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郭松棻文集:哲學卷

郭松棻文集:哲學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23566
郭松棻
印刻
2015年11月09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5823566
  • 叢書系列:郭松棻文集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郭松棻文集


  • 人文史地 > 當代思潮 > 法國哲學











      釣運有其政治現實和吶喊,也有其精神領域和深思,可以是愛國衛土活動、民族主義政治事件,也可以是措探和定位自我的旅程,收集在這裡的文字或能顯現運動的這些多重意義和作用。論者談及郭松棻退出釣運的原因,多指出一九七四年旅行中國大陸造成的反面衝擊,文集或也能延展這樣的觀點,把視線從表層引向內裡,看見不懈的追究和深化的思想,從而明白了不只是一次旅行,更是長久的體念和澄清,才能促成總結性的回歸文學的抉擇。──李渝



      這本郭松棻文集哲學卷的編纂與整理,是作家龐大哲學手稿的起步,也是我們重新進入作家小說世界的另一個路徑,在這些文章中,我們讀到了一個深思遠慮的理想主義青年的苦澀與早熟,也讀到了從澎湃喧鬧的政治參與中回到經院世界探索哲學,蓄積思想的靜謐身影,一個對自己不曾鬆懈與妥協的靈魂,必定在許多思想的危峰中不斷攀登與擺盪,我認為,對理解像郭松棻這樣的作家而言,重點不在他是否鑄造了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或者對現實世界的困頓找到解答,而是每一次、每一類型態的書寫,都像是對社會與體制的種種提問。至於哲學與政治回答不了的問題,郭松棻選擇用小說做最終的回應與拚搏。──簡義明






    編者前言? 李渝

    編者前言二 行動者的哲學基礎──郭松棻的哲學閱讀與書寫 簡義明



    沙特存在主義的自我毀滅

    這一代法國的聲音:沙特

    從「荒謬」到「反叛」──談卡繆的思想概念(一)

    自由主義的解體──談卡繆的思想概念(二)

    冷戰年代中西歐知識人的窘境──談卡繆的思想概念(三)

    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談卡繆和沙特的思想論戰(一)

    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談卡繆和沙特的思想論戰(二)

    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談卡繆和沙特的思想論戰(三)

    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談卡繆和沙特的思想論戰(四)

    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行動中的列寧主義(五)

    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六)

    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總結)

    沙特在哲學倫理學留下的空白






    編者前言



    李渝




      松棻有一份常讀細讀的書單,沙特和卡繆始終在這書單上。



      引領二十世紀歐洲思想及文學的兩位法國作家,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曾加入二次世界大戰地下反法西斯抗德組織,都屬戰後左傾進步人士,後來卻在馬克斯主義、蘇聯政權、阿爾及利亞反殖獨立運動等上意見分歧。前者強調知識份子對政治和社會事件表態,由哲學思維而臻至行動,後者堅持人文精神的完整和反叛的尊嚴,二人經由論戰而終至決裂。



      一九七一年中國留美學生保衛釣魚台運動興起,松棻積極投入,走上的是沙特曾經以身作則的行動知識份子的道路,釣運向前發展的期間,在不同的幅度上,竟是身驗了二十餘年前曾經導致二位法國作家激辯和分裂的情境。



      隨時干涉政治與社會,還是堅守完整的個人,這是兩個非此即彼、不能兩全的選擇。在後期釣運轉型為統一運動而鬥爭越趨激烈的時候,松棻再讀兩位作家,以及康德、黑格爾、馬克斯等,試著釐清他們的也是自己的思維和行動,在決定是否與運動繼續走下去以前。在郭松棻的大量哲學文字中,此卷只收錄了有關沙特和卡繆的部份,有關其他哲學家的未發表筆記仍待整理。



      這其間,他更瞭解了卡繆的立場,並且認為卡繆的文學才是更動人的,更普世而恆久的。



      釣運有其政治現實和吶喊,也有其精神領域和深思,可以是愛國衛土活動、民族主義政治事件,也可以是措探和定位自我的旅程,收集在這裡的文字或能顯現運動的這些多重意義和作用。論者談及郭松棻退出釣運的原因,多指出一九七四年旅行中國大陸造成的反面衝擊,文集或也能延展這樣的觀點,把視線從表層引向內裡,看見不懈的追究和深化的思想,從而明白了不只是一次旅行,更是長久的體念和澄清,才能促成總結性的回歸文學的抉擇。



      文評家們說郭松棻的小說在凌厲的抒情底下有一顆燙手的心。使心燙手有幾個熱源,或許是常被歸之於的台灣意識、在地情懷、身份認同、國族民族、殖民後殖民等等議論吧,然而它們更來自潛伏在所有這些底下的,對人,人的處境,與存在的關注,這裡才是他的火點,他加入釣運的啟線,他的文學的礦脈。



      無論是政運參與、哲學思索,還是文學書寫,他的心都放在一個追根究底是生活生存和生命的題目上,它們牽涉到意志,呈現於恭整的生活態度和為人做事的原則,不管是以怎樣的渠道、形式或風格來表達,用松棻自己的話來說,都是為了「在精神的廢墟中,絲毫不懷苟且,且有理想地,建立自己。」




    其 他 著 作
    1. 一次沒有參加的座談會:郭松棻、李渝文藝評論集
    2. 雪盲
    3. 落九花
    4.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卷一血的預感
    5.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套書
    6. 郭松棻文集:保釣卷
    7. 驚婚
    8. 奔跑的母親
    9. 奔跑的母親
    10. 雙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