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問出現代藝術名作大祕密:在奧塞美術館,遇見梵谷、莫內、雷諾瓦、羅丹……

問出現代藝術名作大祕密:在奧塞美術館,遇見梵谷、莫內、雷諾瓦、羅丹……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671457
伊莎貝爾.波妮登.庫宏
周明佳
漫遊者文化
2015年6月11日
117.00  元
HK$ 93.6  






ISBN:9789865671457
  • 叢書系列:藝術探偵:「藝術,用問的最快!」系列
  • 規格:平裝 / 184頁 / 25k正
    藝術探偵:「藝術,用問的最快!」系列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欣賞












    面對藝術時,像個孩子一樣大聲發問吧!

    不要怕問問題,因為你以為的傻問題,往往是了解作品的好問題!


    ?





    5 序言

    6 什麼是現代性?

    8 爭論的開始

    9 現代藝術是什麼?

    10 真實世界的模型

    11 繪出變動的世界

    12 現代藝術的展示

    14 現代藝術家與觀賞者

    16 異國情調

    18 工業與科學進步對創作的助益

    20 工業生產

    21 銅雕與複製品:蓬勃的商機

    23 鐵:現代材質

    25 畫家:科學與技術進步的信徒

    27 攝影:因科學進步而存在的藝術

    30 巴黎市的現代化

    34 從車站到美術館

    36 車站的歷史

    38 變身美術館

    40 美術館的收藏品

    44 如何使用美術館

    46 做好準備,走進奧塞

    50 大師名作這樣看!

    52  如何賞析

    54 1 《泉》�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58 2 《約瑟夫.得波德納男爵》�杜米埃(Honore Daumier)

    62 3 《拾穗》�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66 4 《頹廢的羅馬人》�庫蒂爾(Thomas Couture)

    70 5 《畫家的工作室》�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76 6 《窮漁夫》�普維.德.夏凡納(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

    78 7 《奧菲歐》�牟侯(Gustave Moreau)

    82 8 《草地上的午餐》�馬內(Edouard Manet)

    86 9 《跳舞》�卡波(Jean-Baptiste Carpeaux)

    90 10 《搖籃》�莫莉索(Berthe Morisot)

    94 11 《刨地板的工人》�卡玉伯特(Gustave Caillebotte)

    98 12 《一號灰黑排列,藝術家母親的肖像》�惠斯勒(James MacNeill Whistler)

    102 13 《煎餅磨坊的舞會》�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106 14 《魯昂大教堂。聖羅曼塔大門早晨的樣子》�莫內(Claud Monet)

    110 15 《自畫像》�梵谷(Vincent Van Gogh)

    114 16 《蘋果與橘子》�塞尚(Paul Cezanne)

    118 17 《浴盆》�竇加(Hilaire Germain Edgar Degas)

    122 18 《菩薩》�魯東(Odilon Redon)

    126 19 《舞蛇人》�盧梭(Henri Rousseau)

    130 20 《美女》�高更(Paul Gauguin)

    134 21 《馬戲團》�秀拉(Georges Seurat)

    138 22 《珍亞芙在跳舞》�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42 23 《豪華、寧靜和享樂》�馬諦斯(Henri Matisse)

    146 24 《該隱》�皮耶斯特(Fernand-Anne Piestre)

    150 25 《有海帶與貝殼的手》�賈列(Emile Galle)

    154 26 《寫字臺》�亨利.范.德費爾德(Henry Van de Velde)

    158 27 《行走的男子》�羅丹(Auguste Rodin)

    162 28 《公園》�烏依亞爾(Edouard Vuillard)

    166 29 《白熊》�彭朋(Francois Pompon)

    ?

    170 專有名詞索引

    173 奧塞美術館相關實用資訊

    175 其他參考資訊

    176 圖片來源





    前言

      

      人們經常將奧塞美術館視為印象主義的同義詞,儘管如此,這裡並非只收藏印象派作品,而且收藏之豐也遠超過我們想像。事實上,奧塞美術館的使命,正是盡可能展現十九世紀下半葉的藝術創作全貌,因而不但收藏了繪畫、雕塑、藝術品、攝影、建築、版畫、素描等領域的作品,更致力重新展現館藏藝術品的特質。

      

