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他的故事不是旅行,而是生命的轉換
翻開書的時候,我看見了一串熟悉的數字,一九九○,那是我和艾博凱薩爾斯的第一個連結,我們是在同一年誕生的,都一樣喜歡旅行、冒險並嚮往自由,或許許多人都擁有這樣的特質,但艾博凱薩爾斯給了一個不同的視角,從那台不停滾動的輪椅上,一位理應因為坐姿較低而視線較低,卻因為他的靈魂而有了更高視野的男孩,說著故事。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被這本書吸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艾博凱薩爾斯的行動不便,我們好奇,這樣一個被「困」在輪椅上,和我們「不一樣」的男孩是如何旅行的?但艾博凱薩爾斯卻在他一個又一個的旅行故事,打翻了我們對他的想像,讓我們相信他的輪椅和一般人的雙腳沒有不同,他的奔跑與我們的奔跑無異,他的自由與我們的自由一樣,他的瘋狂甚至超越了我們的瘋狂。
有趣的是,在艾博凱薩爾斯旅行的途中,他的麻煩往往是來自於「不相信」他的人,認為一個坐著輪椅的男孩就是需要別人照顧,一定得與父母同行,甚至連上下車都得苦苦哀求說服,這其實暴露出了障礙者最難跨過的一道關卡──來自旁人的過度關心、過度焦慮以及過度照顧,這才是他們在身體以及精神上移動的最大阻撓,和艾博凱薩爾斯一樣有著身體限制的人們,不應該因為這樣的限制而被套上重重的枷鎖,但這種「不相信」也更襯托了艾博凱薩爾斯的「相信」,他相信意念,也相信幸運,而他也確實被幸運之神眷顧,被他自己眷顧。
或許十五歲、環遊世界和坐輪椅就已經足以稱為瘋狂舉動,但艾博凱薩爾斯不僅如此,我深深著迷於他對金錢的灑脫,他不需要錢也不覺得錢重要,每次看見他一再地發誓絕不要為吃飯、住宿、交通付出一毛錢時,都會期待他那如火光般的新想法。艾博凱薩爾斯也樂於接受別人的幫助,他的獨特熱情與毫不設限,總能吸引人們請他吃飯並接待他,如果沒有遇到人,他就隨興地睡公園、睡荒島、拿過期車票闖關、免費上船,以各種省錢方法繼續走下去,有些是離經叛道的,有些甚至不符道德,但這都是另一波驚奇的來源。
我特別喜歡艾博凱薩爾斯在旅程中的生命堆疊,他說他的故事不是旅行,而是生命的轉換,在不同的城市裡,他遇見了不同的人們,隨機與他們一起旅行、成長,流轉在不同的生活中,藉由不同的人們、不同的故事來轉換自己的生命,那是旅行最迷人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好友張苡絃,她倡導「人助旅行」,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交流才最為迷人與真實,而艾博凱薩爾斯正是這個理念的執行者,延展出最美麗也最無可預知,充滿人味的旅程。
艾博凱薩爾斯十五歲時出發旅行,他的文字記述讀來有些稚嫩、天真並夾雜著一些碎念似的小細節,他如實地記錄著自己的想法,在經歷每一段故事後毫不猶豫地推翻了原先的自己,坦白到有點像是在自言自語的風格,反而讓人像是把耳朵貼在艾博凱薩爾斯的嘴巴旁,過於親密地聽著他的呢喃。
每天的預算三歐元,十八歲勇闖超過二十五個國家,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在艾博凱薩爾斯文字中,我們跟著他一起打破框架。
作家、中文媒體駐印度特派記者? 印度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