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好想睡覺的小兔子(附贈全球獨家閱讀輔助手冊)

好想睡覺的小兔子(附贈全球獨家閱讀輔助手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64469
卡爾-約翰.厄林
幸佳慧
如何
2016年2月01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1364469
  • 叢書系列:HAPPY FAMILY
  • 規格:精裝 / 32頁 / 18.2 x 25.7 cm / 普通級
    HAPPY FAMILY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一位心理學家的自費出版,卻締造了無數孩童安然好眠的奇蹟。

      ★40國火速買下版權!穩踞美洲、歐洲、亞洲各國銷售總冠軍!

      ★幸佳慧詳解導讀:這書到底為什麼會有用?揭開神秘面紗

      ★哈克、許皓宜心理學專業推薦


      

      只要聽了這故事,再難睡的孩子,也能酣然進入夢鄉!

      《好想睡覺的小兔子》描述小兔子晚上睡不著,決定去拜訪世界上最了解睡覺的呵欠叔叔。旅途中遇上了愛睏蝸牛、重眼皮貓頭鷹等。書中寫道「慢慢的呼吸」「緩慢而平靜」「就像一片樹葉,慢慢的往下飄到地面上」「你現在就快要睡著了」。書中出色的運用了催眠語法、讓人放鬆身體,並加強了孩子的安心感。

      

      史上第一本!具有「心理學基礎」的睡前書,有效口碑從世界各地不停湧現!

      現代孩子多在室內成長,每天接受各種聲光刺激,即使倦了,不停轉動的小腦袋,也沒辦法停下,輕鬆入睡。就科學觀點解釋,是腦內不同部位遇到了整合的困難。哄睡,常常是一場又一場的消耗戰!

      

      作者厄林也是一位為孩子睡眠問題困擾的父親。他以心理學和語言學為基礎,仔細推敲「如何暗示孩子進入想睡的氛圍」而編寫成這本書。書中處處隱藏著指導語,爸媽有時得加強語氣,有時候要輕聲細語,有時候還要加上動作。導讀人幸佳慧這樣比喻:「猶如引導一艘進港的船,安心下錨。」難怪不用唸完一本書,孩子就安然睡著了。

      

    本書特色

      

      1.今年最讓人跌破眼鏡的自費出版奇蹟

      一開始由瑞典心理學家厄林自助出版的兒童繪本,短短幾頁卻擁有強大的「催眠」效果,讓家長嘖嘖稱奇。美國知名出版藍燈書屋火速與他簽下版權,賣出40國版權!

      

      2.歐美總冠軍,媲美《祕密花園》的黑馬話題之作

      不管是歐洲、美洲或亞洲的有效口碑都不停湧現,世界各國銷售成績斐然!

      

      3.台灣版,特別附贈全球獨家閱讀輔助手冊

      •專業導讀:這真的會有用嗎?半信半疑的你,聽幸佳慧的分析,揭開此書神秘面紗。

      •試用Q&A:該怎樣使用呢?大家常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名人推薦



      ∣諮商輔導博士•哈克、心理諮商師•許皓宜紛紛推薦∣

      入睡這件事,正好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界,意識正逐漸模糊退位,而潛意識開始漸漸接管而啟動舒服的睡眠。因此,當我們說著睡前故事時,其實正好是一邊和意識說著再見,另一邊正在和潛意識說哈囉。本書的精心設計,讓唸著故事的人,即使沒有嚴格的潛意識語言訓練,都可以因為有粗體字和斜體字的提醒,而進入很靠近潛意識流動的狀態。  

      這樣有節奏的使用入睡暗示詞,唸著唸著,聽著故事的人,很自然的會在溫柔的氛圍裡,進入安心入睡的狀態。  

      哈克(本名黃士鈞,諮商輔導博士,著有:你的夢,你的力量)

      

    讀者好評

      

      我的女兒四歲了,在我唸這本書的前三頁就睡著了。這是我第一次唸《好想睡的小兔子》,這非常令我訝異!-美國•坎培斯太太

      

      我想要謝謝你們,以前我都要花兩小時讓兩歲半的女兒入睡,唸這本書後,每晚都在10分鐘內睡著了。-日本•進藤媽媽

      

      我5歲多的孩子每天都要耗到11點後才睡。今晚9點,我才念一半,孩子就睡到打呼!-英國•謝爾的爸

      

      相信許多臺灣的爸爸媽媽,也一定躍躍欲試,想看看這本書的「催眠」功力,到底有多強!