      因此,如今人們很難想像,馬內(Manet)或莫內的作品在當年竟飽受批評;人們湧進專門陳列梵谷作品的展廳時,也很難相信他過世時竟然籍籍無名。還有,如今應當也沒有人會對吉馬赫(Guimard)設計的地鐵站入口感到驚訝了。我們對這些作品相當熟悉,因而無法想像,對十九世紀的人來說,這些作品如此令人震撼、創新且具革命性──簡單來說,也就是如此「現代」。

      

      「現代」這個詞廣泛應用於各種不同的情況,我們因而忘了當初它是怎麼出現的。本書試圖涵蓋「現代」這個概念,並透過對美術館的許多收藏品的解說〔尤其是印象派畫家(莫內、竇加等)的作品〕,進一步分析「現代」對十九世紀藝術創作的影響。

      

      為了完整說明當時的藝術創作,本書透過二十九件代表性作品來呈現美術館的多元化,讓讀者能仔細觀察當中的演變、技術等各種特色。除了這二十九件賞析作品外,書中若提到其他館藏,則會以奧塞美術館的縮寫「MO」來加以標示。

      

      此外,書中對美術館建築的歷史、館藏的組成與陳列,也提供了許多資訊,書後還附有各種實用資訊,協助各位盡情徜徉於這個老少皆宜、內容豐富的美術館。



      現代藝術是什麼?



      ●與過去決裂

      在十七世紀,現代創作者的藝術表現愈來愈個人化,甚至脫離了所有人都了解且接受的古老語言與準則。這些藝術家選擇表現當代生活的主題,造成了一些恐慌,但他們並未因此滿足,甚至還改變了表現方式;他們的技術、取景以及構圖,對當時的人來說相當陌生。突然間,大眾覺得不僅看不懂畫作(主題),也不瞭解藝術家的表現技巧,因為原本用來瞭解作品及評論作品價值的一切都不存在了。這些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與大眾的期待之間挖了一道溝,觀賞者因而傷透了腦筋。也因為這個緣故,大眾覺得自己成了受害者,彷彿因而邊緣化了。



      ●古典派的藝術家較容易理解,讓人安心!

      熱羅姆(Gerome)、 鮑格雷奧(Bouguereau)、卡班內(Cabanel)等藝術家使用雕琢技巧來處理歷史或文學主題,並在展覽手冊當中加以說明,所以較受歡迎,因為這是大眾較熟悉且能掌握的。

      如今也有同樣情況。一部缺乏創意的電影偶爾會吸引不少觀眾,但觀賞時必須用腦的「作者電影」(film dauteru) ,卻只有少數觀眾。這是因為大眾期待看到自己看得懂的東西,不喜歡意外或困惑。



      ●許多有名的藝術家都曾遭受羞辱!

      很難想像,現今最有名、作品價格最高的藝術家(如莫內、梵谷、塞尚與羅丹……等),都曾經生活困頓,因為當時人們無法認同他們的作品。這些藝術家大約經過五十多年,才終於讓大眾接受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他們的作品也變成了所有人的共同記憶。

     

      ●他們是死後才變得有名!

      不一定!雖然畢沙羅(Pissarro)、希斯里(Sisley)與高更等這些藝術家在他們生前沒有獲得人們賞識,但莫內、雷諾瓦或羅丹等人在渡過剛出道的困境之後,不僅功成名就,且也因而致富。至於像梵谷,由於藝術生涯只有十年,三十七歲就過世,因此生前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世人了解他的作品。



      ●十九世紀之前,是否也有很多藝術家並不受大眾接受?

      是的,像卡拉瓦喬(Caravage)這樣的藝術家,呈現出人們不熟悉的畫面,並且在宗教或神話作品中畫進了平民百姓,自然受到許多人的否定。儘管如此,在十九世紀之前還沒有出現巨大的變革,因為那些藝術家雖然講求創新,繪畫主題或構圖卻仍遵守某些既有的規範,所以觀賞者還是能夠瞭解他們的作品,他們也因而得以獲得贊助,繼續創作。



      ●十九世紀沒有喜好新意的收藏家?

      當然有,也因為他們的支持,現代藝術家才得以存活。同時,藝術的改革也和社會變革關係密切:在此之前,藝術向來由具文化修養的精英掌握,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藝術觀賞者變得多元,美術館與展覽也開放給各個社會階層,包括從不關心藝術的人。不過,能夠接觸藝術是一回事,要瞭解它們則是另一回事,而且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