不要錯過這段練習放手的好時節。



      Allan展現令人激賞的成熟。成熟有兩種,一種是環境逼出來的早熟,一種是滿足之後的流溢。Allan應該屬於後者,自覺幸福,懂得體帖又不失童心。



      本書讀來難免心生羨慕,羨慕可以,但不要自嘆弗如而傷心,不妨看看有沒有哪些態度和小撇步是你可以參考學習的,小耕耘帶來小收穫,小放手見到小進步就「夠好」了!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