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漠不關心的爸爸們,跟孩子當「好麻吉」吧!
有媽媽真好,因為她很疼我。
有冰箱真好,因為裡頭有東西吃。
有小狗真好,因為牠會陪我玩。
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有爸爸。
這是不久前在網路上一首很知名的詩。據說是一位小學生寫的,道出了今日爸爸們的形象。爸爸為了家人比誰都辛苦工作,但越投入工作,跟家人相聚的時間就越少,跟家人的關係也就疏遠了。對其他家庭成員來說,和不常露臉的爸爸相處,只會有尷尬和不自然的感覺。於是在不知不覺間,爸爸就被排拒在外了。
孩子並不是單靠爸爸或媽媽一個人的辛勞或努力就能撫養長大的,而是要父母雙方充分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孩子在情感上才能均衡發展。若是由媽媽細心照料、呵護孩子,那麼爸爸則負責提供孩子成長與發展的機會。父母對於責備這件事的處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媽媽平常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再清楚不過,總是什麼事都要再三叮嚀;爸爸則是看到孩子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或標準時,容易發怒或斥責孩子。
然而,孩子不是被罵就會改,罵了反而會留下副作用。孩子認為爸爸會生氣並不是在擔心他,而是討厭他,因此只會覺得更傷心而已。這種狀況發生越多次,爸爸和孩子的關係就會越來越疏遠。爸爸不該從大人的角度去教導、訓誡孩子,而是要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行動。爸爸的角色不是強迫孩子去理解大人的世界,而是幫助孩子懂得自我管理,並且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責任。
孩子就像是一塊海綿,準備吸收所有的外在事物。他們就像是有著無限可能的種子,端看你怎麼去灌溉、剪枝來決定他會長成一棵大樹,還是成為一株毫無用處的雜草。因此,孩子需要一位真正慈祥、心靈導師般的爸爸。不是只知道擺權威和命令人的爸爸,而是可以協助他全盤規劃自己的人生、給予他建議的人。
如今,是時候重新尋找爸爸的位置了。你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左右孩子的生活態度,從你們的對話中讓他看到更寬廣的世界。如果你擔心孩子的未來,那麼你一定要了解能夠激發孩子潛能的「對話法」。
很多爸爸都知道對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突然要跟孩子坐下來聊天還真不容易。聊著聊著總是繞著相同的內容打轉,或幾乎都是說教和訓誡。本書的目的就是替這樣的爸爸們準備親子對話時必備的內容。
想跟孩子對話,首先要從爸爸開始改變。你必須先自問,你跟孩子說話的內容裡是否大部分都是以「不要∼」開頭的否定句。再來,你必須多傾聽孩子的話,少講自己想說的話,這樣才能打開孩子的心扉,讓他愛上與爸爸的對話時光。這些都是和孩子對話前的首要之務。
「孩子教得真好」與「和孩子好有話聊」是相同的意思。親子對話在任何地方都會發揮它的價值。本書首先介紹的是培養孩子「潛能、潛在力」的對話法,告訴你如何透過日常對話,把孩子從小就必須激發出來的自信心、創意、感受力、領導力等能力挖掘出來。與爸爸交心的對話可以幫助孩子面對更大的世界。
養育孩子最麻煩的事情就是遇到孩子鬧脾氣、耍賴的時候。
「改正孩子生活習慣的對話法」提供了最聰明的解決方案,針對既不能每次都教訓孩子,但又擔心對孩子言聽計從會養成壞習慣的父母,提供解決之道。同時還介紹了不同的鬧脾氣原因和合適的對話方式,以及正確的稱讚和責備原則。只要每天持續執行,就會發現你的關心和努力在不知不覺間改正了孩子的壞習慣。
最後介紹的是「改變孩子學習習慣的對話法」。你可不行再洋洋得意地說自己都不管孩子念不念書了,這不是要你把孩子送去補習班,而是要你去「關心」他。這件事與孩子的夢想有直接關係,因為孩子從小透過與爸爸的對話累積各種經驗,學習怎麼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實踐自己的夢想。
