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德意志領導:足球場的哲學家──勒夫,德國足球金盃路

德意志領導:足球場的哲學家──勒夫,德國足球金盃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97478
克里斯多夫.鮑森凡
莊仲黎
大牌出版
2015年8月05日
160.00  元
HK$ 128  






ISBN:9789865797478
  • 叢書系列:泛讀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泛讀


  •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領導/帶人












    德國總理梅克爾都深獲啟發的領導哲學

    各國媒體紛紛表示,勒夫已成功將德國隊塑造成一支完美的球隊!





    前言 十年磨一劍──德國的金盃路



    第一部「前鋒」球員、「進攻」教頭

      第一章? 不慍不火的職業生涯

      第二章? 瑞士足球的洗禮──戰術與創造力

      第三章? 菜鳥教練的竄起與墜落

      第四章? 邁向未知的教練生涯

      第五章 世界盃的致勝計畫&足球革命家克林斯曼

      第六章 心思縝密的戰術負責人



    第二部 總教練勒夫的金盃路

      第七章 勒夫時代的來臨

      第八章 「概念教練」進化成「球賽教練」

      第九章 新德國隊誕生

      第十章 南非世足賽嶄露德意志價值

      第十一章 所有訓練只有一個目標

      第十二章 歐洲國家盃受挫後浮現的內部問題

      第十三章 輸球即成為全民公敵──國家隊總教練的宿命

      第十四章 舉起大力金盃──「勒夫式足球」的最終勝利



    第三部 德國隊就是一家「勒夫公司」

      第十五章 勒夫的行事作風與危機管理

      第十六章 與德國足協的角力

      第十七章 德甲球隊與國家隊的合作及衝突

      第十八章 足球場的哲學家



    結語 德國科技足球的大未來






    前言



    十年磨一劍──德國的金盃路




      德國隊在二○一四年的世界盃總決賽以一副勝利在握的姿態與阿根廷隊展開對戰,上、下場一共九十分鐘,雙方未進一球,後來德國前鋒馬利歐.戈策(Mario Gotze)在延長賽踢入夢幻的一球,成功地射門得分,德國隊最後以一比○戰勝阿根廷隊,如願地贏得第四座世界盃冠軍。當裁判吹哨示意比賽結束後,總教練勒夫在馬拉卡納球場(Maracana)上看起來還相當鎮定。隨後,副隊長史旺斯泰格突然抱住勒夫並流下眼淚,這一幕讓現場所有的人激動不已,原本還保持冷靜的勒夫也受到這股集體情緒的感染,眼眶裡充盈著淚水。自從二○○四年,他獲德國足球協會(DFB)任命為國家隊助理教練,以及後來受拔擢為總教練至今,人們從未見過他如此強烈的情緒表現。



      史旺斯泰格後來向新聞記者們表示:「勒夫教練在帶領德國隊時,付出了許多心血。他為德國爭取到這項榮譽,真的很不容易。民眾把他當作英雄是理所當然的。」繼一九五四年的塞普.賀伯格(Sepp Herberger)、一九七四年的赫穆特.舍恩(Helmut Schon)和一九九○年的法蘭茲.碧根鮑華(Franz Beckenbauer)這三位國家隊總教練之後,勒夫成為德國第四位帶領國家隊榮獲世足賽冠軍的總教練,德國隊因為再度獲得這項足球界的最高榮譽,隊徽也從三顆星增至四顆星。當時有許多新聞報導指出,德國隊能夠重登世界盃冠軍寶座是經過長期努力與精進之後,自然而然出現的成果。然而,邁向冠軍之路卻是如此漫長,而且勒夫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沒有爭議。德國隊的「重新開機」始於二○○四年:當國家隊前任隊長于爾根.克林斯曼(Jurgen Klinsmann)於該年獲德國足協任命為國家隊總教練時,便選定勒夫擔任他的助理教練,兩人自此攜手合作,為國家隊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計畫。



      一九九六年英國主辦歐洲國家盃足球賽,當時德國隊銳不可當,一路打入總決賽,準備與捷克隊爭奪冠軍榮銜。在這場於倫敦舉行的冠亞軍爭霸賽裡,德國隊的前鋒奧利佛.比爾霍夫(Oliver Bierhoff)因為在延長賽攻入一個「黃金入球」(Golden Goal)而戰勝捷克隊,順利奪得歐洲國家盃冠軍。當時德國隊看似處於絕佳狀態,其實已由盛轉衰,逐漸步入低潮期。一九九六年立下大功的比爾霍夫在一九九八年的法國世足賽裡升任為國家隊隊長,德國隊在八強淘汰賽的表現一落千丈,竟未攻入一球,最後以○比三慘輸給克羅埃西亞隊,事後總教練貝爾提.佛格茨(Berti Vogts)還為這場可恥的慘敗引咎辭職。繼任的艾利希.李貝克(Erich Ribbeck)對於國家足球員的訓練方法似乎只是奉行「足球概念根本是在胡說八道」這句座右銘,他重新啟用當時已三十七歲的前國家隊隊長洛塔.馬泰斯(Lothar Matthaus)擔任防衛的自由人(Libero),再加上其他不恰當的做法而讓德國隊陷入前所未有的深淵。當荷蘭和比利時於二○○○年共同主辦歐洲國家盃時,德國隊身為上一屆的冠軍球隊竟在分組賽以一比一與羅馬尼亞隊打成平手,○比一輸給英格蘭隊,最後在六月二十日於鹿特丹被葡萄牙隊打得落花流水而遭淘汰出局,早早打道回府。



