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知名作者彼得.艾克洛伊德(Peter Ackroyd)在《倫敦史》(London: The Biography, 2000)裡面所說,早在一八八○年代就有人用「深淵」(the abyss)一詞來描繪倫敦東區;可見這種說法並非本書作者傑克.倫敦自創,而另一種常見的說法則是「悲慘世界」(the nether world原指地獄)。
所謂的「東區神話」─也就是把倫敦的東區描寫成一個外國人群聚,鴉片煙館林立的可怕地方─其來有自,最早在一八一二年英國散文大家湯瑪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發表〈論謀殺〉(On Murder,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ine Arts)一文時,就已經把東區描寫成最混亂、最危險的地區,流氓群聚。後來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發表於一八九一年的福爾摩斯探案短篇故事裡面也有一篇〈歪嘴的人〉(The Man with the Twisted Lip),即以東區為背景,最大的特色就是對於鴉片煙館的描寫。
而讓「東區神話」獲得真實根據的歷史元素,當然就是發生於一八八八年夏末到秋初,轟動全世界的「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奇案,倫敦東區白教堂地區(Whitechapel)的多名女性(都是所謂的性工作者)遭人開膛剖肚,一時之間東區居民人人自危。開膛手傑克奇案未曾偵破,留下百年謎團,也成為「東區神話」的一個主軸。
美國記者的英國社會紀實
傑克.倫敦是來自舊金山的美國小說家、散文家兼記者,本名約翰.葛瑞菲斯.錢尼(John Griffith Chaney),他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來自於曾經寫過《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 1903)、《海狼》(The Sea-Wolf, 1904)、《白牙》(White Fang, 1906)等與動物有關的知名小說作品,而且許多作品也都有中文譯本問世,因此台灣讀者對他並不陌生,有興趣者可以參考中國石家莊的河北教育出版社在一九九九年推出的《傑克.倫敦文集》(全書共十二卷),收錄的作品相當完整,第十二卷也收錄了這一本《深淵居民》的較早中譯本。
傑克.倫敦的《深淵居民》發表於一九○三年,全書以描寫英國貧民生活為主題,在傑克.倫敦之前其實已有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共產主義思想大師馬克思的摯友兼金主)曾於一八四五年出版以德文撰寫的《英國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England),揭露出曼徹斯特工人階層的慘況。恩格斯的作品是十九世紀社會主義式社會學研究的經典,他曾經在一八二二到二四年之間住在曼徹斯特,對當地社會有許多近身觀察,寫書的時候也把利物浦市囊括進去,使用了許多二手資料。
《深淵居民》出版三十年後,英國小說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也出版了一本《巴黎.倫敦流浪記》(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 1933),據說他在青少年時期就曾讀過《深淵居民》一書(他也剛好出生在《深淵居民》出版的那一年),受到傑克.倫敦啟發,因此也把他在倫敦東區流浪時的見聞寫出來,而且由於他跟傑克.倫敦一樣信奉社會主義,《巴黎.倫敦流浪記》一書一樣也是充滿各種強烈的社會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