每個孩子一出生都具有成長為大樹、成為大人物的才能。只是看他遇到了怎樣的爸爸,決定了他會成為一位平凡人,還是引領世界的領袖。好的爸爸懂得洞察未來,為變化做準備。爸爸的聰明對話法可以在生活中全面激發孩子的感覺、思考、行為、感受,是最棒的教育方法。裡頭不但涵蓋了溫暖的情感、人類的心理,也有對話的技巧,是最備受矚目的育兒方式。
兒時時光很寶貴,不會再重來,因此從今天起開始和孩子對話吧!你會很高興看到孩子一天天長大的樣子,並且發現你從未發覺的另一面;孩子也會得到一個像是值得信賴的朋友般,深愛且相信自己的爸爸。在他追求夢想的時候,這件事一定會變成讓他更有自信面對世界的支持力量。
誠心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天下的爸爸都能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並且跟孩子分享心情和夢想,一起擁有珍貴的時光。
推薦序
再忙也可以當個了解孩子的爸爸
新加坡著名電視劇「小孩不笨」裡的爸爸下班回家跟小孩子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吃飯了沒?你吃飽了沒?你功課做完了沒?」三個問號巧妙道出親子之間最頻繁的「話題」與「問題」。
我知道很多父母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性的互動,但是孩子根本不想理大人,父母似乎也找不到什麼話題,即便大家都在家,也是看電視或各做各的事。因此,我們家有一個習慣,從孩子上了小學高年級以後,每天下班回家見到她們所說的第一句話一定是詢問:「今天有什麼好玩的?」然後就輪流分享一些今天發生的好玩或有趣的事情。因為我知道隨著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會有許多剪不斷、理不清的煩惱,若是將這些負面情緒加上逐漸加重的功課壓力一併帶回家,對身心健康以及學習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我也藉著這個問題提醒自己,將白天所遭遇的種種事情逐一過濾,轉化成正面樂觀且值得記憶的故事。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已變成我與女兒間的儀式,養成了我們即便經過一整天的辛苦與忙碌,回家之前要把所有不舒服的情緒留在門外的習慣,讓全家人共處的時光都充滿快樂溫暖的力量。
久而久之,也讓孩子養成正面積極看待事情的態度,不會變成憤世嫉俗,只會埋怨的憤青。另外,在她們上床就寢時,我也會溜進她們房間,擠到她們床上,跟她們聊個十多分鐘,這時候我們談的主題通常是今天新學到的知識或訊息,因為我也想藉此養成她們一個習慣,能夠自覺地回顧今天的見聞,檢視有沒有虛耗大好的光陰。我總是覺得身為父母親能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有形的財產或物質享受,而是好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這些無形的禮物除了來自於身教典範之外,其實也必須藉助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互動來培養。或許是因為與孩子相處的每個時刻,我們都是在聊天,除了評論所思所學之外,更多的是心理感受。雖然我工作或社團的事務很多很忙,與孩子共處的時間非常有限,但是孩子卻願意跟我們分享她們生活中的大小事,大概就是來自於我們家這兩個習慣吧!而且,我們家沒有電視,但是會挑選適合的影片,用投影機大銀幕在類似電影院的氛圍下,全家人一起專注地看,然後趁著被感動,心最柔軟的時刻,分享彼此的感想,這是拉近親子間心靈距離的好機會。不過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趁機教訓孩子,那些充滿道德八股教條的話語,正是孩子受不了父母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不知道跟孩子講什麼話,這本《跟自己的孩子聊得來》是一本非常實用又好看的武功祕笈,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定要從與孩子聊得來開始,我們也唯有透過與孩子聊天,才能鼓勵孩子,陪伴孩子面對這個又複雜、競爭又激烈的世界。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