    推薦序

      

    睡前故事,是和意識說再見,也和潛意識說哈囉的過程 哈克(本名黃士鈞,諮商輔導博士,著有:你的夢,你的力量)


      

      拿到這本可愛的書,一隻想睡覺的兔子,臉上泛起了一抹微笑,我心裡想著,哎呀,真好,終於有這樣細緻創作的文字聲音作品誕生,可以陪伴孩子,甚至陪伴想睡但沒有能夠馬上睡著的朋友們入睡了!

      

      這本書的使用指南裡,特別提到了書裡的出現的兩個特別的字體:粗體字和斜體字,這樣的設計正好和我自己這十五年來帶領潛意識工作坊時講義裡的設計,完全一模一樣。入睡這件事,正好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界,意識正逐漸模糊退位,而潛意識開始漸漸接管而啟動舒服的睡眠。

      

      因此,當我們說著睡前故事時,其實正好是一邊和意識說著再見,另一邊正在和潛意識說哈囉。粗體字,是提醒唸著故事的人這時候要用強調語氣來唸;而斜體字,是標出讓緩慢而平靜的聲音好好傳遞的時機。這樣的精心設計,讓唸著故事的人,即使沒有嚴格的潛意識語言訓練,都可以因為有粗體字和斜體字的提醒,而進入很靠近潛意識流動的狀態。

      

      書裡的故事,結構簡單又易讀,裡頭的暗示詞很有韻律的每隔幾行字就會浮現眼前,像是:

      

      ……兔子媽媽說:這個,肯定能幫助你們入睡。

      

      ……小兔子哈利一路上都在回想呵欠叔叔以前怎麼幫助他的事。他會用他神奇的咒語和神奇的睡覺魔粉,讓哈利和你入睡……

      

      這樣有節奏的使用入睡暗示詞,唸著唸著,聽著故事的人,很自然的會在溫柔的氛圍裡,進入安心入睡的狀態。我自己常常在睡前,講很類似這樣的故事給兩個女兒聽,有時候我會覺得,唸著這樣的小故事,似乎也會呼喚出照顧者原本藏在忙碌生活後頭的一絲暖意。

      

      和潛意識說話,沒有很簡單,同時,也沒有真的很難。溫柔的心、願意又安心的呼吸、緩慢平靜的聲音,如果這些都在了,又配上書裡充滿勾引入睡的暗示詞,我猜,會有好多人因為這樣,而成了陪伴孩子或伴侶入睡的溫暖達人。

      

    導讀

      

    猶如引導一艘小船安心進港下錨 幸佳慧


      

      哄睡,一場儀式,或是一場頭痛的戰爭

      

      你或許和我有一樣的觀察,這些年我親身看到我親友在處理家中幼兒睡眠的工作上,花了很多心神與時間,他們經歷一天冗長的職場或育兒工作,夜幕降臨後卻仍不能喘息,緊接著餵食、洗澡、陪玩,還得全面備戰「哄孩子睡覺」。

      

      說「備戰」不為過,我注意到有些父母對於外來干擾的訪客或難以掌控的活動會很敏感,甚至感到焦慮或困擾。慢慢的,我理解其原由,因為他們一天所剩的精力只能拿來專注在讓孩子快睡覺這件事上,他們得保障這件事的順利,要不然,沒睡好睡飽的孩子會啟動一連串的連鎖失序,結果全家人都會遭殃。

      

