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怕輻射,不如先補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65732
廖彥朋
時報出版
2016年3月15日
93.00 元
HK$ 74.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1365732
叢書系列:
Life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正
Life
分
類
自然科普
>
應用科學
>
核電/能源
同
類
書
推
薦
離岸風力發電(修訂版)
全面透視核能
淨零排放:能源政策的創新與挑戰
【牛津通識課02】再生能源:尋找未來新動能
福島�輻島:核電是福是禍?
內
容
簡
介
輻射好可怕?關鍵是「劑量」
一次搞懂手機、X光、微波爐、基地台、電視、核電廠的輻射真相
目
錄
自序 我是醫學物理師
?
PartⅠ 要防輻射,先補腦!
01 我書讀不多,你不要騙我說這個沒輻射?
02 輻射劑量是什麼?可以吃嗎?
03 輻射到底多可怕??
04 輻射劑量「超標」就會死?
05 什麼是「線性假說」?
?
PartⅡ X光、磁振造影,免驚!
06 醫師怎麼決定要不要做放射線診療??
07 我一年可以照幾次X光???
08 孕婦可以做放射性檢查嗎?
09 他只是個孩子啊!可以做放射性檢查嗎?
10 醫院的移動式X光機會殺人??
11 健檢的輻射劑量等於原子彈爆炸??
12 核磁共振是用核能做檢查嗎??
13 照X光為什麼不給我穿鉛衣??
14 放療?化療?傻傻分不清
15 醫美用的脈衝光也是輻射?
?
PartⅢ 輻射來了,快逃啊!
16 吃香蕉會致癌?什麼是天然輻射??
17 手機電磁波是2B級致癌因子,還說不會死人???
18 微波爐煮過的食物有沒有輻射殘留?
19 溫泉居然也有放射性!
20 高壓電可能會致癌?
21 福島核災後,日本的食物還能吃嗎?
22 機場的行李X光機會讓我不孕嗎?
23 晒日光浴該烤到多熟比較好?
24 從小住在輻射屋會成為變種人?
25 核廢料放我家真的沒問題?
?
後記? 科學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明燈
序
自序
我是醫學物理師
大家好,打給厚,胎嘎猴,我是部落客「周魚民的老闆」!
好啦,我本名叫做廖彥朋,是台北長大的孩子,也是醫學物理師,通常大家都叫我「物理師」。有時候遇到不太瞭解醫院生態的人,分不清醫院裡穿白袍的人有什麼差別,可能會叫我「廖醫師」。這時候我絕對會否認到底,我可沒遭受七年的拉丁文虐待,讓我的物理能力變成殘廢啊!
「你不是醫師喔,那你在哪一科工作?」我說:「放射科。」他們可能會興奮地說:「啊!我知道,照電光的嘛!有有有,我上禮拜才照過。」
噗噗!我不是放射師,放射師是操作醫用游離輻射儀器的專家,主要負責拍攝可供診斷用的透視影像。醫學物理師主要是負責放射線儀器的品質保證,在放射治療部門工作的物理師還要負責設計治療計畫。
「治療?那你是復健科了囉,物理治療師我知道,按摩的嘛!」噗噗!不是物理治療師啦,而且物理治療師也不是按摩師啦!通常這時候大家就會開始意識模糊,逐漸聽不進我說的話了。不過,別說一般人沒聽過醫學物理師,連我擔任放射科醫師多年的好朋友,也說在認識我之前從沒聽過醫學物理師,不知道我們在幹嘛?連同行都不知道你是誰!我想對專業人員來說,最悲慘的遭遇莫過於此 。
遙想物理學家侖琴博士(Dr. Roentgen)發現了X光之後,隔年X光就被應用在醫學,從此「醫學」和「物理」的結合就成了「醫學物理」,爾後包括超音波、磁振造影、核子醫學、直線加速器、質子加速器等尖端醫學診療儀器的發展,讓醫學物理學逐漸從實驗室邁向臨床,原本只是在空閒時間用物理知識協助醫院解決問題的物理學家(physicist)逐漸演化為專門做臨床工作的醫學物理師(medical physicist),於是醫學物理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專業了。目前在台灣的物理師主要是在放射腫瘤科(也就是放射治療科)以及放射科(也就是放射診斷科)出沒,在國外則還有少數的物理師在核子醫學科工作,不過醫學物理師在醫院基本上是隱藏人物, 平常幾乎不拋頭露面, 但是業務卻與病人的醫療品質息息相關,若要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確保病人在最佳的劑量條件下使用醫用輻射」,因此這是一門利用物理學知識確保醫療品質的行業。
這幾年因為二○一一年的日本東日本大震災,核能的議題又再度掀起熱潮,在醫院裡被詢問有關於輻射安全的問題的頻率也大幅增高, 在我工作的期間當中,曾經有婦女接受X光檢查之後發現照射的時候懷有身孕,這時候身為準媽媽當然是十分的焦急,想知道這個檢查對小孩有多少影響,結果她問了三個婦產科醫師,一位說:「應該人工流產。」,一位說:「劑量很低不會怎麼樣。」,一位說:「不知道,你自己決定。」,基本上這三位醫師的答案囊括了關於這個問題的所有可能性,所以這位準媽媽當然是一頭霧水。此外,福島電廠事故發生後,在我身邊還有口耳相傳的流言說:「有人災後到日本玩,回台灣之後測得輻射超標,醫師建議五年內不要懷孕。」買尬的,這種一聽就破綻百出的東西居然也可以流傳到我所工作的「放射科」裡,可見不僅僅是一般民眾,連醫院裡的醫事人員對放射線都可能只是一知半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叫做「東西掉到地上三秒內撿起來還可以吃」的傳說,我們都知道,一般來說,即便是經常清掃的地板依然充滿著灰塵、各式細菌、黴菌與微型動物,想到這裡,我們直覺上都會認為吃掉落在地面的食物的確可能有極大的生病風險,然而如果你有實際做過的經驗,你會發現似乎沒有那麼嚴重。我在這邊當然不是要鼓勵大家看到東西掉到地上就要衝過去搶來吃,但是從我們生活經驗中可以發現,很多「想像中」很恐怖的事情,往往就結果而言並沒有那麼嚴重,輻射也是如此的。在輻射的領域裡面,我們最在意的東西叫做「劑量」,劑量將決定一個曝露事件對人體「會不會產生影響?」、「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影響會有多嚴重?」等幾種不同層次的問題,所以每當有新聞事件或是重大輻射研究報告出來時,我們的一個關心的就是「劑量」。有時候我們常看媒體的話,可能會聽過「西弗」(Sv)或「毫西弗」(mSv)這種劑量單位,但是這些單位、數量到底代表什麼意義,對於非本科生而言可能也是莫名其妙,因此為了解決大家在生活中對輻射常見的疑惑,這本書誕生了。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大家在無痛的情況下具備好國民應有的基本輻射知識,這樣不論是新聞媒體的報導或是網路上的轉貼文章,我們都能夠以科學的態度與知識閱讀,免於遭受假貨詐欺或斂財,其實這本書所說的「防護」, 是要防止一些亂七八糟的怪異資訊入侵大腦啊!(大笑)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