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自癒是大腦的本能:見證神經可塑性的治療奇蹟

自癒是大腦的本能:見證神經可塑性的治療奇蹟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3277866
Norman Doidge
洪蘭
遠流
2016年2月26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573277866
  • 叢書系列:生命科學館
  • 規格:平裝 / 456頁 / 14.8 x 20.9 x 2.3 cm / 普通級
    生命科學館


  • 自然科普 > 大腦科學

















      百萬暢銷書《改變是大腦的天性》續作!

      神經科學家走遍五大洲追蹤重啟大腦的能量療法,

      第一手發掘強化神經迴路、激發自癒力的復原故事。

      帕金森症、多發性硬化症、慢性疼痛、中風、腦傷、自閉症、過動症都有機會康復!

      善用光、聲音、震動、電流和運動活化神經可塑性,喚醒身體的痊癒能力!


    ?

      光是用心走路,就可以逆轉帕金森症?聆聽濾去低頻的莫札特音樂,能讓群醫束手的自閉症兒童正常說話?在舌頭上擺上個小電板,竟能讓不良於行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翩然起舞?



      是的,神經可塑性療法就有這麼神奇。輕柔地震動後腦可以治療注意力缺失,以溫和的電擊刺激舌頭可以逆轉多發性硬化症和中風,只是在病患頸後閃光便能治療腦傷……近年來,已有許多被專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宣告藥石罔效的重大疾病患者,在接受量身訂製的神經可塑性療法後,神奇地擺脫了惱人症狀的糾纏,重拾正常的生活。



      其實,神經可塑性療法也並沒有那麼神奇。透過造影看見大腦的實際工作情形,同時證明了大腦是有可塑性的,一直不停在改變;心智活動不但是大腦的產物,還會反過來改變大腦、塑造大腦。由此而誕生的各種顛覆傳統的非侵入療法,本書都會一一舉出實例,向你證明:大腦可以治癒自己。



      讀者會發現書中的病例可能跟某個人相似,或你所照顧的人正經歷同樣的痛苦,例如慢性疼痛、中風、腦損傷、帕金森症、多發性硬化症、自閉症、注意力缺失、學習障礙、感覺統合失調症或某些原因導致的失明。書中介紹的療法都用到能量,包括光、聲音、震動、電流和運動,身體感官把能量形態轉換成電流訊號,使大腦可以運用,形成或加強新的神經迴路,等同於提供了進入大腦自然的、非侵入性的通道,透過我們的感覺和身體喚醒大腦本身的痊癒能力──這正是大腦獨一無二的癒合方式。



      神經可塑性的治療法需要病人自己參與治療,心智、大腦和身體缺一不可,而且治療者和病人要學習與大自然共同合作。這不僅是一本可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腦科學書,更將為無數受困的身與心,點燃對生命的希望。



    好評推薦



      ★英國衛報、波士頓環球報、赫芬頓郵報、圖書館雜誌、多倫多明星日報、星期天泰晤士報、哥倫布電訊報、溫哥華太陽報……眾多媒體好評



      ★Edward Taub、V. S. Ramachandran、John J. Ratey、Martha Herbert、Bessel van der Kolk……頂尖神經學家推崇



      ★Amazon網路書店讀者4.7顆星,300則評論分享





    □專文推薦�神經可塑性的醫療新趨勢???????????? 蘇東平

    □譯者序�這些病人教我們的事

    □前言

    ?

    第一章????? 醫生自醫,而後醫人:莫斯科維茲發現慢性疼痛可以反學習

    第二章????? 「走掉」帕金森症的人:運動可以抵抗神經退化性疾病及延後失智

    第三章????? 大腦可以自癒:神經可塑性治療法為什麼有效?怎麼做才有效?

    第四章????? 大腦借光,重新配線:用光照喚醒冬眠的神經迴路

    第五章????? 黑帶高手和療癒者:從心智對動作的覺識療癒嚴重的大腦問題

    第六章????? 盲人學會看:費爾敦克拉斯療法、佛教古法和其他神經可塑療法

    第七章????? 重設大腦的儀器:刺激神經調節,反轉多年症狀

    Ⅰ一根靠在牆邊的手杖

    Ⅱ三種重組:帕金森症、中風和多發性硬化症

    Ⅲ破碎的陶器??

    Ⅳ順水推舟:大腦的自我平衡之路???

    第八章????? 聲音的橋梁:音樂與大腦的特殊關係???????

    Ⅰ一個失讀症男孩的逆轉命運之旅???

