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天朝墜落的18個瞬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7477
吳燕
遠流
2015年12月30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3277477
叢書系列:
實用歷史叢書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實用歷史叢書
分
類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通史
同
類
書
推
薦
白話本國史
長城內外: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戰爭與和平
笑談中國歷史(二版)
【讀出歷史的內心戲1+2套書】(二冊):《讀出歷史的內心戲1》、《讀出歷史的內心戲2》
讀出歷史的內心戲 2:七大主題解剖中國史千年變局,全景式重建時空,串起事件與人物的立體脈絡
內
容
簡
介
一葉知秋。
歷史的情形大抵相仿。隨著時光流逝,斗轉星移,過往那些人、那些事像秋葉,標記著關於季節的訊息。也許我們很難說清楚究竟誰才是秋天的第一片落葉,但卻可以從第二片、第三片落葉中嗅到些秋天的氣息。
本書作者宛如化身為一位攝影師,穿梭時間與空間,擷取角度、切換鏡頭、按下快門,將十八片秋葉由歷史這棵樹上靜靜飄落的瞬間記錄下來。從兩個男人──康熙皇帝與路易十四嘗試交流接觸,當時的中國與西方幾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到兩個女人──慈禧太后與維多利亞女王權傾天下,卻在世紀之交遭逢一辱一榮的不同命運,此時西風早已壓倒東風了。這十八個歷史實例,前後跨越二百餘年(一六八八∼一九○○),而且放眼整個世界,或以人物、或以事件、或以文化成就、或以制度沿革、或以軍事體系、或以科學發明、或以思想觀念為對象進行比較,客觀地呈現出中華文明落後於西方的前因後果。其中慘痛而深刻的歷史教訓,值得今人銘記與反思。
目
錄
《實用歷史叢書》出版緣起
前言
?
第一篇? 盛世下的危機
「巨龍」和「太陽」的相遇
──康熙皇帝與路易十四
愛芭蕾的國王與愛科學的皇帝�東西目光的對接�「國王數學家」成了皇帝的洋老師�連接東西方的紐帶�在近代科學的起跑線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科學的不同命運
──蒙養齋算學館與法國科學院
科學團體崛起的年代�法蘭西科學院的誕生�蒙養齋算學館的開館�《律曆淵源》的編纂�法國科學院的興盛�蒙養齋的消失�命運的回聲
兩份地圖的滄桑
──《皇輿全覽圖》與《法國地圖》
卡西尼與法國地圖�康熙也要新地圖�在山水之間測量�地球的形狀�祕藏深宮的地圖
?
第二篇? 騰飛與蹣跚
西邊日出東邊雨
──法國啟蒙運動與清朝文字獄
識字帶來殺身之禍�呂留良與曾靜�《大義覺迷錄》的奇特命運�思想家輩出的年代�投向舊制度的第一顆炸彈�「他教導我們走向自由」�讚美理性,讚美自然�寬容與專制
吾土吾民,彼土彼民
──「攤丁入畝」與圈地運動
一道大難題�持續了百餘年的「攤丁入畝」�「羊吃人」�截然不同的君王�意外的結局
同一片星空下
──望遠鏡與中西天文學
改曆之爭�越看越遠的望遠鏡�發現迭出的時代�八件天文儀器�一鏡之隔,兩個世界
盛世修典的背後
──《四庫全書》與《百科全書》
「盛世修書」為哪般�法國大革命的「兵工廠」�「邁向哲學的第一步,就是懷疑」�「盛世盛事」�編纂與禁毀
通商還是覲見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事件
自信的外交官�禮儀難題�互惠還是恩賜�不尋常的儀式�「此事斷斷難行」�無奈的離去�祖功宗德逮遙瀛
權力的交接
──乾隆禪位與華盛頓卸任
「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解甲歸田的總司令�拒絕黃袍加身�「選舉告終之時,即暴政開始之日」�堂堂正正地告別�清人眼中的華盛頓�健康的皇帝,民主的總統
?
第三篇? 落後就要挨打
不對稱的較量
──洋槍洋砲與大刀長矛
冷兵器對決洋槍洋砲�接踵而至的失敗�從領先到落後�買得來的武器�買不來的士兵�有了洋槍洋砲之後
速度的競技
──電報與八百里加急
「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科學上的兒童」�「行轅正午一刻」�「用兵之道,神速為貴」�「不敗而敗」的背後�最後的結局
夢在仲夏之夜,頹於廢墟之間
──水晶宮與圓明園
一個巨大的「玻璃罩」�「仲夏夜之夢」�「萬園之園」圓明園�火燒圓明園�新水晶宮的興衰�盛衰的見證
?
