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讀史有智慧 下

讀史有智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880196
冷成金
龍圖騰文化
2015年7月0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3880196
  • 叢書系列:大歷史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大歷史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歷史是什麼?歷史不是唐宗宋祖、秦皇漢武,也不是強權暴力、陰謀詭計,歷史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大智慧,誰掌握了這種文化

    和大智慧,誰就掌握了歷史!



      人,不是權謀的動物,卻是文化的動物。沒有文化素質的人,玩弄權術只會玩火自焚;而只要達到了「內聖」的境界,不用刻意玩弄權謀,也會做出利人利己的「外王」的業績來。



    本書特色



      本書分以「道家」與「佛家」、「縱橫家」、「兵家」、「陰陽家」所具的內涵與特色,敘述分屬不同層次智慧的重點,讓讀者在不同的政治人物與事件中,學習歷史可能延伸出的大智慧。










    前 言



    第三部分 道家智慧



    最高明的道家智慧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黃老道術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心智王天下,因而也是一種趨吉避凶、圓融無礙的處世智慧。



    蕭規曹隨

    曹參的「蕭規曹隨」政策與當時的社會需要十分吻合,與當時呂后專權、皇帝無能的朝廷狀況也是十分吻合的。而這一切,似乎並不能完全歸功於曹參,實在是由於劉邦和蕭何的明智。



    「柔道」開國與「柔道」治國

    以柔勝剛,是中國人處世的理想境界。柔能克剛,是中國人處世的堅定信念。柔中含剛,剛中存柔,剛柔相濟,不偏不倚,這才是中國人處世的正宗。



    為臣之道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裡,為臣之道有很多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權大壓主,不要引起君主的懷疑和恐懼,否則就自身難保了。



    灑脫不羈的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是在中國魏晉時期產生的一種特定的人格模式。它的特點是自由、狂放、灑脫不羈而又純真自然,表現出了對人的本真生命的強烈嚮往和追求,是青春生命的一次豔麗迸發。



    雅量

    歷史賦予了中國知識分子實現王道的使命,但現實卻又總是與他們的願望相齟齬,於是他們便以憤激的言辭來批評社會,以不羈的性格來標舉自由,以放誕的行為來驚世駭俗,以特異的舉止來彰顯獨立。



    慈•忍•變

    在黃老道術中,慈忍之道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謂慈,就是收服人心;所謂忍,就是等待並爭取時機;所謂變,就是採取主動的行動。



    晏子為相

    做大臣的只把精力放在國君身上,這是不忠。勸導國君親近其父兄,對群臣要講禮義,對人民要有恩惠,對諸侯要講信用,這才是忠。



    真隱士

    道隱無形。生逢有道之世,進則可攻;生逢無道之世,退則可守。不為一時、一世、一人、一地所拘,故曰道隱無形,既是無形,就不受拘泥,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建立圓融宏大的人格。



    寧靜致遠

    古人曾經說過:「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話聽起來是十分誘人的,但如果真的實行起來恐怕就只能自己「明志」給自己看,無法「致遠」了。尤其在危機四伏、處處充滿嫉妒和陰謀的皇宮裡,恐怕就更難以做到了。



    功成身退,天地之道

    中國人做事情一般來講是不太徹底的。在封建官場上,多信奉「功成身退」;在戰場上,又講究「窮寇勿追」;在商場上,往往喜歡「見好就收」。可謂深得中庸之道。



    如何才是無為而治

    無為而無不為,並不是教人無所事事,而是一種圓融通脫的大智謀。與生殺予奪的剛硬之道相比,無為而治似乎不是那麼聲威顯赫,但它卻是一種最為聰明、深刻和長治久安的治國之道。



    上善若水

    賢明之君在尋求人才的時候是辛勞的,而在任用人才以後卻可一勞永逸,這便是虞舜能夠清靜無為而使政治修明的原因。



    千古一坡仙

    蘇軾一肚皮的「不合時宜」,新黨當權他反對新黨,舊黨當權他反對舊黨;新黨上臺貶他,舊黨上臺也貶他。他的一生命運多舛,並非由於命運不濟或是不通世務,其根本原因在於他正而且直。



    第四部分 佛家智慧



    最超脫的佛家智慧


    「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禪宗的智慧,其核心就在於如何面對在世與超世、做人與成佛、求佛與求己。

    ?

