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一帶一路:全球發展的中國邏輯

一帶一路:全球發展的中國邏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612315
馮並
高寶
2015年11月25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3612315
  • 叢書系列:RICH致富館系列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RICH致富館系列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觀念/趨勢


















    或許我們還有空間迴避一個中國的尖銳

    但已經沒有空間迴避一帶一路的迫切





    第一章 繼往開來? 前所未有的全球經濟發展戰略

    繼往開來前所未有的全球經濟發展戰略

    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戰略

    絲路的歷史和現實魅力

    跨大區域經濟合作現象

    規避和消解「全球風險」



    第二章 走出國門? 中國國內經濟模式的全面轉變

    走出國門國內經濟模式的全面轉變

    中國開放的4.0全球市場版

    實現百年強國夢

    中國企業「走出去」

    中國資本「走出去」



    第三章 合作共贏? 扭轉經濟「逆向全球化」走勢

    合作共贏扭轉經濟「逆向全球化」走勢

    走出「逆全球化」樊籬

    全球化的「不均衡」陰影

    在共同擔當中謀求世界穩定



    第四章 絲路走向? 跨大區域經濟優勢互補

    絲路走向跨大區域經濟優勢互補

    全面復蘇的中亞綠洲絲綢之路

    潛力巨大的北方草原絲綢之路

    極具戰略意義的西南絲路

    世界經濟在海上絲綢之路交匯

    海上絲路與「南環經濟帶」



    第五章 初戰告捷? 「一帶一路」戰略初見成效

    初戰告捷「一帶一路」戰略初見成效

    新絲路凝聚力來自合作成果

    能源貿易新版圖

    穩步升級的自貿區建設

    資金融通放大資金流

    關於「亞洲世紀」和「下一個中國」

    中美經濟合作的可能與必然





    作者序



      1980年代之前,我在西北地方工作了較長的時間,對絲綢之路的各種資訊比較關注,工作之餘,對古絲綢之路的歷史資訊和現實狀況都有興趣獵涉和觀察。儘管那時身居大漠中古絲路上的一個小小的城鎮,考察和吸取資訊的範圍很小,但也還是盡力收集有關的資料。



      記得在80年代中期,新疆與陝西、甘肅的出版部門分別組織了有關絲路的研究叢書,陝西、甘肅多著眼於漢唐絲路研究,新疆則全方位地從西北的草原文化和西南的石文化與圖騰文化角度,推出許多學術著作。在此同時,他們也出版了西方早期「探險家」的系列記述作品,如斯文•赫定發現樓蘭和他在羌塘探險的自述等等。這些書籍過去都被視為西方「探險家」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一種紀錄,能在中國再次翻譯出版,是與中國改革開放的背景分不開的。當時西部的交通十分不便利,人們只能從間接得來的資訊中認識西部輝煌的過去和夢想著西部新的復興。後來我從事經濟類新聞工作,范長江的經典新聞通訊集《中國的西北角》也就成為必讀之書。



      閱讀這些考察論文和寫實作品,你可以感知一個世紀前羅布泊的真實存在和那時的生態環境,也能夠感知古絲綢之路的壯闊,而不完全是被人視為畏途且難以想像的艱難跋涉。這應當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對絲綢之路的研究和引起關注的一次熱潮,又或是人們從歷史上關注絲路的一股認識的衝動,但整體概念還停留在對歷史文化的認識上,尚未脫離文化考察和歷史考察的階段。絲綢之路研究在1990年代初開始進入了新的階段,也就是現實經濟活動階段,而這種現實經濟活動的焦點就是西部大開發。而在西部大開發拉開布幕之前,則是對「第二座歐亞大陸橋」的研究。



      人們對西部的關注,必然要伴隨著對絲綢之路的關注,從而關注與絲綢之路有著必然關聯的「第二座歐亞大陸橋」。西部大開發與「第二座歐亞大陸橋」的延伸,為人們打開了絲綢之路研究更為開闊的歷史視野和現實視野。人們不再是只從二十四史和世代交替的文獻資料裡翻閱一些人盡皆知的史實,或在歷史文化的領域裡尋覓,或在歷史風情中緬懷中華民族輝煌的過去,而是開始了區域發展中文化因素的各種分析和探尋,或者把絲路文化作為一種經濟資源,推動西部經濟發展。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成為那段時間裡絲路研究比較常見的形式。至於古代絲綢之路作為一種曾經在昨日世界裡長時間大範圍跨地域廣泛發生,並對世界文明發生根本影響的超地緣經濟技術與文化交流現象,蘊含著什麼樣的歷史能量,對中國的未來和對世界的未來還會產生何種深遠巨大的影響?誰也沒想過這個問題,也很難想到。



