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快樂,多10%就足夠:一個明星主播如何解除壓力、停止自我批判,並保持正念的靜心之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08747
丹・哈里斯
張怡沁
天下文化
2015年11月27日
117.00 元
HK$ 93.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208747
叢書系列:
心理勵志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心理勵志
分
類
心理勵志
>
快樂學
同
類
書
推
薦
這僅有一次的人生,一定要讀蘇東坡:不管你遇到了什麼,一句蘇東坡就能療癒。
更快樂的選擇: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正向心理學,5個面向鍛造反脆弱韌性,建立心理復原力!
此刻更快樂套書:更快樂+更快樂的選擇(限量贈刷比×今年更快樂雙春聯)
更快樂(暢銷經典版):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無行動,不幸福:45個正向心理學練習,掌握幸福感關鍵
內
容
簡
介
美國《紐約時報》非文學類暢銷書榜NO. 1!
風靡全球、世界頂尖人士都在學的靜坐冥想練習
達賴喇嘛、托勒、喬布拉、葛斯汀、薩斯伯格、愛普斯坦……
多位心靈大師與作者帶你一起解開快樂的祕密
目
錄
話說在前頭
緣起
第1章? 不上鏡會死
第2章? 懷疑論者
第3章? 這人到底是天才還是瘋子?
第4章? 揭密快樂企業
第5章? 猶太佛教徒
第6章? 負面思考的力量
第7章? 我的靜修初體驗
第8章? 快樂多10%
第9章? 新型咖啡因
第10章 自利利人,別當渾球
第11章 企業武士道
後記
誌謝
附錄:冥想靜心的方法
序
推薦文
成功人士的快樂祕訣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陳德中
這真是本好看的書,愈到後面,愈是精采。
一開始讀這本書,感覺像是作者的個人傳記,但隨著脈絡一路讀下來,慢慢發現這其實是典型美國主流成功人士的奮鬥縮影,包括光鮮亮麗外表下、眾多不為人知的內在焦慮、辛酸與不安。然而作者並沒有就此打住,他不斷尋找解決之道,最後遇見了佛法、靜心冥想與正念(Mindfulness),在經歷懷疑、調適與再度困惑之後,最終達到了外在成功與內在喜悅兼顧的理想狀態。對於想擁抱主流社會成功價值,又想尋求內心喜樂安寧的人士來說,這絕對是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自我從大學初次接觸禪修以來,這麼長一段時間裡,也曾經歷過令人嚮往的平靜喜悅、一心遠離塵世獨自僻靜的衝動、最終又回到世間面對各式挑戰,並試著在主流社會與內在修行間達到平衡的種種歷程。有時我也感慨,古老佛法的核心思想明明就有許多對現代人非常有用的智慧,但在台灣不少人聽到「佛教」等字眼,直覺想到的卻可能是宗教儀式或某些非主流人士的活動,實在相當可惜。而看到丹•哈里斯這本書,除了描述他個人的心路歷程,也談到了在外在成功與內在提升、積極進取與喜悅安寧、世間野心與佛學智慧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的親身體會,真是令人開心與感動。
記得去年年中我的老師卡巴金博士曾跟我說,CNN知名主播安德森•古柏去參加他所帶領的靜修營,同時其主持的「60分鐘」節目製作小組也順道去拍攝,結果去年年底節目專題播出後,在全美獲得廣大迴響。而今年卡巴金則跟我說,安德森•古柏又再一次參加他的靜修營——這次不帶攝影團隊,而是跟他的伴侶一起,以個人身份而非工作需要去真正體驗正念靜心的美好。台灣媒體的現狀與新聞環境的惡化,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個人覺得,若有多些新聞從業人員也能像丹•哈里斯或安德森•庫伯這般透過對身心靈世界的理解與真理的追求,進而接觸正念靜心而達到喜悅清明,從個人素質開始,慢慢提升整體媒體素質,走向更有深度、廣度、也更有長遠益處的方向,相信會是台灣人的福氣。
好了不這麼嚴肅了,再說一次,這是本很好看的書,請慢慢享受!