第四篇? 無奈的學習
黃鵲振翅傲東方
──「黃鵠」號與「大東方」號
著迷於蒸汽船的人們�「啊,上帝,那玩意兒真開動啦!」�那些跑在長江上的外國船�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黃鵠」首航�超越造船極限的巨輪�沒有乘客的「海上浮城」�意味深長的省略號
相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
──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
《海國圖志》的不同際遇�「師夷長技以制夷」�外面的世界很精采�強國先強兵�一個時代的縮影
在知識的岸邊
──《化學鑒原》與元素周期律
從利瑪竇到湯若望�叩開一扇窗�引進西學的「翻譯館」�值得稱道的「化學善本」�落地生根的洋名詞�愛擺弄卡片的化學家�元素周期表的誕生
一海之隔的距離有多遠
──中日兩國的留學之路
為圓一個夢�萬里投荒赴花旗�興國必先興教�在傳統與西化之間�未能「結果」的「花」�起起落落之間�無奈之下的學習
蒸汽時代的艱難爬行
──鐵路在中國的曲折命運
風馳電掣的「火輪車」�一個值得書寫的時刻�蒸汽時代的賽跑�歐美,疾馳在蒸汽動力至上的新時代�鐵路來到了中國�重金買回的「廢鐵」�艱難的爬行�別有用途的「玩具」
兩個女人的時代
──慈禧太后與維多利亞女王
「日不落帝國」的女王和東方帝國的太后�輝煌的年代�「一人慶有,萬壽疆無」�逃亡之路�繁華或落寞
序
前言
秋天來了。
幾次冷空氣過後,北方變得涼快起來。某個雨後的傍晚,站在窗邊時忽然意識到往日裡熱鬧異常的蟬鳴消失不見了,只有蟋蟀的叫聲在空氣裡飄散,單調,落寞,冷清。蟬聲就像秋葉,忽然在人們注意不到的某一天就鬧上枝頭,又在人們意識不到的某一天悄然退場,留下一季的記憶和關於下一個季節的許多盼望。
一葉知秋。
但是幾乎沒有人會知道某一個秋天的第一片秋葉究竟是何時落下的,就像幾乎沒有人了解蟬鳴究竟是在哪一天消逝,又在哪一天響起。在我看來,歷史的情形大抵相仿。
時間流逝,歷史過往,就像一座從古至今一直延伸著的舞台,承載著太多燈火輝煌與繁華散盡,交織著太多掌聲喝采與黯然離場,顯赫、聲名、悲壯、榮光、淒然、清冷,如此種種雜糅一處,令浸沉於其中的人著迷。那些人、那些事像秋葉,標記著關於季節的訊息,也許我們很難說究竟誰是秋天的第一片落葉,但卻可以從第二片、第三片落葉中嗅到些秋天的氣息。
我們曾有熱愛科學的君主--康熙大帝,當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沉醉於舞蹈以致因練舞過度而暈倒時,康熙則在向傳教士學習如何使用天文儀器;但是時光流轉,當光學望遠鏡向西方的天文學家呈現更廣闊的夜空時,大清國的欽天監官員所使用的依然是沒有透鏡的天文儀器。
十八世紀中國的《皇輿全覽圖》曾被李約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評價為「不但是亞洲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然而,當這份地圖在法國出版並成為法國人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的時候,在大清國,它卻多年處於嚴格保密的狀態,作為密件深藏於皇宮,沒有進入內廷資格的人根本無緣一睹。
一八四○年,當大清帝國的士兵不得不以大刀長矛對決洋槍洋砲時,戰爭的結局似乎是不言而喻的。早在二百年前,歐洲就已經進入火器時代。而十九世紀的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則為新式武器在戰鬥中的資質蓋上了合格的印鑒。然而,最早發明了火藥的古老帝國卻依然流連於冷兵器時代。
當中國人自己研製的第一艘蒸汽輪船成功下水,洋務派代表人物曾國藩曾歎曰:「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但是當蒸汽動力、船運交通縮短了世界的距離的時候,中國的「黃鵠」號輪船卻長期擱置於碼頭,在年深日久的浸泡中漸漸銷蝕,漸漸腐朽。
一水之隔的日本以教育改革與軍事改革而走上了富國強兵甚至軍事擴張的道路,而大清國的官派留學生們卻在剛剛領略過外面世界的精采之後便被匆匆召回,而三十年的洋務運動則在一場殘酷的戰爭中化為泡影。
……
十八個瞬間就像十八片秋葉,當它們從歷史這棵樹上靜靜飄落,秋色便又濃了一分。它們未必是秋天的第一片落葉,但當我們靜靜地翻閱這十八個瞬間,卻分明從那裡感受到了秋天的頹敗,察覺到冬天的顏色。
面對歷史,能做的並不僅僅是扼腕痛惜,就好像走在秋天並不只有落寞傷感。每一次慘敗之後都會有痛定思痛的清醒,每一座廢墟上都會生長出春風吹又生的希望。所以我們需要回首歷史,定格瞬間。
回首,不是為了懷舊,而是為了銘記與反思。歷史已經過去了百年,當中華民族已經走上偉大復興之路時,這種銘記與反思無疑是我們最需要的,因為悠遠的歷史、古老的文明,原本就是成就未來的財富。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