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是日公映:精神科 從電影解構精神科

是日公映:精神科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1391797
潘裕輝
青森文化
2015年8月21日
103.00  元
HK$ 92.7  






ISBN:9789881391797
  • 叢書系列:紅投資/青森文化/Knowledge
  • 規格:平裝 / 260頁 / 16.5 x 21 cm / 普通級
    紅投資/青森文化/Knowledge


  • 藝術設計 > 電影 > 電影評論











      《是日公映:精神科》這個書名,讓你想起甚麼?

      

      「是日公映」?是講電影的嗎?「精神科」?是講精神健康的嗎?

      

      還是不確定?這就對了,選購這本書,它能一次過解答你上面兩個疑問。

      

      電影大家看得多,影評大家讀得多,像此書作者這樣看電影、這樣評電影的,恐怕屈指可數。作者本身是哲學碩士、精神科護士、電影愛好者、業餘寫作人,有四種身份的他,煞費心神,揮灑筆桿,錘煉五年,成就此書,帶領大家從電影解構精神科!

      

      《永遠的愛麗斯》的愛麗斯,提醒我們人根本必死無疑,應該如何自處?

      《黑天鵝》的妮娜,在塑造黑天鵝一角時,精神上經歷著一個怎樣的過程?

      《有你終生美麗》的約翰尼雪,腦部異常精準,卻又非常混亂,這是甚麼情況?

      《發條橙》的艾力,享受使用暴力折磨別人,「厭惡治療」可以有效治療他嗎?

      《異度空間》的阿占,認為撞鬼是「自我實現預言」,那麼如何分辨撞鬼和精神病?

      《神探》的陳桂彬,能看出人心中的劣根性,這是幻覺?還是他最清醒?

      《暴瘋語》的周明傑醫生,把病人關起來單獨治療,怎麼會是潛意識在醫治自己?

      《飛越瘋人院》的麥倫度,人說他有人格異常!甚麼樣的人格才算異常?

      

      還有《驅魔人》、《天才與白痴》、《驕陽似我》、《回魂夜》、《危險療情》……等合共39套電影,一齣又一齣優秀電影叫好叫座、深得口碑,同時,也把精神科的世界搬上了大銀幕,讓大眾有所認知。電影歸電影,現實是現實,電影夢工場所塑造的精神科世界,有幾多真實?有幾多誇張?

      

      作者以哲學碩士、精神科護士、電影愛好者、業餘寫作人四種身份,歷時五年,寫就這本《是日公映:精神科》,引領大家暢遊精神科電影的國度,識別電影與現實的異同,糾正誤解,融會醫學、哲學,論戲說病。

      

    本書特色

      

      鋪排清晰,條理分明:全書共分九大章節,一章節一主題,探討電影中反映的精神科問題。每部探討的電影,先標明出品資料,再引出當中經典對白,然後設下兩個部分:清楚明瞭的「故事簡介」和精妙到位的「論戲說病」,暢論電影的橋段、人物、行為、心理……,以及醫學、哲學,建立起全書嚴密架構。最末還附有「電影資料列表」,以便檢索。

      

      電影現實,互相比對:電影情節與現實狀況比對,透析出對精神病的正確認知、對精神病患者的正確態度。

      

      醫學哲學,融為一體:作者有四種身份,用心良苦,歷時五年,費力書寫,從電影入手,一併討論醫學和哲學,有時也兼論教育與人生,別具風格,更是香港第一本同類型著作。

      

      探討普及,雅俗共賞:本書不是嚴肅的學術,而是大眾化的普及讀物;本書不談枯燥的理論,而重視現實情況,平衡各面,對象是雅俗,目標是共賞。

      

      電影多樣,涵蓋中外:本書討論的電影,皆是深入民心之作,橫跨年代(六十年代至今),涵蓋中外(中、港、澳、日、韓、美),充分引起讀者和觀眾的共鳴。





    代序一 李兆華醫生

    代序二 劉言醫生

    代序三 陳啟泰醫生

    自序

    幾點說明



    第1章:環球精神病院面面觀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the World

    1.1《天才與白痴》 香港早期的精神科醫院

    1.2《回魂夜》 香港純粹搞笑的精神科醫院

    1.3《激戰》 澳門抑鬱女遇上香港過氣拳王

    1.4《歡迎來到隔離病房》(??????????????) 日本先進的精神科醫院

    1.5《再造人之戀》 韓國最自由開放的精神科醫院

    1.6《不赦島》(Shutter Island) 專門服務精神科罪犯的醫院

    1.7《A面B面》 中國六十年電影的唯一精神科醫院



    第2章: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2.1 《有你終生美麗》(A Beautiful Mind) 天才 + 幻覺 + 胰島素休克治療 + 腦電盪治療 = 神的玩笑

    2.2 《黑天鵝》(Black Swan) 難為正邪定分界

    2.3 《癲佬正傳》 香港精神健康史上最慘烈的案件

    2.4 《神探》 眾人皆睡我獨醒

    2.5 《暴瘋語》 廿四小時一對一的幻覺治療

    2.6 《旺角監獄》 分裂性格好比《搏擊會》(Fight Club)

    2.7 《神經俠侶》 融入社區的病人

    2.8 《無間道III終極無間》 幻覺是心魔

    2.9 《異度空間》 自我實現預言

    2.10《驅魔人》 如何區分精神病和被鬼附?

