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從「在地」到「台灣」:「本格復興」前台灣推理小說的地方想像與建構

從「在地」到「台灣」:「本格復興」前台灣推理小說的地方想像與建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209793
洪敘銘
秀威經典
2015年11月27日
180.00  元
HK$ 153  






ISBN:9789869209793
  • 叢書系列: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450頁 / 25k正
    新視野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推理小說中的犯罪空間,是受害者、兇手與偵探的角力場域;在案件的謎團之外,作家們如何建造屬於台灣的故事舞台?



      本書將從本格復興前的台灣推理小說敘事中,反映出人自身透過日常經驗界定「地方」,進而連結「台灣性」的現象,探討台灣推理在地化的發展歷程中,如何轉化外來推理的典範,並確立台灣的本土文類與文化主體性。在此過程中,小說中的「地方」與推理敘事之間的相互扣連,使得在文學作品的閱讀之外,更可以延展出早期台灣推理小說對「台灣」的書寫嘗試與理解可能;這樣的取徑角度,又對應當代台灣推理文學場域的景觀與空間敘事,將形成對台灣推理小說新的認識與閱讀視角。



    本書特色



      ●蒐羅台灣推理名家林佛兒、既晴、楊寧琍、葉桑的作品,並觀察其中對「台灣」的場域建構

      ●走訪著作中的案件,進入作家筆下的偵探身體,重回犯罪現場發現在地的軌跡



    名人推薦



      關於文友洪君對〈本格〉與〈本土〉之〈有心〉和〈有情〉,身為多年前寫過幾篇推理小說的我,除了緬懷過去之外,還深深體悟其中嚴肅的主題。誠如一首悅耳的歌曲,卻讓有心人聽出弦外之音。──葉桑(台灣推理名家)



      對讀者而言,台灣推理作品不僅要與歐美日作品放在同一個天平上較量敘事技巧、詭計謎團,還需寫出具有台灣風味、在地性格的推理小說。透過本書,我們可以看到早期台灣推理作家如何試圖掌握、拿捏取捨「推理」與「台灣」這兩個「外來」與「內在」的小說元素。──呂仁(推理小說家)



      國立東華大學教授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教授吳冠宏、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授彭維杰 一致推薦





    【推理研究不易,銘聰慧難得】

    【以「本土」為起點──台灣推理小說的再閱讀】

    【彭序】

    【自序】



    【第一章?? ?探討的起點】


    第一節 世代推移中的本土書寫

    第二節 「本土推理」與「在地性」釋義

    第三節 台灣推理研究綜觀

    第四節 在地性取徑與本書架構



    【第二章 「本格復興」前台灣推理小說的面貌與演變】

    第一節 台灣推理小說的創作脈絡與系譜

    第二節 台灣推理小說的面貌

    第三節 「台灣推理」的想像



    【第三章 台灣推理小說的「在地性」建構】

    第一節 建立「區位」:在地性的邊界

    第二節 「場所」精神:在地性具象化的場域

    第三節 「地方感」的形構:在地認同與身分

    第四節 在地性的反思:從地方性到台灣性



    【第四章 台灣推理小說中的城市與犯罪空間】

    第一節 描繪推理場景:城市的想像與追尋

    第二節 構築推理場景:城市的界定與建構

    第三節 推理的線索:城市中的在地性物件與元素

    第四節 尋找犯罪空間:日常�異常的再現

    第五節 錯誤的推理:偵探身體與在地空間的角力

    第六節 推理的結局:現代化下的「台灣性」建立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台灣推理小說的再認識

    第二節 台灣推理文學書寫與研究之展望



    【參考文獻】





    自序



      我對推理的認識,毫無意外地從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開始。



      幼年時閱讀和消磨時間幾乎畫上等號,那也是一個甚至連「謎」、「殺」、「推理」、「死亡」的字面意義都尚不了解的年紀,文化中心圖書館的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書冊封面總是皺皺爛爛的,大多無法外借,我一本本的翻閱完全集,卻也毫無意外地過目即忘。