前言
本來,我想取的書名是《我腦袋中的聲音是個渾球》。不過呢,就FCC禮儀規範和標準來看,這書名顯然不甚恰當,不巧我的正職又必須在這規範下生存。
但千真萬確,我腦袋裡的聲音是根肉中刺。我敢大膽猜測你腦子裡也有這樣的聲音,與你的意識永無止境的交纏私語我們卻對此毫無所覺,起碼過去的我正是如此,不然我也不至於走上書裡描寫的這趟奇異歷險。
講得更明白些,我說的並不是真的「聽到聲音」,而是心底的旁白。這個內在敘事者是我們生活中最隱密的部分。早晨剛睜開眼睛那一刻,這聲音便破空而來,接下來一整天有如一只大聲公,不停播放一陣陣狂熱的思緒,充斥著衝動、慾望與批判。這些聲音過度執著於過去與未來,往往忽略了當下與此刻,因此我們就算肚子不餓,還是忍不住翻冰箱,心知生氣無助於事,卻仍忍不住動怒,明明眼前正跟人談話,卻同時低頭清理收件匣。
當然,這些內心的竊竊私語也不全是壞事,有時還相當有創意、慷慨大方、充滿趣味。但如果我們對此毫無覺知(很多人就是不曉得該這麼做),這些聲音會是我們意識中相當邪惡的幕後黑手。
如果你告訴當年初來乍到紐約的我,說我會進入電視新聞圈,還會嘗試靜坐靜心,只為了遏制腦袋裡的聲音,甚至因此寫作出書,我聽了一定嗤之以鼻。不久之前,我一直以為靜坐是留著大鬍子的印度大師、邋遢的嬉皮,或是新世紀音樂家約翰.泰斯(John Tesh)的粉絲才會做的事。況且,我的專注力大約相當於一隻六個月大的拉布拉多,靜坐這回事應該永遠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即使腦子裡那些聲音一再重播、不停嗡嗡作響,我還是認為「清空我的心」不會是個首選。
但後來發生了一連串出乎意料的事,其中包括戰區報導、大型教會、心靈大師、芭莉斯.希爾頓(Paris Hilton)、達賴喇嘛、十天禁語,這些事來得倉促,有的是我這輩子最討厭、也有些是最深刻的體會。這一切讓我逐漸體認到,過去對靜坐的看法充滿成見與誤會。
揭開靜坐的神祕面紗
靜坐給大眾的印象一直很糟,而且這壞印象年深月久,主要是來自信徒的言行,那些提倡冥想的名人講起話來像是背後有排簫伴奏般沒完沒了。但如果你能跨越文化的成見,就會發現所謂靜坐,只是鍛練大腦的方式,而且是經過科學證明的練習,讓你不必被腦袋裡的雜音牽著鼻子走。講明白些,靜坐不是靈丹妙藥,也不會讓你長得更高、更帥、更美,更不會像變魔術般消除你的所有問題。請丟掉那些花言巧語的書籍,也別聽某某知名大師所說的當下開悟。以我的經驗來看,靜坐能提升你百分之十的快樂程度。
這雖然是個荒謬而欠缺科學實證的估計,但就算這樣,就投資報酬率來說已經不少了。
一旦你抓住竅門,靜坐的練習能在你的腦袋創造足夠的空間,讓你在動怒或懊惱時,比較不會衝動行事。這是有科學根據的,而且愈來愈多的新研究和形形色色的核磁共振掃描,顯示靜坐可以重新設定你的大腦。
這門科學挑戰了我們的認知,過去以為每個人感受快樂、發揮毅力、與人為善的能力,從出生時就已設定。很多人以為自己天生「暴躁」、「害羞」或「悲觀」,而這些特質是固定且無法改變的缺點,於是為了這層誤解,我們把人生挫折歸咎於個性缺失。
現在我們知道,有很多受到重視的人格特質,其實不過是「技能」,是可以經過鍛鍊而強化的,就像你上健身房鍛鍊身體一樣。
這說法乍看相當極端,甚至有些過度樂觀,但其實就我觀察,這個神經科學的新發現已經掀起一種菁英次文化,包括高級經理人、運動員和海軍等,都開始利用靜坐來強化專注力,減少對科技的依賴,並且避免因情緒而左右判斷。靜坐甚至被稱作是「新型咖啡因」。我甚至推斷,靜坐若能脫掉外在包裹的靈性修飾,拿掉那些幸運餅乾籤詩般的「神聖空間」、「母神」、「用愛與溫柔擁抱情緒」等字眼,應該能吸引更多人,影響人數甚至達到數百萬計,因為這些聰明、有野心,抱持理性懷疑的人,原先根本不想接觸靜坐這回事。
我最常聽到的懷疑論點是,如果我腦袋裡的聲音安靜下來,那我這人是不是就沒個性了?有些人認為,只有在抑鬱狀態才能表現創意,或說近乎強迫症的焦慮能將他們推向成功。
過去四年來,我所處的環境是極度競爭的高壓電視新聞圈,而我持續練習靜坐,測試它的效果。我可以告訴各位,靜坐絕對可行,還能帶來一個實際的好處:這整個過程能將你變成更好的人。沒錯,接下來各位會讀到我一路上經歷過的尷尬與挫折,但是我的經驗能幫助各位避免這些糗事。
我寫作本書的目的是為了揭開靜坐的神祕面紗,讓大家知道,如果我辦得到,各位應該也不是問題。證明這點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我們新聞界說的「獨家深入」我的腦子,聽聽那些聲音。所有人都勉力扮演好面對世界的角色,同時又必須與內在的真實取得平衡。這對新聞主播而言更是極大挑戰。這份工作要求我展現冷靜自信(而且適當時)再加上樂觀與朝氣。多數時候我展現於外的還算真誠,起碼我算是個快樂的人,也很清楚自己有多幸運。但當然有些時候我的內心難免生出糾結,一言難盡。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讓我好好檢視這些錯綜複雜的內心議題。
整個故事的起點,源自我腦子裡那些聲音最張狂的一段時期。那時正值我事業起步階段,我是初出茅廬的記者,充滿好奇、朝氣蓬勃且衝勁十足,但是過度投入,慢慢忘了自己──這一點一點累積到最後,促成了我這輩子最丟臉的那一刻。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