      「建立睡覺環境、培養入睡情緒」這工程有時一弄,慢則兩、三個小時,快也要一、兩個小時。從「睡覺時間到了」下達口令算起,喝奶、說故事、就位、關門、點小燈、隔絕雜音、放睡覺音樂、輕柔拍打孩子等。整個過程猶如一場巫婆巫師的作法或神聖儀式。父母得戰戰兢兢關照全場,確保所有環節都在軌道上。

      

      我曾經幾次不小心誤闖或打斷此種神秘儀式,當下我從幼兒的父母反應,立即感受一股冒犯神祉、觸犯禁忌的良心譴責。這種經驗因此引發我的同情,也讓我對當代育兒現象產生好奇的觀察。環境改變,孩子的好動需求無法被滿足

      

      後來,我讀到不少研究,聚焦探討人類的生活型態因社經結構改變,直接或間接地在兒童行為與心理上所造成的影響。以前的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比例高、時間長,他們可在街道公園裡自由玩耍、自在交朋友、生活加工食物少、環境污染低、刺激的電視電子產品少、對人的信任度高……但近代社會已失去這些條件,造成兒童生活方式的大幅改變。

      

      孩子不能想玩樂就外出,他們好動的需求不被滿足,只能一直待在室內接觸大量聲光刺激的媒體,此等和過往迥異的生活模式,都被研究者連結到兒童在心智發展、行為、情緒、特質,甚至疾病等面相的關聯,並提出警告性的建議,其中現代兒童的睡眠時間減少與品質變差,也常成為醫學研究上的關注項目。現代父母面對處處潛藏危險的生活環境,心理上必然有教養焦慮。即使是嬰幼兒,也會從父母的言語或肢體表現中接收這種緊張與不安。想想,幼兒在四處都被規範「這個危險、那個不行」的壓抑下,卻又感受環境裡有相對多的新鮮刺激與吸引物,要叫小小的身心如何化解這種矛盾衝突,又要叫他們如何獲得平衡?結果是大人小孩交互負面影響。

      

      發展心理:不斷地重新接線

      

      瞬變的環境帶給現代人許多壓力與發展的變因,幼兒腦部發展也因不同的外在環境與互動模式,被寫入了不同以往世代的程式。然而,神經科學、發展心理學也不斷安慰我們,除了環境,還有很多基本的東西如孩子聽到的音樂、關愛的感受、良好的溝通、閱讀故事、自由的玩樂、規律的作息、積極態度的養成等,都對我們腦部發展有著深刻的塑造。也就是說,當我們面對環境改變的諸多限縮,可施展的事還有很多。尤其近年的科學研究不斷提醒我們,腦部發展是腦內不同部位的神經「接線與重新接線」(wire and rewire)不斷整合的過程。

      

      即使是成人,我們腦內數億的神經元也隨著我們的經驗與學習,不斷改寫我們腦部的結構。就這個革新概念來說,「學習」便不只是一般的精神砥礪,而是極為實際的救命燈塔,因為任何人任何時候,只要你想改變自己、想脫離膠著困境,想讓自己變得更健康快樂,都有行為科學作為理論基礎。

      

      這也是為何心理領域發展出許多非藥物的流派與策略,試圖協助人們在面對現代生活的壓力時所產生的身心問題,像本書創作者厄林就是一個NLP訓練師。NLP,是神經語言規劃(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簡稱,於1970年代時由兩位分別具備心理與語言背景的專家所創立的實用心理學派,他們結合語言模式與心理運作,尋找可幫助人類控制或改變想法與行為的輔導策略。理解「想睡覺卻不能」的兔子,就是我們的孩子

      

      教養者若能了解孩子的腦部發展有它特殊的進程與關鍵塑造的特質,便能更為周全的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反應,如此能順其成長節奏,也能避免因不解而過於挫折。例如幼兒在三歲前,由右腦主導發展期,孩子重在情緒、感受等感官的體驗與表達;三歲後,他們的左腦逐漸跟上,開始積極探索事理邏輯與語言表達。