    教外別傳

    「拈花微笑」和以前任何一種佛教教派的傳教方式都不一樣,因此是「教外別傳」;它不是邏輯的、語言的、儀式的,而是超邏輯、超語言、超儀式的,以一種心靈感應、心領神會的方式相互傳達,因此是「以心傳心」。



    本無一物

    「本來無一物」,這就是禪宗的智慧。人始終生活在,也只能生活在具體的時空之中,生存於「有」之中,任何具體的時空都是有局限的。



    自性自度

    佛性在自己心中,只能自己體會,自己不用心體會,他人再給你講多久多深也沒有用。



    啟悟悟入

    學禪一方面需要外在方面,要尋師引路,但另一方面更在內在方面,要認得本心。不要外求又需要外求,求師;需要外求又不要外求,靠己。



    平常心是道

    禪宗的平常心就是:無心於事、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就擺脫了事之累;無事於心,就超越了心之累。



    五部分 縱橫家智慧



    最圓滑的縱橫家智慧


    蘇秦、張儀之流,憑藉廣博的歷史知識、超人的膽略和無礙的辯才,或是南北合縱,或是東西連橫,真可謂縱橫捭闔、左右逢源,將天下玩弄於股掌之間。



    不管「東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傳統中國人的理想是當官,而不是當英雄。當官有權,有了權也就有了錢,榮、華、富、貴四個字真可謂形容盡了當官的好處。當英雄就不然了,在中國歷史上,英雄大多沒有好下場,富、貴往往是沒有的,就是榮、華也要拜人所賜。



    運天下於股掌之間

    春秋戰國時期的六國合縱改變了秦國對六國各個擊破的狀況,而促成六國合縱的正是對秦王進行連橫遊說失敗的蘇秦。



    晏嬰進諫有道

    一位堂堂正正的大臣,不能用堂堂正正的方式來進諫,反倒要用類似優伶的方式來警醒君主,這多少令人有所感慨。



    少年英才巧舌取五城

    秦國的甘羅是一位少年英才,十二歲就出使他國,憑著傑出的才能,為秦國爭得了很大的利益。不過,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就如此懂得人世的利害,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范雎入秦,遠交近攻

    遠交近攻是秦國在軍事上所實行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策略,自從這一策略實行後,秦國一改困窘的局面,迅速在軍事上打破了僵局,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失一士而國亡

    在春秋戰國時期,人才是極為重要的,甚至到了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地步。實際上,在這一時期,「得一士而國興,失一士而國亡」的事是經常發生的。



    魯仲連義不帝秦

    魯仲連之所以備受後人讚賞,主要因為兩點:一是堅持氣節,義不帝秦;二是為人排憂解難,功成不受賞。這兩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高尚的品德,也是具有恆久價值和意義的文化理想。



    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

    漢朝建立以後,分封了許多諸侯王,它們勢力強大不易控制。漢景帝時,削藩失敗。直到漢武帝時,主父偃提出一種新的解決方案,才巧妙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一次耐人尋味的務虛辯論

    每一個智謀都有多種發展的可能性,如果不能充分考慮到各種發展的可能,就不能應付隨時出現的各種情況。



    治國與打獵

    治國治民就是打獵,如果沒有打獵的本領,那就自顧不暇,哪裡還能捕獲獵物?最終只能車覆人亡,或是為猛獸所傷。



    鄒陽奇謀救人

    直接進言是不行的,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只有採取迂回的策略。而問題的關鍵還在於選擇誰作為進言之人,這一點利害攸關。



    蘇代合縱

    我們喜歡大講歷史「規律」,但如果認真看看歷史,就會發現,「規律」的彈性實在太大了,有時歷史簡直成了某些權謀家手中的麵團,可以被他們隨心所欲地擺弄成各種形狀。



    張儀破縱連橫

    好的說客實際上是兼政治家和外交家於一體的。他們要具備如下的素質:一、要有十分廣博的歷史知識;二、要有獨到的見解;三、要有超人的膽略、宏大的氣魄,還要有藐視一切的氣勢和無礙的辯才。