      對於推理,恐怕是名偵探柯南和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這兩部動畫最令我深刻。我猶記得對黑衣人面孔的邪笑、血腥的畫面、屍體僵硬而詭異的面部表情所感到驚懼而噩夢頻頻,回想起來,推理似乎沒有帶給我太多的「樂趣」,它對我的意義,可能只是增強了我對恐怖的認知。



      到了大學,我把研究興趣放在明代的戲曲理論,對現當代的閱讀極少,更不用提推理小說。直到大三選修了「大眾文學」,這門課由黃宗潔老師授課,我仍記得期末時我繳交了一份書評,寫的是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的《屠宰場之舞》。那時豈有什麼古典推理、冷硬派、本格……的概念,但書裡的那句「我們從古至今都一個樣,沒有變得更好,也不會變得更好」卻隱隱地使我覺得哀傷,以及恐懼。



      人性的惡意固然成為噩夢的各種素材,但經過這些之後,我們身處的環境、社會、世界,是不是真的遠離那樣的惡意,或者其實,並不會變得更好?



      進入研究所後,我原在中文所繼續明代的研究,因緣際會下轉入華文所就讀,原本做的是性別與身體,直到後來同樣在黃老師於研究所開設的「城市與大眾文學研究專題」中,再次遇見「推理」。



      然而這次,打動我的並不是歐美或日本的推理,而是台灣本土推理。



      林佛兒的〈東澳之鷹〉,是我這輩子所閱讀的第一篇台灣推理小說,那時我用了兩週的課程討論時間,提出「東澳」在推理敘事中究竟能不能置換的問題,老師並未阻止我的多言與反覆,反而鼓勵我朝此面向持續閱讀與觀察。



      或許,這才是我與推理正式的相遇。



      台灣推理文學的研究,一直都是當代台灣文學研究中比較闕如的一塊,前行研究者如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的陳國偉教授,對二OOO年後台灣新推理作品的閱讀與分析,是現存相當重要且極具創發性的成果。



      本書原為我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研究所就讀時提出的畢業論文,其寫作受到前行研究的啟發甚多,並嘗試將論述的焦點,凝聚在「本格復興」前的台灣推理小說創作之中,透過「在地性」的視角,嘗試對「台灣推理」中自然隱含的地理空間與地域性特質,進行理論化的探論。



      作為一個起初對歐美推理幾乎毫無概念,直接選擇台灣本土推理作為研究範疇,卻又沒見過幾篇作品的研究者,完成這本書其實相當惶恐,卻也因大量的閱讀,感到前所未有的樂趣與滿足。在其過程中,尤其感謝黃宗潔教授的指導,每次與老師討論議題,都能開啟不同面向的思考;也感謝東華大學華文系吳明益教授、李依倩教授、楊翠教授、劉秀美教授、元培科技大學應英系林宛瑄教授的悉心指正與提點,以及東華大學中文系吳冠宏教授、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彭維杰教授為我作序,幾位教授不僅提供寶貴的意見,更給予我許多鼓勵與支持,使這本書最終的呈現得以更加完善。



      於撰寫過程中,亦感謝台灣推理作家呂仁先生慨允提供重要的研究資料與文本。也謝謝家人無條件的支持,以及彥宇和所有至交好友的陪伴。



      我在東華已近第十一個年頭,特別感謝東華大學中文系、華文系的優秀教師們,徜徉在老師們的知識講授與引導,更豐植自我的學術能量,同時也謝謝秀威出版公司提供出版機會,伊庭、書豪、加宜的費心協助。學術研究的道路本是不易且漫長,學位論文的出版,雖然不見得具有什麼特殊的價值,但也希望通過此途徑,砥礪自己持續進行學術研究,嘗試開展出更好的成果,對學術界有些許貢獻。




    民國一○四年九月

    花蓮 壽豐 吳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