      

      我們常說,大人對孩子成長的責任,在情感上能與人交流互感,在智力上能解決問題,在社交上能融入社會,其實這些能力都呼應到他們腦內各部的平衡發展。

      

      「哄睡」這件事,不同年齡的孩子就有不同狀況。對於嬰幼兒來說,父母常以歌謠或節奏性的拍撫來穩定他們的心緒,這有其科學驗證,加拿大蒙特婁大學2015年10月發表一項研究,讓九個月以下的嬰兒睡前聽和緩有韻律的音樂,比起人的說話聲,在穩定情緒的作用上,可減少兩倍時間。

      

      而一歲半以上的幼兒大肌肉逐漸發展成熟,有小兔子般的活力,能起、坐、走、爬、跳,等他們進入語言使用期,他們的好奇心會因著肌肉與語言發展而擴展延伸。這時期的孩子,因為語言與認知發展兩相交互影響,他們的左腦會不斷促使他們問「為什麼?」若他們心智上無法獲得滿足,情緒上可能受挫,左右腦就無法和諧了。

      

      就像《好想睡覺的小兔子》裡的哈利,即使身體倦了,掌管感知的右腦覺得該休息,但左腦卻依然轉不停,不斷播放一天之中小主人所經歷的事情,要小主人試圖在各種情境中做邏輯的連連看遊戲,但小主人根本沒有足夠能力安頓所有思緒,也無法收放自如。最後,小兔子就陷入「想睡卻無法睡」的困境,需要其他人幫忙了。

      

      像這樣的情況,孩子沒辦法由左腦簡單聽從大人的指令執行睡覺,或者無法因為疲累就順利控制自己放鬆,就科學觀點解釋是腦內不同部位遇到了整合的困難,因為整合失效造成了混亂與極端,使他們陷入不協調的不安。

      

      日常生活裡發生這種情況,大人小孩兩方陣前交鋒,如果硬碰硬的衝突,大多變成一方抵死不從,一方威脅發怒,落得兩敗俱傷。若大人光是耐著性子卻毫無策略,也是一場又一場沒完沒了的消耗戰,往往兩方身心俱疲。針對這種現代父母的窘境,這本書提供了另一種解決方法的選擇。精采,一場敘述學與心理學的攜手!

      

      深植西方文化的「數羊」,是透過單調的重複性讓失眠者進入睡眠狀態。幾百年來,數羊的活動也被改編成各種簡易故事與兒歌,應用於兒童。讓孩子聽故事,專注於單一故事的情節,本身就是在幫助孩子收束腦內散發的思緒。而本書的特點,在於作者厄林應用故事的敘述結構,教孩子整合衝突的腦袋,進而放鬆他們的身體。

      

      厄林刻意設計的劇情,意在讓孩子投射到角色與情境上,一起經歷發生在兔子哈利身上的事。作者運用心理學基礎,不斷對孩子的潛意識進行語言性的暗示,以協助他們暫時放掉那些干擾,把注意力放在生理需要休息的聲音上。

      

      其實,一般文學或虛構故事的創作者也是藉由故事的角色、情節、因果邏輯等結構,再加上讀者的預期心理,使他們想傳達的訊息能進到讀者心裡去產生作用。而讀者一方也因為涉入故事的人物與情境,產生情感上的怡情或理智上的評論等心智活動。若理性成份越小,故事對讀者產生深度影響的機會就越大。

      

      這種影響有時是無形且無遠弗屆的,因為那不只在讀者知覺的層面上指引,也直接在潛意識層上做深遠的運作。我們常聽到許多名人受訪時,被問及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書籍或小說時,受訪者多半會提及一段時間以前的作品,對照自己後來的人格特質與職志,在兩邊做些相關因果的推論連結,便是反應到這種長遠且深度的意識影響。

      

