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D30,設計大師都在用的發想技巧:從克服資源限制到說個漂亮故事,讓創造力源源不絕的遊戲練習

D30,設計大師都在用的發想技巧:從克服資源限制到說個漂亮故事,讓創造力源源不絕的遊戲練習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70969
吉姆.克洛斯
賴婷婷
大是文化
2015年8月04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5770969
  • 叢書系列:Style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Style


  • 藝術設計 > 設計 > 創意美學 > 創意練習


















      看到好作品,除了「啊」的一聲讚嘆,你還會這麼想:

      「為什麼他想得到,我卻辦不到?」

      「難道這就是天份嗎?」

      不,其實大部分的名家、大師並不資優,

      而是有一套自己的(或者不知不覺養成的)「發想技術」!





    ○推薦文 感受當下、體驗人生,從中萃取精采想法 織田紀香

    ○推薦文 享受手作的美好,每個人都是創作者 吳東龍

    ○前言 「迎刃而解」並非天份高,而是學會發想技巧

    ?

    ●PART1 「資源不足」是這世界的常態──你需要空間創作練習

    ﹝練習01﹞問自己擅長什麼?想學什麼?妄想也行。_腦力激盪(一)

    ﹝練習02﹞提升眼力與刺激想像力的手繪訓練_手與眼的練習

    ﹝練習03﹞成為高茲渥斯:快速聯想,即興創作_空間創作

    ﹝練習04﹞將錯就對!放膽拍出超越想像的畫面_攝影

    ﹝練習05﹞品味紙上光線,駕馭色彩與明暗度_色彩

    ﹝練習06﹞廢棄小物變身繽紛壓印畫,練習整合造型與色彩_墨水與顏料

    ﹝練習07﹞麵條也能塗鴉,版面構圖的基礎_構圖

    ﹝練習08﹞捕捉跳躍靈感的俳句詩,喚醒感受和經驗_寫作

    ﹝練習09﹞影片剪輯,建構你獨有的世界觀_影片製作

    ﹝練習10﹞手腦合一「描」字體,培養對細節的敏銳鑑賞_字型設計

    ?

    ●PART2 思想容易被規則制約住?──你需要想像力練習

    ﹝練習11﹞架一個自己的聖壇,自由自在展現個人風格_空間創作

    ﹝練習12﹞如何將單一影像,轉化成萬種風情_攝影

    ﹝練習13﹞模擬名家寫作,將大師過人感染力納為己用_寫作

    ﹝練習14﹞手作特殊字體,一次掌握造型、攝影的門道_字型設計

    ﹝練習15﹞和諧與對比,學會使用洗鍊優雅的色彩_色彩

    ﹝練習16﹞強迫自己把靈感寫出來_腦力激盪(二)

    ﹝練習17﹞微電影,用有限的硬體極大化你的想像力_影片製作

    ﹝練習18﹞玩火,但不生火──提升畫面平衡感的視覺能力_構圖

    ﹝練習19﹞塗鴉,整合你所有的創造力_墨水與顏料

    ﹝練習20﹞反向空間練習──激發直覺與大腦想像力_手與眼的練習

    ?

    ●PART3 心中有想法卻表達不出來──你需要說故事的整合能力

    ﹝練習21﹞創作個人標誌,讓人一眼就忘不了你_字型設計

    ﹝練習22﹞運用亦冷亦暖的灰色,通透顏色的溫度與氣質_色彩

    ﹝練習23﹞化醜為美的裁切技巧,找出一張畫的24種表情_墨水與顏料

    ﹝練習24﹞任意創作,重新解構拼湊出完美的唯一_手與眼的練習

    ﹝練習25﹞拍攝一致性的逐格動畫,磨練觀察與應變能力_影片製作

    ﹝練習26﹞為影像下標寫圖說,練就打動人心的文字力_寫作

    ﹝練習27﹞簡易攝影棚,拍出大師級作品_攝影

    ﹝練習28﹞氣球碗,捏、塑、糊,讓手眼靈巧_立體創作

    ﹝練習29﹞個人化螢幕桌面,具體表現你的心思_構圖

    ﹝練習30﹞與自己對話,擁有無限可能的下一步_腦力激盪(三)

    ○感謝





    推薦文一



    感受當下、體驗人生,從中萃取精采想法 行銷創意人 織田紀香




      常有朋友問我:「老師,你是那來的想法,怎麼有辦法一天發表如此多文章?對於文字的反應能力可以如此之快且精準?」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腦海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其實,我以前好像不是個很會寫文章的人,只是不斷寫著,堅持著寫下去,有一天,回頭看看自己所累積的一切,這才發現一天已經能寫一萬字、兩萬字,快的話一週內就能寫完一本書的量。」



      過去我曾苦於寫作或是靈感貧乏,特別是曾有位主管當面罵我:「你是個缺乏創意跟想像力的人,我們不需要這種員工!」讓我相當受傷。因為,創意無法衡量與比較,想像又因人而異,為什麼他能用這種抽象模糊的語言來指責我,斷然認定我是個不及格的人。我不甘願,更不輕易低頭。我問:「那你告訴我,要怎麼做才能變得跟你一樣有創意?該做什麼好?」



