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給年輕朋友的信
年輕的朋友們:
我和你們走在一起,未曾相識,如果遇上詩歌,恰似緣分。在人生的路上,你們正值青春年少,詩歌相當於路標,辨認方向,感悟人生,命名萬物,這就是命運中的幸運。回頭望去,我跟你們一樣年輕過,當年遇上詩歌,就像遇上心中的情人,而愛情,幾乎就是詩歌原初的動力。
每個出生長大的孩子,處在不同的階段,特別是青少年時期——更敏感更多變,突如其來,跨越不同的邊界,開拓想像力與創造性。我相信,當青春遇上詩歌,往往會在某個轉瞬之間,撞擊火花,點石成金,熱血沸騰,內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來。
雪花和花瓣,早春和微風,細沙和風暴,每個孩子的感受都是獨特的,就像指紋那樣不可重複——這一切都是詩意,但還不是詩歌。換句話說,詩歌即形式,是由文字和音樂性等多種因素構成的。
十歲那年,我寫了第一首「詩」——從報紙雜誌上東抄西湊,儘管是陳詞濫調,但對我來說,由文字的排列和節奏,頭一次體會到觸電般的奇妙感覺。
在暑假,父親令我背誦古詩詞,多不解其意,幸好有音韻節奏引路。比如,杜甫的〈客至〉開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豁然開朗,心情愉悅。從小背誦古詩詞,歲月沓來,尚有佳句脫口而出——詩歌浸透在血液中。對兒童青少年來說,音樂性是打開詩歌之門的鑰匙。
三年前,我的兒子兜兜剛上小學一年級,被選入普通話朗誦組,準備參加香港學校朗誦節比賽。那天下午,他帶回一首詩〈假如我是粉筆〉。
這首詩讓我大吃一驚——這類普通話訓練教材不僅濫竽充數,反過來傷害孩子們的想像空間。我試?朗誦了〈假如我是粉筆〉,把鼻子氣歪了。好在兜兜不委屈自己,一早就跟老師說:老師,我不想當粉筆。
從此日起下決心,我花了兩三年的功夫,最終編選了《給孩子的詩》,作為送給兜兜和孩子們的禮物。讓孩子天生的直覺和悟性,開?詩歌之門,越年輕越好。
這本書挑選了外國詩70首加上漢語新詩31首,總共101首。關於編選的標準,簡單而言:一是音樂性,二是可感性,三是經典性。感謝張祈,作為助手,他為我搜集了大量初選篇目,並協助詩歌翻譯。感謝本書編輯,沒有他們逐詩核校文本,撰寫詩人簡介,多方聯絡版權,這本書的出版是不可能的。
對於命運中的幸運而言,詩歌正如點燃火炬——某種意義上,詩歌之光照亮突然醒來的人。
北島
2014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