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臺灣美術研究講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821718
謝里法
藝術家
2016年4月05日
133.00 元
HK$ 119.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2821718
叢書系列:
藝術欣賞、美術論叢、美術行政、畫家專輯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4 cm / 普通級
藝術欣賞、美術論叢、美術行政、畫家專輯
分
類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史
同
類
書
推
薦
妙香國的稀世珍寶:大理國〈畫梵像〉研究
傳承開今:The 30 years of Taiwan Art Gallery Association
前沿與邊緣:1980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
共構記憶:臺府展中的臺灣美術史建構
睜開眼的祈禱:從文藝復興與巴洛克的大師名作,看見藝術中的神聖寓意與象徵
內
容
簡
介
美術史不停往前寫,又不忘回頭去寫,寫到沒有文字的時代……
美術史,顧名思義是記錄美術作品、藝術風格和藝術家等和美術相關的發展歷史。臺灣當然也有屬於自己的美術史,大多是從日治時期開始說起,著重在對臺展、府展、省展等得獎大師的研究,是以藝術家風格為主要枝幹支撐的美術史研究,與法國美術史側重於詮釋藝術思潮之演變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如此一來,臺灣的美術研究受限於前輩大師們的權威,或出於對他們的尊敬因而難以有突破性的歷史思維。
?
以「這代人」的角度,去剖析「上代人」!本書所呈現的不僅是討論美術問題,亦是歷史問題,說明歷史在代代之間相傳,不斷被轉譯、書寫!
全書內容從對美術史概念的釐清開始論述,進而將歷史斷代,之後便著手於比較臺灣美術史中的「人、事、時、地」,於每個章節中不時提出加假設性的疑問,引導讀者做辯證性的思考,建構出從「自我文化主體」所延伸的史觀,理解臺灣本是世界的一員,人類美術史上曾發生的,於臺灣也無可例外。
?
「生動」、「幽默」、「精選近百位台灣美術家的傑出作品」
本書亦製作了圖版、內文藝術家姓名關鍵字索引,使讀者在閱讀時能直接將「圖」、「文」輕易連結、吸收且流暢。本書透過作者謝里法親身的美術經歷和其一貫幽默的敘事風格,將他於師大美術研究所的課堂講義加以融合、整析,其中更為了彰顯與讀者間的互動性,於最終章提出「臺灣美術問卷」,使讀者在閱讀時,彷彿如坐在課堂上與作者面對面討論一般生動。
目
錄
自序—歷史舞台上的偶然 ●●?? 2
課程大綱 ●●?? 7
彩色圖版畫家索引 ●●?? 8
1. 歷史的詮釋 ●●?? 10
2. 臺灣美術史的概念 ●●?? 12
3. 臺灣地方性區域美術研究 ●●?? 17
4. 臺灣美術中的史前史研究 ●●?? 22
5. 臺灣新美術的第一代 ●●?? 27
美術家作品彩色圖版 (Ⅰ) ●●?? 33∼64
6. 新美術運動及官辦美展 ●●?? 6
7. 臺北師範與臺灣美術 ●●?? 71
8.臺北大稻埕與臺灣美術 ●●?? 75
9. 20世紀臺灣畫家與法國美術 ●●?? 80
10.20世紀後半葉之臺灣美術 ●●?? 89
11.二次大戰後之臺灣美術 ●●?? 95
12.從畫會步向畫廊的年代 ●●?? 104
13.現代美術在臺灣 ●●?? 108
14.策展人的時代性參與 ●●?? 111
15.畫家研究從臨摹入手 ●●?? 115
16.臺灣美術史人物個別研究 ●●?? 119
[1]戰前臺灣畫壇上的四位導師─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鄉原古統、木下靜涯 …… 123
[2]臺灣新美術從雕刻開始─黃土水 …… 128
[3]第一位入選帝國美展的畫家─陳澄波 …… 132
[4]美術學院的西洋畫導師─廖繼春 …… 135
[5]在研究中走向「現代」的畫家─李石樵 …… 139
[6]大戰前四位遊學法國的臺灣畫家─陳清汾、顏水龍、楊三郎、劉啟祥 …… 144
[7]替大人物塑造形像的雕刻家─蒲添生 …… 148
[8] 「臺展三少年」的現身─陳進、林玉山、郭雪湖 …… 153
[9]塞尚的研究者─陳慧坤 …… 159
[10]外省之外的異鄉人─王攀元 …… 164
[11]閒人口中的「宜蘭三傑」─藍蔭鼎、楊英風、吳炫三 …… 167
[12]臺灣畫壇上的「三匹烏鴉」─陳德旺、張萬傳、洪瑞麟 …… 173
[13]90年代畫壇的新女性主義─嚴明惠、陸蓉之、林珮淳 …… 179
[14]臺灣省行政區裡的孤獨國─中興新村與渡海三家 …… 184
[15]鄉土文化運動下出土的素人藝術家─洪通、林淵、朱銘 …… 187
[16]戰後在臺活動的「左翼」木刻版畫家─黃榮燦 …… 192
[17]從李石樵看蕭如松(蕭如松和李石樵的作品比照) …… 199
17.在美術家的故事裡讀歷史 ●●?? 207
18.美術品收藏及收藏家 ●●?? 212
美術家作品彩色圖版 (Ⅱ) ●●?? 217∼284
?
