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邊緣給中心的擁抱�王小棣
應該是四歲左右進了幼稚園自己能用筷子吃飯的時候吧?腦子裡留下的一個最恐怖的印象就是大人不斷夾來堆在你碗上的菜,滿滿的快要掉下來,那是一個不可能浪費食物和兒童沒有發言權的年代,「不吃完不准下桌!!!」有時還會有筷子敲敲菜盤來加強這個指令的威武,於是望著搶救不完的飯碗邊緣,對「邊緣」留下了愁苦的印象,對「中心」則是歡欣期待。
最近兩年,在各種報章雜誌上最常看到的一句警示就是:「……不簽服貿,台灣一定會被邊緣化。」這句話讓我來來回回又把「邊緣」想了幾遍,發現除了幼年的愁苦,它跟我的關係還真不淺。邊緣幾乎可以描述我的所有狀態,比如說我是哪裡人、比如說我的學校成績、比如說我對於這句警示之所以反感的所有理念,「反服貿就是無知、仇富……」有人這麼罵著。
怨懟之中,我就想到了我的「永遠是中心」的朋友陳玉?,永遠是中心當然是把他和自己對照得到的說法,因為他是從幼稚園到台大的好學生、他更是一個從頭到尾都是以台灣為中心來做學問的學者。當然,針對這一句警示他肯定有比我更理直氣壯的辯證,不一定能解決我的困擾。那麼,邊緣與中心,這麼遙遠的差距,為什麼我們會變成好朋友呢?幾乎變成一道高級數學問題的感覺……
看到這本書稿,我開始想像綠島都是達悟人的年代、想像達悟人被屠殺的場面、想像看守著黃金的六個日本軍官的故事、想像被五十二塊黃金牽引出幾代孤魂的這個「台灣人」的樣子……所以綠島是台灣的邊緣嗎?台灣又是時代悲劇的邊緣啊?如果沒有這個以台灣為中心並且永不停止探索、追尋、紀錄的作者,這麼重度邊緣的故事應該早就灰飛煙滅不留痕跡了吧?
闔上書稿,心裡的悸動終於讓我知道,我其實滿喜歡邊緣,而且其實每個邊緣都有自己的中心啊!「只有沒有中心的邊緣才會被邊緣化吧?!」我想。所有的憤慨都變成了一種溫暖的動力,遠遠的想給「永遠是中心」的好朋友一個緊緊的擁抱,對於「中心」依然是歡欣的期待啊!!!
王小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