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幼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為每個幼兒在成長過程當中,或多或少總會發生一些使媽媽著急或頭痛的偏差行為;例如吃手指、咬指甲、愛哭、愛打人,或是偷錢、撒謊等等。著急的媽媽問孩子也問不出原因來,罵更沒用,因為幼兒沒有充分表達心意的語言能力,也不知道自己為甚麼要吃手指、咬指甲呢。  
  也許著急的媽媽會想到請教專家或有經驗的人,但是專家和有經驗的人所能告訴你的,只有推測和假設的原因,所以他們的建議,不一定完全能適合你的孩子。如果媽媽本身具備基本的幼兒心理學常識,就可以自己觀察、自己分析,正確地找出孩子發生偏差的真正原因。因為媽媽每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從降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在自己的眼前一天一天地長大,誰會比媽媽更清楚自己的孩子呢?  
  筆者自己養育過三個孩子,現在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而且身心都健康沒甚麼毛病,這是我最感到欣慰的。回想他們幼小的時候,我照顧他們實在非常專心也很細心,不但隨時請教有經驗的長輩,也認真地看了不少有關養育幼兒的書;所以現在有人問我幼兒的問題,我也能像個內行人,立即說出一大堆所謂的﹁經驗談﹂了。  
  不過我的經驗談是沒有系統的。我一直希望能介紹媽媽們看一些完整而有系統的幼兒心理學叢書。最近剛好看到日本一位心理學教授深谷和子女士發表的﹁幼兒的深層心理學講座﹂系列文章,我便決定參照著這份資料,一邊加入自己的想法,把我多年來的經驗和心得,跟專家的理論結合起來,希望能以紙上談天的輕鬆筆調,告訴媽媽們一些養育幼兒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取了﹁做個內行的媽媽﹂這一個題名,開始在國語日報家庭版發表。  
  沒想到連載推出沒多久,就接到馮主編的電話,說反應奇好,很多讀者探問甚麼時候出書,如果不出書,他們就要每天剪報存留起來。我聽了當然很興奮,本來預定一兩個月才能寫完的稿子,不到一個月就全部趕完。而更叫我高興的是大地出版社姚社長,一口答應幫我出單行本。我忙著整理連載剪報,這才發現我應該補寫一章﹁做個會編故事的媽媽﹂。因為幼兒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利用故事感化孩子,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尤其孩子犯錯或心理不平衡的時候,講一則影射性的輕鬆笑話,或溫馨感人的故事給他聽,要比直接的訓誡、規勸或安慰,委婉而不傷孩子的自尊,孩子自然很容易接受。因此從我過去發表過的兒童讀物舊作裡,選出幾篇可以充當心理治療用的有趣童話,一起編入書內給媽媽們參考。相信媽媽們看了當能了解,﹁故事﹂是可以依著需用,隨時動腦,隨口編造的。媽媽只要有童心,便能隨口編出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呢。  
  另外一章﹁做個盡責的媽媽﹂,是我平日寫方塊雜文時隨意寫的幾篇短文,也許我太愛孩子,常常忍不住要替孩子們說說話。我的感觸也許能給媽媽們一些警惕吧。  
  最後我要提醒媽媽們,不管是專家的理論,或是過來人的經驗談,都只能參考而不能當範本。因為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真正能夠﹁因材施教﹂的,只有媽媽。媽媽需要自己觀察,自己思索,想出適合自己孩子的養育方法和智慧,每一位媽媽都可以當﹁媽媽﹂這一行的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