      事實上,任何敘述結構的表達,都有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的意識影響。我們或許都有過這種經驗,因為觀賞一場實體的行銷活動或電視廣告,當下完全信服對方說法並按照指示買下產品,卻在一些時日後回顧當初情境,覺得自己彷彿瞬間失去理智、著了魔。

      

      故事、電影、廣告、推銷等的敘述形式,其實都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有目的性的暗示運作。催眠,更是具體例子,催眠治療師或心理治療師用清楚的語言暗示,引導對方聚焦在某些心境上,以改變對方受苦的困境,《好想睡覺的小兔子》的作者就運用不少催眠式的暗示語言。

      

      猶如,引導一艘小船,安心進港下錨大人讀這個故事時會發現,作者使用不少類似催眠的語法反覆召喚聽故事的人接受敘述者的指令與暗示。表面看,或許單調冗長,不過作者不單把催眠般的召喚放入故事,他的情節有其漸次的累進設計,如果孩子在一個段落還沒進入情況,作者在接續的段落裡便提高心境上暗示與引導的強度。

      

      作者藉由故事,溫柔的告訴聽者一個訊息: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思緒,把雜念先收起來,也沒關係,我們還可以找別人幫忙。而在尋求幫忙的過程裡,作者讓其他角色加入,逐次傳達更細膩的訊息,像是在往呵欠叔叔家的路上一直往「下」走,碰到蝸牛跟重眼皮貓頭鷹建議哈利動作要放慢、呼吸要拉長、眼皮要放鬆、想像自己是一片掉落樹葉等的情節,都在強化那些引導訊息。

      

      因此,這個故事不只在技術上運用暗示語法,它也實際教導孩子怎麼去除雜念、透過冥想掌握自己、放鬆自己。它的優點還在於整個故事也提供孩子右腦所需,也就是有睡眠困擾的哈利,是被媽媽所理解、關愛,且一路陪伴與協助。而好心的愛睏蝸牛、聰明的重眼皮貓頭鷹、神奇的呵欠叔叔,這些角色的交流與幫忙也都傳達一個群體的存在,睡不著的孩子並非孤單無助。

      

      正是這個關鍵層次,讓孩子的情感受到妥善照顧,在他感到安全、舒服、被疼愛關照的情況下更能整合自己,讓左腦能順利接受語言上的線性資訊與指令,進而完成故事情節裡各種具有邏輯的安排:收起雜念→冥想盪鞦韆的微醺情境動作放慢→冥想成蝸牛放鬆的身體卸除肌肉的緊張→冥想成蝸牛放鬆的身體、冥想成葉子感受其墜落,並帶著以後都會睡好的信念放心沉沉入睡。

      

      作者的鋪排,就像幫助一艘進港卻還猶豫不安的船,順利靠岸下錨,讓它從飄盪到平穩,並安心關上引擎,放心投入黑暗的懷抱。我們可以預想,這艘船在被引導幾次後,對這個陌生港口必然會有熟悉感與安全感,日後也就能自然入港、迅速停泊、安心過夜了。

      

      在運用《好想睡覺的小兔子》之前要有些認知,如果聽故事的孩子處在高度可引導的狀態,他和說故事者也因為有高度的信任與親和關係,那麼這個故事當然能迅速幫助孩子入睡。反之,若孩子跟說故事者缺乏這層信任默契,或者孩子根本在精神充沛、想從事動態活動的情況下,那麼這個故事活動就會變成一廂情願,甚至引起孩子的負面反彈。

      

      總之,若能先了解這本書的用意與設計原理,吸取當中優點,適時運用,教養者應能從延伸中得到更多收穫。畢竟,睡覺是好事,睡好覺是重要的事,也是一輩子的事,它不該是場隆重而讓人緊張的儀式,親子要有信心可以攜手讓它變得輕鬆愉快,成為每日讓人期待的旅程。




    其 他 著 作
    1. 莫里斯不煩了:7天引導孩子排除恐懼、焦慮等壞情緒
    2. 好想睡覺的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