    Ⅱ母親的聲音

    Ⅲ由下而上重新建構大腦

    ?

    □附錄一:量身訂做創傷性腦傷和大腦病變的療程

    □附錄二:創傷性腦傷病人的矩陣重塑法

    □附錄三:注意力缺失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癲癇、焦慮症和創傷性腦傷的神經回饋法





    專文推薦



    蘇東平

    神經可塑性的醫療新趨勢


    ?

       四百年來,主流的觀點,認為大腦不可以改變。一九○九年德國解剖學家布羅德曼(Korbinian Brodmann)根據腦皮層細胞類型,發表了人類之皮層地區之地圖一共47區,使得後人對腦結構有了定型的概念。一九六○年代,加拿大之神經外科醫師潘 菲爾(Wilder Penfield)在進行癲癇病患腦手術時,以電刺激活體腦區,將各腦區的心智功能標示出,更加強了「定型腦區」而且是固定無法改變的觀念。九○年代功能 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及靜息(resting)fMRI發現這些腦區之間有相當緊密的關聯,不僅靠著腦內白質部分之傳遞訊息,且腦區間的交流有其綿 密之網路及發號施令之總司令部(Hub)。使人們一改腦部的「固定腦區」概念而變成腦部是一種動態的操作(dynamic operation)。

    ?

       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發現大腦是可塑性的,可塑性使得大腦可以因應活動及心智經驗而改變其結構和功能。二 ○○○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肯戴爾(Eric Kandel)即發現「學習的發生就是神經細胞的連接變緊密了」,且發現「學習可以啟動改變大腦結構的基因」,心智活動不僅是大腦之產物,反過來還會改變 及塑造大腦。經神經科學之實驗發現大腦內訊息的傳遞是複雜又細緻多樣之神經細胞活動,特別是腦內電流訊號會隨時被調整,此改變受到興奮性(如 Glutamate〔麩胺酸〕)及抑制性(如GABA)之神經傳導物質輸入。神經系統之可塑性分為:(1)突觸間之可塑性,即神經細胞和突觸因應經驗與外 在環境而改變,特別對認知的學習和記憶。(2)內源性的可塑性,即對非突觸間因素加以塑造來控制神經興奮性。(3)恆定可塑性,即神經系統根據環境需要調 節其功能以達到穩定狀態。此三種可塑性乃大腦細胞不停的在透過電流溝通,形成或加強新的神經迴路、分秒不停,這個新迴路的形成和強化,正是大腦獨一無二的癒合方式。

    ?

      書中舉出多個案例如慢性疼痛、帕金森症,要面對此類慢性病,不僅要病人主動參與且有恆心、耐心以喚起沉默的神經細胞重組 新的神經迴路,另外,還介紹以光療、雷射及舌尖下小電板的神經性刺激調節功能協助大腦重配神經迴路,作者描述多種不同神經醫學之病患如多發性硬化症、中 風、創傷後腦傷症候群等,翔實精彩。台灣20年來引進光療法治療失眠及憂鬱症,亦在15年前引進跨顱磁波刺激術(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對難治型憂鬱症有不錯之療效,而近3年來筆者以低劑量K他命(Ketamine)治療難治型憂鬱症亦獲得相當療效,因為其基本原理就是K他命能 使神經細胞之樹狀突的神經棘突(dendrite neural spine)數目增加,而增強突觸間的可塑性。

    ?

      本書中文譯文簡明流暢易懂,念完之後不忍卒讀,對於從事此行業之相關神經精神科醫師、神經科學專家、神經心理學家及其他人員,本人鄭重推薦。



    譯者序



    洪蘭

    這些病人教我們的事


    ?

      德文有一個字Zeitgeist,英文中沒有適當的詞來翻譯它,大致來說,這個字指的是當時的時機、社會的風氣、人民的接受度。我在研究所上心理學史的課時,因為實驗心理學源自德國的萊比錫學派,老師就直接用德文的這個字來描述當時心理學為什麼會和哲學分家,想晉升到「硬科學」(hard science)的領域去。(老師說本身是科學的領域,如物理和化學,就直接說Physics、Chemistry,但越不是科學,卻越想要成為科學的,就會在名字後面硬加上science,如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政治學〔Political Science〕、圖書館學〔Library Science〕等等,想想真是非常有趣)。我當時的領會是:若是時機未成熟,再好的實驗、再強的證據也會被埋沒。二○○五年諾貝爾生醫獎的得主馬歇爾(Barry Marshall)的遭遇,便說明了Zeitgeist的重要性。



