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何謂「戰後」:亞洲的「1945」年及其之後

何謂「戰後」:亞洲的「1945」年及其之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94491
謝政論
允晨文化
2015年11月01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5794491
  • 叢書系列:允晨叢刊
  • 規格:平裝 / 56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允晨叢刊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恰好七十年,有關戰爭的各種「物語」,卻仍然在東亞地區迴盪,今天這場研討會,不是在重挖傷口,而是希望以更多理性的檢討,更大視野的胸懷了解歷史、了解彼此。誠如,1945年8月15日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對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廣播演說》中說的:「希望這場戰爭是世界文明國家所參加的最末一次的戰爭」,蔣介石在這文稿中強調「待人如己」、「不念舊惡」,抱著「要愛敵人」、「與人為善」的心情「要作到我們的敵人在理性的戰場上為我們所征服,使他們能徹底懺悔,都成為愛好和平的分子」。本書即基於理性的立場,檢視與拆解Ⅱ戰後「戰爭物語」的迷思,並就「戰爭的意味」、「戰後的言說」、「戰後的文學」、「國家與民族」以及「戰後的殖民時代」等議題展開精彩的論述。






    序言—謝政諭



    第一章 「戰後」的意味

    1 戰後臺灣社會的搏成:Y 字型共創論的一個解說—呂芳上

    2 戰後初期臺灣人對未來前途的看法與其具體行動—許雪姬

    3 從地域社會研究看所謂的「戰後」:以嘉義研究為例—李明仁

    4 後殖民的歷史球賽—廖炳惠

    5 從民族抗戰到民族文化重建:1945 年前後許壽裳對日本的認識—楊彥杰

    6 從大亞細亞主義到「脫亞入美」—馬場毅

    7 1945年後「戰爭物語」迷思的拆解—形成日本Ⅱ戰「戰爭觀」的思想淺解—謝政論

    8 村松祐次的中國論關於《中國經濟的社會態制》—三好章

    9 從大東亞戰爭時期日本的泰語宣傳雜誌看「戰後」—加納寬



    第二章 「戰後」的言說

    1 轉折與重組:中國電影史上的1947 年—李曉紅/林豪

    2 電影《紫日》中的風景和語言—張英進

    3 歷史的鬼魅:李永平小說中的戰爭記憶—李有成

    4 有關廣島與長崎核爆言說: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林雪星

    5 冷戰期間越台儒教關係:臺灣奉祀官孔德成 1958 年訪問南越考—阮俊強



    第三章 「戰後」與文學

    1 光復初期中國東北與臺灣地區的文藝刊物研究:以《東北文藝》與《臺灣文化》為中心—張羽

    2 論張愛玲《小團圓》中的戰爭—鍾正道

    3 重申抗戰小說的敘事倫理—張學昕



    第四章 「戰後」的國家與民族

    1 中國的國家與民族論爭:中華民族復興論及民族政策的動搖—加加美光行

    2 四川羌族中的語言交替及母語喪: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所進行的「中華民族文化」—松岡正子

    3 論中越邊境廣西壯族與高平儂族岱族間 70 年的民族交往—塚田誠之

    4 戰後東亞文化國族主義的發展:以米食作為文本的比較研究—何撒娜



    第五章 「戰後」與性別

    1 大迫倫子和楊千鶴作品中的殖民與戰後性別建構—垣原智子

    2 ?口?子的 1945 體驗及其戰後寫作:一個「蕃地」作家對臺灣山地的懷舊與罪感—小笠原淳

    3 奈良女高師留學生的戰後與性別問題—野村?子

    4 一位「滿洲國」留學生的「戰後」:王興榮女士訪問紀錄—大平幸代



    編後記—黃英哲





    序言



    謝政諭




      2015 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戰爭結束的七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七十周年,世界各地普遍舉行各種儀式,紀念許許多多無名英雄,追悼數百萬死亡戰士、更追撫數千萬無辜人民死於戰火。歷史的傷痛不應該被遺忘,歷史的仇恨需要拆解與撫平。



      就日本軍國主義的二戰行為,日本首相安倍在2015年8月14日表示日本政府在第二次大戰中,為無辜人民帶來「無可計量的破壞和苦難」,並不斷表示「深切反省和衷心道歉」。此說話對特別是中國和韓國政府與人民而言,認為日本沒有使用「侵略」字眼,顯然尚未真切的對戰爭行為表示「歉意」。



      易言之,二戰結束已七十年了,但就亞洲各國而言,顯然尚未完全「超越國界」,對「歷史書寫」猶缺乏共識。年來日本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黃英哲所長與松岡正子教授、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學系廖炳惠教授及本人經多次越洋電話與電郵聯繫,終於促成2015年4月11-12日的「何謂『戰後』?亞洲1945年及其之後」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會中聚集了日本、中國大陸、台灣、美國、越南等近三十位學者發表論文,並就「戰後的意味」、「戰後的言說」、「戰後的文學」、「國家與民族」、以及「戰後的殖民時代」等議題展開精彩的論述。從多時空、多情境中重新審視二次大戰前、後的深沉意義與面向。



      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及會後論文集的出版都需要多方資源的挹助,愛大的佐藤元彥校長、東吳的潘維大校長及台灣駐大阪辦事處蔡明耀處長蒞會講話。愛知大學暨筆者的教育部研究計畫、外交部的資助、東吳大學校友總會劉吉人理事長,中學時代的摯友黃啟宗董事長的經費投入及無私的奉獻,方得以按計畫步步落實。戰後七十年來,國際政治勢力幾度重組,亞洲各國政經矛盾仍在,作為地球村的知識人,發掘歷史的真相,奉獻一己之力為東亞社會締造更多「和平」因子,此為筆者近五年來台、日研究計畫的一個重要環節,出版在即,再次感謝所有協助的朋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