附錄 ●●
檢測你對臺灣美術家認知的程度 …… 285
臺灣美術研究 …… 286
臺灣美術問卷50題 …… 287
序
自序
歷史舞台上的偶然
謝里法
[ 1 ]
那年我寫完《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剛出版就有人問我將來有沒有要補充的,於是就寫了《臺灣出土人物誌》,把資料不足的幾位畫家補寫上去。接著又寫《我所看到的上一代》,因覺得「運動史」未能將所有人物交代清楚,得單獨再拿來描述一番,也藉此說明「運動史」寫的是我所看到的,結果獲得意想不到的掌聲。於是起了非分之想:若能讓所有書中人物上一個舞台,彼此有互動之後,不知將演出什麼樣的戲碼!起初只在腦裡想著,有一天竟成一部長篇小說叫《紫色大稻埕》,是從來沒有想到的。
書剛出版就有人戲稱這是臺灣美術史的一部演義,於是《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成了如《三國志》的史誌。此時我在研究所授課已十多年,教學對美術史又有新的看法,尤其上課前準備的講義,若說是美術史研究的臨床檢驗則更恰當,不同於先前的「美術運動史」,是從剖析的角度寫的臺灣美術史綱。
[ 2 ]
關鍵在研究所裡的授課,老師所得的比學生來得更多。若說「運動史」撰述是美術史的誕生,走進教室之後,對所謂美術與歷史的關係有所體驗,將教科書轉型為一冊臨床講義。每次上課都讓我領會到與學生的對話是以下一代觀點加上我的這一代去了解上一代,而產生新的看法,歷史的詮釋又從頭說起,在我的書寫中多了意想不到的課堂語言,於是借用醫學上的「臨床」二字,比一般講義更貼近上一代畫家的身影,如此更像是我的美術史。
[3 ]
書中討論的是美術問題,也同時是歷史問題,把作品排成地圖,而後看圖說歷史,稱是圖像閱讀。若說歷史可重寫,圖像也可重排,不如說圖畫可以重畫,所以大嘴巴「說」的便稱為「史」,把歷代的塗鴉集成專冊也是美術史。我在教室裡隨便說說,引來更隨便的反應,令「美術史」三個字顯得意外熱鬧。才知道歷史可以重寫,美術可以一再重畫,臺灣美術史被研究的人玩得多高興!
廣泛沿用西方美術的例子,與臺灣美術相比照,說明人類美術史發生的,在臺灣也不可例外,因臺灣是世界中的臺灣。
歐洲的寫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對立時,是怎樣在詮釋「寫實」;寫實繪畫與抽象繪畫並存時,臺灣畫家為「寫實」做出什麼定義。「寫實」與繪畫永遠離不開,所以不斷替它「變裝」,美術史有趣就在這裡。
李石樵「研究」立體派時畢卡索畫立體派已四十年,若有人問誰比誰更懂立體派,前者是「研究」,後者是「摸索」,誰敢說畢卡索就比李石樵懂,只要這麼去思考,就已經把畢卡索納進臺灣美術裡來了。
[ 4 ]
常有人問,當初事情如果不是這樣,今天的結果又是怎樣。這種挑戰性思維比寫成歷史的真實更引人深思。
就好比沒有臺北師範的設立,便沒有石川欽一郎來臺,學生如廖繼春、李石樵、藍蔭鼎等也不會出現畫壇,即使有「臺展」設立,西畫部的優勝者不知另外有誰,一個人的現身與否足以引出諸多想像,說明石川對臺灣何等重要。石川因來臺而遠離東京,日本美術史未能替他記下一筆,設若當年留在日本,是否有成就亦未可知,來日日本史家看出他對臺灣的貢獻,視為日本畫家在海外的成就而寫進了歷史,這可能性是絕對存在。只要想到的,來日必將發生,可大膽做此假設。
臺北師範在美術史因石川而視為學院繪畫(或沙龍繪畫)的搖籃,一揭幕在那裡便培育臺灣美術的沙龍性格。
所謂展出的空間決定畫家的創作態度,「臺展」設置以來,為了爭奪獎賞,畫家以評審員的眼光作畫而委屈自我。反過來問,如果沒有沙龍制度,日後畫廊時代捧出的畫家會是誰?畫價如何計算,美術館裡將從哪些人開始排起!
[ 5 ]?
美術史不停往前寫,又不忘回頭去寫,寫到沒有文字的時代,從土裡挖出器物當文字閱讀,美術史家較之人類學者有更大空間可以想像,找回史前老祖先審美的趣味,就是本書強調的臨床感。?
臨床感提醒史家發覺史前時代的前衛,正如老祖母也曾年輕過,畫派無不以前衛姿態現身,每個人都有他的青春期或反叛期。「臺展」中的郭雪湖是多麼前衛,戰後搖旗吶喊的前衛畫家認真檢視時如今卻所剩無幾。?
臨床檢驗一再地反問,歷史可以這樣寫,難道不可那樣寫,因為書中透露的只是歷史的解讀而不是解答,寫這本書只為歷史研究找個開頭,並不求有答案,更耽心就此作了結論!?
歷史裡頭有太多假設,敢於大膽假設,便有人細心求證,是資訊時代的必然。為網路世代而寫的歷史只須提供可能,無須急於為上一代蓋棺論定,當電腦為歷史虛擬時,或許就不須再談檢驗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