      或許可以這樣說,就學術界而言,對於絲綢之路的研究和認識大致上已經經過了兩個階段。



      一是古代絲路的歷史學階段。較早著有《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蘇州大學教授沈福偉在其〈絲綢之路與絲路學研究〉一文中提到:「絲路學是20世紀才問世的新學問,也是涵蓋了文化、歷史、宗教、民族、考古等人文學科,以及地理、氣象、地質、生物等自然科學,匯集了眾多學科、綜合研究多元化的學問。」這種研究最早起源於國際,很快影響到絲綢之路的東方故鄉,出現了持續不斷的熱潮。



      絲綢之路研究中,過去較偏重人文和歷史,偏重於歷史的經濟和現實的旅遊經濟,這是無可厚非的。沒有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既不能達成中國境內和國際上的人文共識,也難以談到絲綢之路復興的地緣基礎和文明交流傳統,但這只能找回對輝煌歷史的自信,對現在與未來的共同發展走勢尚未有十分的把握。



      第二個階段是1990年代初,現代鐵路交通與物流專家提出了「歐亞大陸橋」運輸問題,開始跳出純學術研究和純文化研究的範圍,進入「大陸橋」運輸與物流研究階段。這個階段始於1990年9月12日中國北疆鐵路與蘇聯土西鐵路的接軌。中國北疆鐵路與蘇聯土西鐵路的接軌被稱為「新亞歐大陸橋」貫通,也被稱為「第二亞歐大陸橋」。一些學者提出「開創陸橋經濟新時代」和「第三亞歐大陸橋和亞歐合作」的論點,絲路經濟便以「大陸橋」的陸上運輸形態開始進入區域經濟學家和物流專家的視野。



      所謂「大陸橋」,原是地理地貌概念,泛指連接大陸的海中島嶼與地理走廊。用「大陸橋」來描述跨洲和跨洋鐵路則是在1950年代之後,因為那時出現了橫貫北美大陸的跨洋鐵路和60年代末蘇聯修建的西伯利亞鐵路。「第二條歐亞大陸橋」和陸橋經濟觸及了跨國物流產業發展合作的研究範圍,甚至也成為西部大開發最初的呼籲。



      那時我在經濟日報社擔任評論部主任,先後寫過關於東南沿海開放的系列解釋性新聞評論〈大戰略〉和〈大陸橋〉,算是關注西部開發的開始。但那時對西部開發還停留在產業梯度轉移的舊理論上,認識和研究並不能直擊到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經濟共同發展的歷史要求與本質,更不能直擊到基於地緣經濟規律基礎上的絲路發展。對絲綢之路相關資訊的閱讀,只當作是一種文化背景,對大陸橋的思考也只能說是絲路重新進入現代國際經濟生活的一個朦朧的、零碎的、甚至是幻想式的模糊感知。



      絲綢之路,一個在世界經濟史和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永遠閃亮的名字,究竟是輝煌的過去還是未來的繁榮?的確,絲綢之路曾經是一個歷史概念,因此引起大量中外學者的探尋與研究,並由此形成了熱極一時的「絲路學」。



      就陸上絲綢之路來講,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起伏,榮辱更替,過去曾是無可替代的歐亞大陸間的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通道,是當時世界夢想的中心舞台,承載起數之不盡的歷史內容和資訊。研究絲路的歷史,你可以說它是絲綢之路,也可以說它是彩陶之路、瓷器之路、青銅紅銅冶煉技術之路、鐵器之路、茶馬與車騎之路、火藥紙張印刷術科技傳播之路、農牧業產品基因交會之路、文化和不同國家民族的文明理念交流之路,還可以說它是民族遷徙、民族融合和亞歐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之路。在中國的歷史上,絲綢、瓷器、茶和馬匹是流通其間的四種大規模交易產品。交易鏈最長的是絲綢,處於價值鏈頂端的也是絲綢,這就是李希霍芬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絲綢是一個重要的貿易符號,而且是有生命的貿易符號。它代表著亞歐貿易很長一段時期的繁盛與繁榮,也代表未來亞歐與世界貿易的進一步繁盛與繁榮,在新的生命週期裡再次復興。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哈薩克,他在阿斯坦納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從古絲綢之路留下的寶貴啟示裡第一次明確指出,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完全可以成為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共用和平、共同發展的新的絲綢之路。他闡明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本特質: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緊接著他又在上海合作組織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正在協商的交通便利化協定,將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中國願和各方積極探討完善跨境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路。