      主管只是回我:「從你生活周遭的事物觀察起吧!連你自己身邊發生的大小事都沒感覺,又能洞察出什麼些微的變化?感受不到變化,對外界事物感知麻痺,那怎麼可能找尋到與人們感受橋接的共鳴呢?」



      他一句話,狠狠重擊我的腦袋。仔細咀嚼他所說每個字背後的意義,也許正如他所講的,我過去太輕易忽視身邊周遭的事物,導致活的太自我,在那狹小有限的世界之中,相對能與人發出共鳴聲響的顯得微小、微弱。



      後來,我開始練習觀察身邊的人事物。感受他們所感受的、觸摸他們所觸摸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我成天坐在操場、街頭、咖啡廳、餐廳、電影院、百貨公司。我坐著,看著、聽著、聞著,想像著這位男生要往那裡去、這位女生又是從那裡來,他們是怎麼決定今天的穿著,手上的包包、身上帶的飾品、臉上的裝扮、頭髮的造型,是什麼理由跟動機,讓他們展現了如此面貌。



      結果這份刻意的練習,變成了一項生活習慣,我也慢慢體會到主管那番話的意思。原來,生活四周處處是驚喜,很多微小又精采的細節藏在人們表情裡,又或者是一個人走路的體態與他人互動肢體的轉變,讓人看到另外一種生活魅力與風情。



      一個人就是一段故事、一個動作或眼神是一段故事、一個老舊包包提在手上是一段故事、一個妝容帶著冷豔是一段故事,我漸漸的從很多人身上,看到了各種不同的故事,也從這些故事之中,找到我一直以來苦尋不著的穆思。



      《D30,設計大師都在用的發想技巧》的目的,就在於幫助你從一項項生動有趣的練習中,感受當下、體驗人生,從中萃取出精采的想法與點子,進而驅使意志給予動機,得以轉換成大膽冒險嘗試的勇氣,創造那人們想都未想過的可能,展現人類才有的創造力、創意力與想像力。



    推薦序二



    享受手作的美好,每個人都是創作者 設計觀察家 吳東龍




      常常會遇到對設計行業感到興趣並充滿熱情的讀者朋友,總是希望多瞭解如何能多接觸或親近設計的管道。當我看到這本《D30,設計大師都在用的發想技巧》時,相信它能對很多在設計門外窺探、躍躍欲試的朋友們,一個自我學習與訓練的絕佳機會。



      關於設計,最近聽到一位日本工業設計的前輩說:「一開始要用手思考,不要用眼睛去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剛開始著手時,不要只想著讓它變好看,如果只是為了好看,就會失去其他很重要的部分,比方說創意性或是實用性,因此要大膽嘗試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去激發、啟發更多在我們原本認知以外、連自己也可能不知道的創作能量。」



      因此這本書是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有關創意自我探索與對話的旅行,書中一共有30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且不同面向的創意練習,像由最類比的紙張、顏料、鉛筆、膠水等入門者必須接觸到的手作工具,或到戶外去感受環境裝置的雕塑練習,以及光線與色彩基礎的學習、字型的觀察、版面的設計、文句的訓練,實物的陳列、甚至進階到數位的相機的景框、電腦上影像與影片編輯軟體等技巧,以致至活用與實用。



      某個角度來說,這像是一場設計師養成的旅程,它凝縮了設計師成為設計師之前,需要經歷的一個個摸索的過程,從做中學、從做中思考。



      我覺得,好的創作必須具備三個很重要的要素:心、手、眼。心是不斷的思考、自我對話,展現對創作的熱情,激盪出不思議的靈感;手則是技巧的訓練,不論是手作或電腦技術,工具使用的成熟俾使品創作不受侷限;眼則是美感品味,雖然它不見得是著手設計時的首要考量,卻是設計成品最快吸引人目光的要素,但美感的養成往往是最需要時間、仰賴經歷的累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美感觀點。



      學習成為一個完整的創作者吧!儘管術業有專攻,但是體驗不同的創作形態並找到一個觀看角度並分辨好壞,對任何工作者而言都同樣重要。即便不是人人都以設計師作為職業,但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創作者,能學習如何體會、思考、感受創作帶來的生活樂趣與美好,何不現在開始?我更相信即便是一位資深的設計師,這本書還能讓你找回初衷,拾回創作旅程上所遺漏或遺忘的踏實的足跡。



    前言 



    「迎刃而解」並非天份高,而是學會發想技巧




      一直以來,我都想寫本這樣子的書,如今總算完成,真的非常高興。在此也感謝你拿起我的最新著作《D30,設計大師都在用的發想技巧》。只有設計師能閱讀本書嗎?絕非如此。只要是醉心藝術與創意的人都可以,書中的美術、設計、畫圖、繪畫、攝影及書寫練習,肯定會讓讀者感覺受益良多。

      

      那麼,必須在30天內完成所有練習嗎?哈哈,你在開玩笑吧!哪有人能如此精準的管理時間?雖然書名如此明確,但其實並不嚴格限制由誰閱讀、如何使用,甚至是完成的速度(就算沒完成也無妨)。

      

      而每一篇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喚醒、磨練並增加創意發想的能量。之後,讀者能將書中技巧運用於個人興趣或是工作專案上。此外,還有個共通點─有趣。我花費18個月開發30項習作並親身試驗,因此可以問心無愧的跟你說,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做過比這個更有趣的「工作」。試試看吧:快速瀏覽本書一遍,看看有沒有引起你的興趣?最想做哪一個?