    2.11《觸目驚心I+II+III+IV》(PSYCHO) 變態殺手就是精神病嗎?



    第3章:愛情妄想Love Delusion

    3.1 《天生愛情狂》(Don Juan DeMarco) 病人比醫生更快樂

    3.2 《急救愛情狂》(Nurse Betty) 戀上電視的解離狀態

    3.3 《妄想》 我無唔記得係你記錯

    3.4 《天使愛過界》(He Loves me, he loves me not) 愛情只不過是一場妄想

    3.5 《失戀自作業》(Silver Linings Playbook) 躁狂抑鬱症的愛情治療



    第4章:人格異常Personality Disorder

    4.1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 異常暴力的厭惡治療

    4.2 《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反社會型人格異常

    4.3 《我有無問題》(Girl, Interrupted) 當邊緣型人格異常遇上反社會型人格異常



    第5章:抑鬱症Depression

    5.1 《丈夫得了抑鬱症》(??? ??? ?????) 無論疾病健康都與你廝守



    第6章: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

    6.1 《最愛女人購物狂》 四個強逼症病人的愛情故事

    6.2 《捉迷藏》(HIDE and SEEK) 疑神疑鬼的創傷後壓力症



    第7章:認知障礙症Major Cognitive Disorder

    7.1 《明日的記憶》(明日?記憶) 最珍貴的記憶是甚麼?

    7.2 《永遠的愛麗絲》 我不是在受苦,我在掙扎



    第8章: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

    8.1 《我的馬拉松》 自閉童母親才是主角

    8.2 《何必有我》 肥貓奠定智障形象三十年

    8.3 《龍的心》 照顧者的夢想

    8.4 《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 讀寫障礙的孩子就不可愛嗎?

    8.5 《驕陽似我》(Good Will Hurting) 資優一定出人頭地嗎?



    第9章:醫護也是人 We Are Also Human

    9.1 《妙手情真》(Patch Adams) 精神病人當上醫生

    9.2 《醫者負我心》(Shrink) 在診所外吸大麻的精神科醫生

    9.3 《危險療情》(A Dangerous Method) 精神科醫學始祖醫病醫上床



    後記

    電影資料列表









    你認識精神病嗎?



      或多或少,你一定有認識!



      不過,你是如何認識呢?除非你自己或你的至親有患病的經歷,否則,你的認識多數是來自電影。



      電影的力量很大,一套《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加一套《癲佬正傳》,就把市民大眾對精神病人的印象深深烙下,歷數十年而不散。《不赦島》(Shutter Island)和《黑天鵝》(Black Swan),更加成為普羅大眾的指標,權威地闡述什麼是「精神分裂」?什麼是「幻覺」?就算是抑鬱症、認知障礙症,甚至複雜的人格異常,一套電影可以比醫生的講解更令人深刻。



      電影世界是夢工場,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夢,配上精神病的題材,這個夢更加可以天馬行空,想像雄奇。



      這些電影探索人性心理的光明面和陰暗面,勾勒出最感動和最傷痛的心理關係,結果往往叫好叫座,在世界各地的電影頒獎禮中大放異彩。可是也有大量被渲染作暴力、變態、懸疑、恐怖、驚嚇、鬼魅片的題材。



      醫護同業有時不敢苟同,笑說這些都是誇張失實的誤導。這樣簡單的評論,並不公平!電影的橋段,主角的病情,也許會因為戲劇的元素而誇張了,然而主角經歷的內心衝擊,卻是活生生的經歷。主角背負著各式各樣的精神病患,那些病的真面目到底是什麼?



      我希望可以作為電影評論員的身分論戲,也可以作為精神科護士的身分說病。藉著病來了解電影的橋段,也藉著電影來了解病。



      我愛電影!我關心精神科!



      兩種截然不同的味道混合起來,就似馥郁的紅茶配上酸澀的檸檬,卻可以泡出一杯清香的檸檬茶。原來塵世間的crossover,加起來往往有點新意思。



      本書嚴選由1960 年以來39 齣有關精神科的電影,加以細看和分析。這是香港第一本同類型的作品,為浩瀚如海的電影,搜尋出精神科的光與影,刻一個足跡,也立一個見證。



      是日公映精神科,當精神病被擺上大銀幕,我就用筆鋒來剖開它。



      這是我第五部個人作品,並非要照見五蘊皆空,反而發現真實與虛幻只在一念之間。



      一齊來進入我文字下的夢工場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