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盤皇另闢天的毓老師(全一冊)

盤皇另闢天的毓老師(全一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130714
許仁圖
千華數位文化
2015年5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9130714
  • 叢書系列:夏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414頁 / 26.5 x 37.9 cm / 普通級
    夏學叢書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概論











      恩師愛新覺羅毓鋆說:「著書立說太多了,能存在的,必要德」,又說:「廿六史每一朝代都有藝文志,所收錄的書那麼多,但傳世之作有幾本?有幾人?古人能留下一句話,也就不容易了!」

      

      在後世認知宋代宰相趙普說了一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名言,可很少人知道,趙普其實沒有說過這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查考出處,源自宋代羅大經著的「鶴林玉露」。書中記載,趙匡義稱帝,續任趙普為宰相,趙匡義問說:「聽人家說,你只讀過論語一部,是這樣嗎?」趙普對說:「臣這一輩子所知道的,實在只有論語這一部書。過去用它的一半輔佐太祖安定天下,現在打算用它的一半輔佐陛下治天下。」

      

      中國人讀古書,大抵從讀論語開始,趙普讀論語不值一談,「鶴林玉露」的記載一看即知是故事趣談,專制時代,趙普雖然貴為宰相,膽敢當皇帝的面,說要用半部論語幫皇帝治天下?但這種可能犯下欺君大罪、不畏殺頭的說法,卻饒富趣味,加上清朝末年翻譯和介紹達爾文進化論的嚴復寫的文章「救亡決論」說:「從此天下事多,吾以半部論語治之是矣,又何疑惑!又何難哉!」於是,「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名言常被提出來。

      

      毓老師講學立場十分清楚,學問要能用,他講的是「實學」,他要我們多讀古書,因為智慧沒有今古,孔子的智慧高明到極點。

      

      我曾請教毓老師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看法,毓老師的訓勉,如暮鼓晨鐘,他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有七個字,孔子治天下只有四個字:『為政以德』。為政者失民心,即是缺德。」毓老師大概因我曾經從政,又引「顏淵篇」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震聾發聵說:「足食是對內養民,做好財經,足兵是對外,做好軍事國防,主政者能足食足兵,再加上有德有信,這就是最高的領導統御術。智慧豈有新舊,想通即智,何必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句話就可治天下。」毓老師還說:「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以為仍多了,一章即足。必做活學問,貴精不貴多,一章明白就足以治國平天下」、「真讀通論語、能用出來,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論語任何一章參透,都可以成事。」

      

      毓老師曾說:「『學而時習之』,人人唸,沒人會行」,我只是依照毓老師平時教導的三個治學原則撰寫「論語一章」:一、依經解經,還孔子本來思想面貌;二、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條理一貫撰寫;三、毓老師說他的治學獨門絕活、不傳之密是「一字一義」,毓老師特別重視引申義。

      

      毓老師說:「論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十三經讀完始懂。八歲讀四書,八十歲也讀四書。」又說:「讀完五經(毓老師有時說「六經」或「十三經」,指傳統經書)始明論語,論語是結論之語。」原來論語是「六經的結論之語」,要讀通六經,才能明白論語。也就是說,所謂的「讀通論語」不是光讀了一本論語,而是要讀通六經,毓老師才會說「真讀通論語,能用出來,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毓老師也因讀通論語,實用論語,一貫六經,才能把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智慧,用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只歷久彌新,而且玉潤珠圓。

      

      毓老師之學重實用,實用當然要易知易行,講學要講到聽者能懂,毓老師說:「講學通俗最難,講完應叫聽者都懂,作一大堆注才懂,非孔子之志」、「向學子講學,不是大師,跟老百姓講學,才是大師」、「易經、春秋要講得老百姓都聽得懂。」

      

      不過毓老師所謂的「通俗」不是「講白」,他說:「每一個字都是有來源,都有生命,都有深義,這就是大;用今人短淺眼光,看幾千年大人物,把典籍翻成白話文了事,就是小」;因此,毓老師所謂的「通俗」是「通神」,把深奧精粹的古文改用今人語言表達,讓世俗的俗人百姓都聽得懂其中的經義,而非將古人智慧書說得簡單浮淺。

      

      一般認為,讀不懂的古文哲理較深奧,今人所用的白語文平白粗淺。其實古文和白話文各有表達用語,精妙的白話文不一定不如古文,像孔子的「誨人不倦」,毓老師說得通俗,境界不輸孔子原文:「學生糊塗,蒙昧之時,淪為放年班,孔子仍不放棄」。毓老師更進而說「君子不棄」:「君子不器,自己不能只當個小用的小器皿;君子也要『不棄』,不要放棄自己,不放棄任何一個人。」孔子說「有教無類」,毓老師說:「孔子不知道那塊雲會下雨,只要是雲,就同視之。」

      

      毓老師說「元是一切生之本,我們要尊生、慰生、(或「衛生」)榮生,所以要『奉元』,我們因而叫『奉元書院』,毓老師後來越說越通俗:「『元』就是要點了那一點」、「『元』是種子」、「『元』是生生本體符號」。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篇)毓老師創立「奉元書院」說:「不能叫臺灣一地的人懂奉元,應該讓全天下人都奉元。」毓老師讀書百年,講學六十年,他的讀書經驗和講學內容是人類文化遺產,而毓老師百年生命淬鍊的絕學更應公諸於世,讓未受教毓老師的學子都知道毓老師的拯世真文和不傳之學。於是,我寫了這本「盤皇另闢天的毓老師」。

      

      毓老師說熊十力夫子接了孔子的棒子,是第一棒,他接了第二棒,所以講毓老師的學問,必得講熊夫子的立說,個人為示尊重、引用他的思維立說,以原文為準。熊夫子宗述孔子,受王夫之影響甚大,王夫之著作不易閱讀,個人引用時,部份作了較易閱讀的解說語譯。

      

      說理當然要作客觀敘述,但為了讓毓老師之學較輕鬆閱讀,本書有時採行第一人稱主觀敘述觀點,不免加了些許個人的粗淺認知和體悟。

      

      一般語譯古文,先寫古字原本,再括弧語譯。本書為方便閱讀,有時直接語譯行文,再括弧號原文,有的引文只語譯相關部份,某些引文也採節錄引用。

      





    我們擁有毓老師的共同記憶�吳序



    毓老師,讓大家都知道�自序



    第一章 讀書百年,讀出活學問�講學六十年,講的皆實學



    第二章 智慧無古今,古為今用�讀古書存智慧,不為古人化粧



    第三章 思想是去思去想�萬物的價值就在乎於性



    第四章 學宗素王,一棒接一棒�熊夫子說原儒,毓老師講熊學



    第五章 獨門絕活,不傳之密�洗心退藏,一字一義



    第六章 吾道一以貫之�貫上始是孔子之道



    第七章 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豈止日月易新懸必也盤皇另闢天



    第八章 進退以時,時至不失�不傳之學:聖時.權權




    其 他 著 作
    1. 愛新覺羅毓鋆傳【上/下篇】
    2. 讀經之要【上/下篇】
    3. 依孔子易講繫辭
    4. 孔子易
    5. 元儒
    6. 哲人孔子傳
    7. 絕路盡頭還有路(全一冊)
    8. 說孟子(上/下卷)
    9. 中國哲學史(祖述篇/孔學篇)
    10. 禮元錄<毓老師說>(全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