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序
讓愛及關係變得可能
心理治療師常說,個案的改變有時發生在實際治療之前,或是一次會談與下次會談之間;也就是說個案打了預約會談的電話之後,也就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而醞釀及啟動了改變的歷程,治療的成效也就在一次與下次會談間發酵。這樣的改變常讓個案覺得不可思議,以及讓治療師莞爾一笑。閱讀厚愷書寫的個案故事,我發現治療師也默默地參與在這醞釀的過程;使我動容的是治療師在次次會談間對個案的惦記及反覆思索可以如何誘發改變,我相信這些用心同樣成為奠定個案改變的基石。
厚愷書寫的個案故事中運用了許多重要的概念啟動家庭的改變。例如,在〈兒子的祕密〉中,治療師開啟話題,使家人間的溝通變得可能,讓家人不敢碰觸的議題不再隱藏;這時禁忌的話題成為可討論的話題,彼此間關係靠近、不再被阻隔在隱而未現的議題之外。又例如,在〈你為我感到驕傲嗎?〉中,厚愷說道:「我治療策略的第一步和最後一步都是讓女兒看見母親苛責背後的擔憂,讓母親覺察到女兒倨傲面具下對母親觀感的在乎」,此時治療師成為家人互動的翻譯者,如此的策略讓令家人痛苦的互動有了新的詮釋,並在原有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發展讓彼此明白的愛之語。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厚愷運用的治療概念,是將疾病、領養或喪親的失落等議題當成是家庭關係中的新成員。此時,治療師引導案家讓這些新成員登台亮相,進而讓家庭成員有機會認識這新成員的特性,討論這新成員存在暗處對關係的影響;這些過程幫助家人正視、理解並常態化早已登堂入室的新成員對關係的影響,家人因此有機會適當地安排這位成員在家中的位置,重新調整關係並選擇發展新的關係。
這本書的個案故事中,治療師和案家建立同盟關係,相同的目標是希望生活過得更好,只是雙方採用的途徑不同:這時案家提供素材,治療師提供方法,逐步建構有問題的是行為而不是人的工作架構。如此一來,家庭成員彼此之間將可建立共同合作的關係,一起讓愛及關係變得可能,我想這是治療師提供給案家美麗而動人的禮物。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熊秉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