      馬歇爾在一九八二年就發現細菌是造成胃潰瘍的原因,但是沒有人相信他,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他的發現時,大家不但不相信,還嘲笑他,逼著他用自己的生命去證明他是對的。一九八四年,他喝了一碟培養皿中的細菌下去,三天後症狀出現,在照胃鏡時,看到胃在發炎而罪魁正是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他還必須連照三次胃鏡給其他科學家看,大家才開始接受胃潰瘍是細菌引起的,可以用抗生素治療,而不是拚命喝牛奶。但一直到二○○五年,他才拿到諾貝爾獎(他若活得不夠長,這獎也拿不到),可見Zeitgeist的重要性。



      我提到這段歷史是因為《自癒是大腦的本能》這本書中所提到的大腦自我修復的新觀念,很像當年馬歇爾所經歷的挫折,即使事實擺在眼前,人們仍然不相信,因為「大腦定型了不能改變,神經細胞死了不能再生」(這是神經學的祖師爺,一九○六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卡可霍〔S. R. Cajal〕在一九一三年所說的話)還根深柢固在人們的腦海中。其實早在二十年前,就有實驗顯示大腦是一直不停在改變的。大家只要想一想,病人復健會有效就是因為大腦可以改變,不然幹麼去復健?不是勞民又傷財嗎?復健當然痛苦,但是沒有辛苦怎麼會有收穫?它的確是有效的,所以多吉的第一本書《改變是大腦的天性》一出版我就立刻翻譯它,把它介紹到臺灣來,希望對中風和因意外事故而腦傷的病人有所幫助。



      《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在北美賣了一百萬本,被譯成十八種語言,是少數暢銷的醫學科普書,因為觀念新、文字流暢清楚(這對專業的醫生來說是很難得的),一直是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暢銷書。時隔八年,現在續集第二本《自癒是大腦的本能》出版了,專門講病人如何利用大腦的可塑性和自己想要復原的意志力,堅持運動和做復健鍥而不捨的來幫助自己痊癒,這個方法對帕金森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自閉症等病人都很有效;即使不能復原到百分之百,至少可以自理生活,過有尊嚴的日子,不必事事依賴別人。這本書出版後,我也立刻動筆將它譯成中文,希望有這些病症的人和他們的照顧者能從書中得到希望,因為有希望才可以堅持下去。



      這本書寫的方式跟上一本不太一樣,用的是病人的故事,從發病開始,詳細介紹疾病惡化的過程和治療的方法,這些細節對病人和家屬非常有用,他們可以對照著書來了解自己的情況,知道自己現在哪一個階段,應該如何復健改善。醫生平常多半沒有時間跟病人詳細解釋病情,這本書可以彌補這個缺憾,幫助病人自我教育。作者發現了解自己的病情,效果有點像團體治療:知道別人也有相同的痛苦,自己的痛苦可以減少一些;看到別人怎麼堅持下去,自己的毅力也會增強一些。



      本書對臺灣的讀者應該也很有用,裡面的病例多是平常可能接觸到的,比如我有個朋友才六十出頭,被診斷出帕金森症時一度非常沮喪,不肯就醫也不肯見朋友;我把部分譯稿先請他太太讀給他聽之後,他的態度才改變,已經請私人教練在積極運動了,正是本書可以給病人的希望和鼓勵。又例如第八章中提到的諸多實例,因為臺灣現在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孩子很多,各種自閉症類群的孩子也不少,很多父母都感到求助無門,既怕?誤孩子治療的黃金期,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如果臺灣也有像馬道這樣的醫生,從減少孩子大腦內的噪音著手,使他們的大腦神經元恢復同步發射,孩子就能過正常生活。書中這些病人說的「好似幾百台收音機同時發出噪音」的情形,有偏頭痛的病人一定很能感同身受,這種一點小聲音在大腦中被放大成幾千萬倍,真是苦不堪言,也難怪這些孩子會去撞牆、打頭,做出奇怪的動作來。有一本自閉症孩子寫的書《我想變成鳥,所以跳起來》(遠流出版),可以呼應最後一章中那些孩子的奇怪行為,了解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就不會責怪他們,也才知道如何對症下藥。



      這本書是少數知識性強、可讀性高,又跟你我生活都有關係(因為我們都有個大腦)的好書,本著好知識應該分享的心態,我在三個月內努力把它翻譯出來,我由衷的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有這些情況的病人一盞明燈。現在治療的方式找出來了,就請好好的去復健吧,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