    李泌弭大禍於無形

    李泌在中國歷史上也應該算是一個十分有特色的人物,一方面他是一位隱士,在自己認為不能出仕的時候便不出來做官,即使皇帝屢次徵召也堅辭不受;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傑出的官場藝術家,在他覺得應該出仕的時候就主動地投奔皇帝。



    楚材晉用,終得天下

    秦國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最後奄有天下,在關鍵時刻幾乎都是別的諸侯國的人才在發揮作用。



    毛遂自薦

    用則滿目俊才,棄則遍地糞土。有些人才自己脫穎而出,但更多的人才是你必須將他放到囊中,使他有脫穎的機會,至於你將哪些人放到囊中,那就要看自己的水平了。



    蘇秦一言,價值連城

    縱橫家絕不僅僅是騙子,更不是什麼江湖術士,往往是些有真本領、大本領的人。用魯迅的話來說,即使是幫閒吧,也要有幫閒的本領,絕不是隨便就可做得來的。



    第六部分 兵家智慧



    最冷峻的兵家智慧


    兵家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講究「知己知彼」,講究「避實就虛」。熟練運用兵家智慧,不僅能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也可獲得政治和商業上的成功。



    孫臏與龐涓

    孫臏和龐涓的關係以及龐涓的最終結局,似乎都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妒忌之心是毀滅自己的根源。



    何謂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所用的正是兵法上所講的「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的戰法,這是一種自絕退路的戰術,其好處是可以充分利用將士的求生欲望,激發起他們最大的戰鬥力。



    何謂奇人

    奇人之奇,就在於無世俗之累,入世可經天緯地,出世可「與天地精神往來」,不為窮困而憂,不為聞達而喜,不論窮困還是聞達,均無所累,常得率性而為。



    高處不勝寒

    常言道:自古伴君如伴虎。所謂雷霆易怒、天威難測,侍奉君主實在是一門極其高深的藝術,任何官場上的成功者,是不是一個政治家姑且不論,但說他是一個玩弄權術的藝術家,那是絕對錯不了的。



    名士的戰役

    在對淝水之戰的整個戰爭過程的描寫中,似乎看不到什麼刀光劍影,而是處處穿插了名士的生活情節。一場如此驚險的戰爭,居然因此而充滿了詩意,好像詩人在作一首吟史詩。



    悲劇英雄項羽

    項羽具有更多的英雄特徵。他勇猛善戰、不畏艱難、性格直爽、恩怨分明、愛惜屬下、講究道義,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氣概,但這些性格素質卻正是他成為帝王的障礙。



    千古第一反間計

    反間計是一種使其自毀長城的計謀,它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用謠言和假造情報來惑亂敵方。



    第七部分 陰陽家智慧



    最神祕的陰陽家智慧


    「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陰陽家通過天象觀測,掌握了自然的變化規律。高明者往往是把科學,如天象,與神祕的巫術形式結合起來,用來預測人事的吉凶禍福。



    陰陽

    陰陽觀念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在以農立國的中國古代,「象天法地」是人們固有的思維方式,人們在生產和勞動的實踐中,通過仰觀俯察,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有著最大差別的那些相互對立的事物。



    讖緯

    「讖」是一種帶有濃厚的神祕色彩的預言,往往假託神靈來預言吉凶禍福和告知人間的政事;「緯」則是相對「經」而言的,是對各種經書的解釋。作為預言的形式,二者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解夢

    占夢是中國古代眾多占卜術中十分重要的一種。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由有道德、有水平的人來替人解夢,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測字

    在陰陽家的方術中,恐怕沒有比用測字來預測人的吉凶禍福更令人感到滑稽的了。說穿了,不過是那些有些知識、頭腦靈活、又富有社會經驗的人在做把戲罷了。



    風水

    天下的宅書都自言祕妙,互推長短,其實是大同小異。主張以形勢為體,以泉水為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



    易占

    在古人那裡,高明的《易經》預測家與其說是用《易經》來預測未知的世事,不如說是借《易經》來分析當世的政事和人事。



    星占

    中國古代的科學實際上是十分發達的,只是往往綜合把握世界,沒有分門別類地探討各門科學的特點。更重要的是,中國古代的科學往往和陰陽迷信混淆,使人難辨真偽。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