      

      你還需要大量使用非數位媒材,例如:筆、鉛筆、顏料、紙張。請放心,雖然著重使用非數位媒材,但我並非否定數位媒材的重要性。因為每個練習都是為了提升讀者的直覺與感性,並將之運用於各種媒材上(無論是數位或非數位媒材)。至於為何特別著重於非數位媒材呢?很簡單,因為日常生活中,人們已經花太多時間,使用數位媒體創作或接收資訊。

      

      善用這些不需使用電子產品的機會吧!好好捲起袖子(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捲起袖子),讓大腦、雙眼、手臂、雙手以及感官,在沒有數位媒材的幫助或限制之下,踏實的在真實世界裡完成創作。你一定會發現這種感覺非常美好,而且學習之餘讓你玩得欲罷不能!



    作者序



    短短30天,誰都能成為有品味、靈感不絕的創意人! 吉姆.克洛斯




      一直以來,我都想寫本這樣子的書,如今總算完成,真的非常高興。在此也感謝你拿起我的最新著作《D30》。



      順道一提,本書完整的書名是——設計師的三十天創意練習法。所以,只有設計師能閱讀本書嗎?絕非如此。只要是醉心藝術與創意的人都可以,書中的美術、設計、畫圖、繪畫、攝影及書寫練習,肯定會讓讀者感覺受益良多。



      所以,必須在三十天內完成這些練習嗎?哈哈——你在開玩笑吧——有人能如此精準管理時間嗎?雖然本書的名稱如此明確,但其實並不嚴格限制誰閱讀、如何使用或甚至是完成的速度(就算沒完成也無妨)。



      《D30》裡每個練習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喚醒創意、努力練習並增加創意的能量。之後,讀者能將書中技巧運用於個人興趣或是工作專案上。書中的練習還有個共通點——有趣。



      我花費十八個月開發書中各項創意方法,並親身試驗,而且可以問心無愧地跟你說,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做過比這個更有趣的「工作」。試試看吧:快速瀏覽本書,問問自己,有沒有引起你的興趣?想做哪一個?



      此外,每項練習大量使用非數位媒材,例如:筆、鉛筆、顏料、紙張。請放心,本書雖著重使用非數位媒材,但並非否定數位媒材的重要性。



      其實,我們絕對無法否認數位媒材的重要性,然而,書中每個練習都是為了提升讀者的藝術直覺,進而將這種能力運用於各種媒材上(無論是數位或非數位媒材)。那為何本書著重於非數位媒材呢?很簡單,因為日常生活中,人們已經花太多時間,使用數位媒體創作或接收資訊。



      本書正好給你一個不需使用電子產品的機會,好好的捲起袖子(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捲起袖子),讓大腦、雙眼、手臂、雙手以及感官,在沒有數位媒材的幫助或限制之下,踏實地在真實的世界裡完成藝術創作。



      你一定會發現這種創作的感覺如此美好,而且,在學習藝術概念或技巧的過程中,讓你玩得欲罷不能!



      •本書設計



      《D30》採用黑白印刷。絕對不是意外——也不是為了節省成本(但話說回來,黑白印刷確實讓售價便宜了幾塊錢)。不使用彩色印刷的理由很簡單:顏色會影響讀者,《D30》的主旨是激發讀者的靈感而非影響讀者,所以書中圖片皆以黑白呈現。如此一來,練習時讀者會更傾向於使用自己選擇的顏色。



      •小秘訣與一些建議



      開始《D30》的練習活動前,請徹底閱讀練習指引,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但可以告訴你接下來要做什麼(以及何時做什麼),可以幫助你練習時不延遲,也較不易碰上困難。



      依照篇名順序練習有個好處,有一些元素,會先出現在前面的練習,也會繼續出現在後面的練習。但如果你喜歡跳來跳去、隨心所欲練習也沒有關係,只不過一定要從練習一開始,因為這是特別設計、必須一開始就練習的部分。



      把每個活動的結果,想成是開始而非結束。看著創作結果並思考:可以利用從學到的技巧來做什麼?還可以用在哪些地方?還可以延伸的更遠嗎?



      如果你覺得:照著這本書指示也沒有什麼好處,那無論何時你都不必照著書中的指示和步驟。



      你可以在 www.jimkrausedesign.com/d30 找到本書在網路上的資源,是幾個數位範例,這是最近才公佈與本書內容有關的消息。



      再次感謝你選擇《D30》。進入上面的網頁,點選Contact,歡迎來信。我很期待收到任何意見,並看見所有藉由本書練習創作的作品。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