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打好金融知識地基,創造財富自由
新近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現代人平均需要有一千五百萬左右才敢退休;可是,要如何存到這一千五百萬?
靠政府嗎?這一兩年來,各大退休基金--例如勞保基金、勞退基金、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甚至於是二○○八年才開辦的國民年金,都陸續傳出在未來十年內將有破產之虞的年代裡,想要靠政府幫忙支應退休金的來源,會不會太不切實際?
那麼靠薪水嗎?在這個什麼都漲,就是薪水漲不動的現實社會中,有多少人是「月光族」、甚至於已經淪落到「星光幫」(薪水一到手,竟然在一個星期就分配光、花光)?如此一來,連存到第一桶金(一百萬)都很難了,更何況要存到一千五百萬?
然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裡,大家應該都懂。在很多人都抱怨入不敷出、「生吃都不夠,哪還能曬乾」的日子,要每個月都能存個萬元以上的確是不容易;但是若以存個三、五千塊為目標,稍微調整一下生活開支的比重,總是不難辦到。而有了第一階段的「存富」(存下第一筆資金)起頭,接下來,要如何好好利用這一筆資金由小錢慢慢滾成大錢的「創富」計畫,就需要先充實自己的理財知識力,才能逐步的付諸實行!
具備理財知識力,的確是提升自己財富淨值的好方法。然而有不少投資朋友,卻選擇花很多時間看電視第四台投顧老師的「表演」、或者直接成為投顧會員,希望能夠得到「明牌」,很快地致富!可是,卻往往事與願違。原因何在?從二○○八年發生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以來,就常常讓人見識到,金融市場竟如此地反覆多變,充斥著許多以往難以相信的黑天鵝事件;於是,就很難再循一般常理,去簡單推估市場的未來走勢。就以今(二○一五)年六月大陸的股災、以及八月中旬人民幣暴跌,引發全球股匯市大幅度的震盪為例,赫然讓人發現,很多昨天的「明牌」竟然都變成今日的「冥牌」!之所以如此詭譎多變,主要是在地球村成形之後,市場的變數多了;一國的經濟情勢變化,不再只是滿足國內的「鐵公基」(鐵路、公路、基礎建設),就可以讓GDP達標,更多的變數,是受到其他國家經濟不佳所牽引的。因此,如果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從金融市場的結構開始瞭解,進一步去探討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金融市場的變動,相信不管投資任何一種金融商品,應該都會多了一分篤定。
有些讀者感受到投資理財是現代人必修的一門學分,開始積極想要進入理財的殿堂,也下定決心買回來排行榜上各式各樣相關的書籍開始研讀,卻在興致勃勃地翻了幾頁之後發現,書裡面充斥著很多專有名詞,往往讓人讀到一半,就會慨然興嘆-投資還真不簡單!這些理財書籍,就又成為書架上的裝飾品了。
因此,很多人都期待著能有一本書,既可以讓人理解投資殿堂的專業知識,卻又不至於枯燥到令人半途而廢。《商業周刊》推出了這本《圖解投資前一定要懂的8堂金融課》應該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期待。這一本譯著,雖然是翻譯自日本,但是在兩位專業譯者行雲流水的文筆之下,讀來讓人興致盎然!在本書中,作者不僅善用淺顯易懂的文字、佐以簡約明白的表格及流程圖,來解釋金融市場;而且字裡行間,也鮮少有摻雜詰屈聱牙的專業術語、或者令人望而生畏的財經理論。因此,可以讓人很快地先瞭解金融市場的架構、金融市場裡各種金融機構分別扮演何種角色、身為投資人的我們,又與這些金融機構、金融商品有何關係?而各項金融活動又是如何開展進行?一直到你所投資的標的如何獲利、如何受到政府的政策所影響、如何跟公司的決策有關、伴隨的風險有多高等投資人曾經面對的問題,在這本書中,都能夠得到輕簡卻又全面的解答。如果你是在乎自己財富的投資人,從這本書當中,你還可以進一步瞭解到,為什麼央行調升調降利率,會讓你的財富增值或縮水?為什麼台幣的升貶值,跟你投資組合裡股價的漲跌有關係?有了這本書,你將會是自己最好的理財專員!
此外,本書還有一般翻譯書少見的巧思與體貼;專業的記者在相關的篇章中,穿插屬於本地的實際案例,再旁徵博引搭配財務管理學、投資學、貨幣銀行學、風險管理學等專業知識,譯寫出這本書。而其豐富的內容,不但兼顧理論、知識與實務;其所引用的例子,也出自大多數人曾經有過的投資經驗,不至於讓人有隔靴搔癢之感。相信本書的問世,不僅可以成為校園投資理財專業學科、或是通識理財課程裡,引導學生、傳承實務經驗的教材。就連社會一般人士,將之當成實用的理財科普書,可以逐頁讀之;或是置於案頭上,當成偶遇問題、試圖翻閱尋求解惑的金融小百科,其功用多矣!
同是筆耕一族的筆者有幸先睹為快,對於書中所揭櫫的「打好金融知識地基」之願景,深有同感,樂而為文導讀。也希望投資朋友在投資之前,能夠多提升一點金融知識力,如此一來,想要財富自由,將是指日可待!
(梁亦鴻•精進財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證券分析師�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