      為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造福沿線人民。時隔一個月後,他又在訪問印尼時進一步提出了共同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發展構想作為一個極其重大的發展戰略,作為一個來自世界文明發展源頭深處,並將對中國、對世界、對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和未來世界和平發展、共同發展產生重大歷史影響的戰略思想,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一帶一路」發展構想的提出不僅象徵著絲路發展再次復興,絲綢之路再次成為連接亞、歐、非和東西方經濟文化聯動發展的紐帶,也充分體現了東方發展的戰略智慧。「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構想提出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就引起世界沿線國家的廣泛共鳴,共商、共建、共用的和平發展、共同發展理念不脛而走,沿線五十多個國家回應參與,並與他們各自的發展戰略積極對接,成為一種共同的戰略取向,形成一種活潑的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實踐,這是空前且罕見的。



      「一帶一路」發展構想甫一問世,就成為當前世界最具影響力、最有操作前景的發展戰略理論,成為中國和沿線國家地區共同發展的共同地緣經濟財富和推動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的重大理論創新,這同樣是空前和罕見的。



      這不僅是因為絲綢之路承載著文明發展的市場傳統,也基於地緣經濟規律的一種永恆,這種永恆並不會因為「地球村」的出現就會發生改變,相反地還進一步拉近了互動的距離,拉近了人們審視過去、面向未來的視野。在這條歷史悠長的絲路上印滿的不僅是對中西經濟、文化和文明交流的記憶,還會印滿具有巨大可逆性的現實經濟發展的印記。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入了新的關鍵階段,中國的發展也進入經濟轉型的新常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舉重若輕,熔鑄古今,面向未來,對中國與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戰略貢獻。

    中國有句諺語說:「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亞洲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誰也不可能「單打獨鬥」或「獨善其身」,也不會是「零和博弈」,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深度合作,才能產生「一加一等於二的疊加效應」,甚或「二乘二等於四的乘數效應」。



      在這裡,地緣問題其實是「地利」,而「地利」之利,不僅在於認知,更在於蓄勢待發中的通盤謀劃。在人們的常識裡,大多都知曉地球上曾經存在過一條影響到人類文明發展的絲綢之路,但未必想得到,這條絲綢之路在未來還要深刻地影響到世界的發展軌跡,影響到世界經濟技術文明的繼續提升。



      從歷史認知到現實實踐,是思維與思想的區別。一個經歷過「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首次出現了一個全面完整和成熟的經濟發展戰略,看似偉大不凡,其實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必然結果。這是認知與實踐的「常青樹」上結出的果實,樸實無華,帶著昔日泥土的芳香,卻又像戈壁灘上千年不倒的胡楊樹,根深葉茂,更像是西亞與歐洲花園裡的「無花果」,在平實的思維枝幹的尖端上凝結出一種跨時空的東方智慧。



      「一帶一路」發展構想不只是一個理論,而且具有深厚的內容與內涵。平等互利、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其靈魂,共商、共建、共用是其追求,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這五個通則是其方法論。因此,具有簡單易懂的可操作性。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從經濟合作布局到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合作程度的經濟夥伴關係,從自貿(自由貿易試驗區)談判到專案合作,從貿易到投資,從金融合作到新的國際金融機構的籌備,成果巨大,尤其在第二十二次APEC領導人會議在北京舉行期間,中國啟動了亞太自貿區路線圖,這其實也是「一帶一路」發展的新進展,顯示了「一帶一路」發展的影響力和巨大的能量。



      「一帶一路」發展構想也使「絲路學」進入現實的跨大區域經濟發展實踐與地緣經濟戰略學階段。圍繞「一帶一路」,中國全新且全方位的絲路發展戰略學開始出現,並成為多種國內和國際發展戰略中的核心戰略。這個核心戰略扎根在傳統文化的土壤裡,樹冠與枝葉伸向世界,視野開闊,澤被全球,打破了近代西方戰略學,特別是形形色色的地緣政治學說話語系統「霸權」的一統天下,是奠定中國與開發中國家發展話語權的重要基石。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具有三個明顯繼承性的傳統特徵,即和平性、平等性和包容性;也具有三個新的特徵,即通透、開放與軟硬實力渾然一體、緊密結合。這些特徵貫穿了發展的硬道理,統領多種戰略研究,形成更明確、更具戰略自信和更具普世價值的發展戰略體系。



      對絲綢之路的戰略理論研究,目前是理論落後於實踐,有些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需要系統開展。筆者研究水準有限,對「一帶一路」構想學習理解尚淺,能夠藉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組織出版「中國國際戰略叢書」的機會拿出來與讀者交流,多少有些不揣淺陋,一些觀點也難免會有偏頗之處,希望能夠?磚引玉,也歡迎批評指正。是為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