      至今德國球迷每每想起這段慘痛的記憶,仍不禁要打個寒顫,不過,他們後來已不用再哀聲嘆氣,因為,自那時起,處於谷底的德國隊便開始向上翻轉,比賽的表現漸入佳境,最後終於在二○一四年的巴西世足賽達到另一個成就的高峰。德國隊在二○○○年的歐洲國家盃一敗塗地之後,由於高層的主事者痛定思痛地採取許多對應的改革措施,而促使德國國家隊出現正向的轉變,特別是德國職業足球聯賽協會(Deutsche Fusball-Liga)的一項新規定:德國甲級聯賽(Bundesliga,簡稱「德甲」)的每支職業足球隊自二○○一�○二年度球季開始,必須成立培訓球隊新血的專屬青少年訓練中心。拜這項新措施之賜,德國可以再度積極而有效率地培訓許多擁有足球天分的青少年,讓國家隊的球員組合可以獲得充足的生力軍,不斷汰舊換新。此外,再加上二○○四年獲德國足協聘任為國家隊總教練的克林斯曼,展開足球理念與訓練方法上的革命,二○○六年克林斯曼的繼任者勒夫仍延續並加強這方面的變革,種種大破大立的做法勢必為德國隊帶來決定性的改變。



      克林斯曼在亨內夫的體育學校受訓時,愛上了教練的工作:徹底掌握足球運動的複雜度並把它傳遞給球員們。培訓部主任比桑斯說,克林斯曼在受訓時已表現出教練的天分。他在課堂上演練時,已能透過本身傑出的判斷力覺察足球這項運動的結構性缺失,並且指出重點。不過,其他學員的表現有時甚至超越了這位前國家隊隊長,特別是勒夫,他那直接透徹的思考方式讓克林斯曼印象相當深刻,因為他只需要短短的兩分鐘就能把足球戰術中的四人後衛鏈(Viererkette)解析得鞭辟入裡。當時對於勒夫印象深刻的克林斯曼曾告訴鄰座的同學布赫瓦爾德:「我當了十八年的職業足球員,從沒有碰過一位教練能像勒夫這樣條理清晰地敘述說明。」



      當德國足協宣布由克林斯曼出任國家隊總教練的消息是該年度德國足球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因為這位足球明星從未擔任過足球隊教練。後來這位已定居加州的前德國國家隊隊長便親自向媒體證實,自己即將接掌這個德國足球界最重要的職位。他在上任後不久後,便想起四年前那位在亨內夫體育學校為他解釋四人後衛鏈戰術的同期學員勒夫,於是決定邀請他擔任自己的助理教練,而且為了向大家介紹這個人選,克林斯曼還一再提起勒夫在亨內夫教練特訓班如何讓他印象深刻的故事。克林斯曼選擇勒夫司職助理教練的決定又再度讓大家感到錯愕不已,因為勒夫從前只是一名沒沒無聞的職業足球員,幾乎沒有受到注意,他在轉換跑道改當教練後,雖曾帶領斯圖卡特隊在德國足協盃一舉奪魁,然而如此輝煌的戰果卻只是曇花一現,後來他幾度轉戰土耳其與奧地利的職業足球隊,遠離了歐洲職業足壇的主流地區,以至於幾乎被球迷們遺忘。



      克林斯曼和勒夫這個教練雙人組的上任為德國足協開啟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並讓國家隊的足球表現再次散發出令人激賞的吸引力,這場改革在歷經十年的發展後,終於讓這支足球勁旅再次榮登世界盃的冠軍寶座。當德國隊在巴西世足賽順利奪標後,勒夫在里約熱內盧的伊帕內瑪海灘(Ipanema)舉行的慶祝會上滿心歡喜地表示:「現在這一刻就這麼來臨了!」回想十四年前那個可怕的夏天,德國隊在歐洲盃足球賽的分組賽提前出局的傷心往事,當時有誰會想到,德國隊將再度獲得世界盃冠軍的光環?而勒夫那時還只是個無名小卒,他在二○○六年從克林斯曼手中接下國家隊總教練的職務,經過八年辛勤的耕耘後,這位二○一四年世足賽冠軍隊的推手已為德國足球史寫下最璀燦的一頁。



      如果人們只從外面通觀德國隊如此戲劇性的發展,會不由得嘖嘖稱奇,但只要轉而審視那些主要參與者的內在一貫性,其實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德國隊後來可以奪得世足賽冠軍。在廣大的德國民眾尚未注意到勒夫這號人物時,他便已夢想如何進行一場完美的足球賽。身為德國國家隊的領導者,他用一種成熟的形式實現了這個足球夢想,而且他那種理應達成的態度還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深知如何在一些關鍵性時刻讓自己稍微脫離原有的概念與堅持,正是這種務實的做法最終讓他收割了世界盃冠軍這顆豐美的果實。



      一九九○年帶領德國隊贏得世界盃冠軍的前輩總教練碧根鮑華,曾公開稱讚作風獨樹一格、把德國隊帶向二○一四年世界盃冠軍的勒夫是「天生的教練」,然而,這位勞苦功高的總教頭卻從未被德國球迷視為民族英雄。即使他已讓德國隊獲得國際足壇的最高榮譽—世界盃足球賽冠軍。他在德國足球界還是跟從前一樣,總是給人們一種奇怪的陌生感。本書嘗試呈現勒夫教練的人生與職涯歷程,並描繪他的性格以及他如何讓足球隊實現一場完美的比賽。我們可以從本書的內容知道,勒夫無論從事什麼,一定會訂定清楚的計畫,並依照計畫的先後步驟把它實踐出來。不過,我們也可以發現,勒夫讓德國隊成為世界盃冠軍隊這十年的奮鬥過程裡,也曾經調整與修正原先的期望與規畫。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