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怎麼作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怎麼作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13270
Gary Thomas
潘中道/主譯
學富文化
2016年5月16日
163.00  元
HK$ 154.85  






ISBN:9789865713270
  • 規格:平裝 / 35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教育類 > 教育 > 測驗與統計

















      「無論你是一位正要著手進行研究的大學生或博士生,Gary Thomas的這本書將會對你產生很大價值。這本書與其他關於如何進行研究的書有相當多的不同:它的內容非常豐富、書寫流暢、涵蓋範圍很廣但卻又能很詳細的說明,整體而言,本書讓人讀來非常愉悅!我強力推薦本書。」-Peter Earley教授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你正在進行研究嗎?需要得到一些關於如何進行及完成研究的建議嗎?



      運用實際案例,本書帶領你經歷研究計畫中每個階段將會發生的所有事物。Gary Thomas完整說明了運用在教育及社會科學領域中,各種的研究設計架構及資料蒐集與分析的方法,並且提出如何將這些重要元素連接成一個連貫一致的整體建議。



      根據進行研究的主要階段來將其結構化,本書涵蓋:

      •決定你的主題及研究問題

      •研究計畫的管理與相關的研究技巧

      •進行文獻探討

      •方法論與研究設計

      •設計架構

      •研究倫理及如何接觸研究對象

      •如何分析你所蒐集到的資訊

      •研究發現的討論、理論化、結論、及研究報告的撰寫



      這本書適合就讀於應用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大學部學生、研究所學生、在職進修的學生、及博士班學生,進行研究計畫時不可或缺的一本書籍。-Gary Thomas是英國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教育學教授。



    讀者好評



      來自研究方案指導老師們對本書的評論:

      「我喜愛這本書。它為各種研究方法帶來活力。」Gill Richards,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這本書非常有趣,而使人不忍釋手。」Joy Jarvis, 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容易閱讀,並且能激發閱讀的意願。」Neil Stott,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來自學生們對本書的評論:

      「優秀的一本書。」 Alison Patterson

      「喜歡本書的呈現方式。」 Susan Allan

      「讓我充滿樂觀。」 Anne Cowan

      「非常有趣,也非常有用的一本書。」Viv Brown







    ?





    作者序? iii

    譯者推薦序? xi



    第1章? 研究緒論:研究的起點? 1

    研究問題:我應該從哪裡開始進行研究?答案:從研究之初的緒論即開始? 2

    對研究的想法? 4

    研究目的? 5

    問題的類型? 6

    問題的類型──與小型研究論文及其意涵? 10

    情況為何?? 10

    怎麼回事?? 12

    當…時,發生了什麼?? 13

    什麼與什麼相關?? 15

    一個研究問題──或是一個假設? 16

    提出問題? 17

    我可以有一個以上的研究問題嗎?? 18

    它是否可行?研究問題常見的缺失? 19

    它是否精確?? 19

    研究的問題是否可行?? 19

    初始的問題? 20

    證據及答案的類型? 22

    研究的標題? 27

    研究是什麼──不是什麼?? 29

    綜覽? 29

    進階閱讀? 30



    第2章? 研究計畫的管理? 31

    繪製工作時間圖表? 34

    看著自己的手指甲!時間管理? 36

    你能做的事? 37

    綜覽? 39

    進階閱讀? 39



    第3章? 文獻探討? 41

    初級資料和次級資料? 42

    資料來源的品質? 48

    文獻探討應該是在敘說一個故事──不應只是文獻的表列清單? 48

    思考研究問題:畫一個故事圖板? 50

    批判性的覺察:成為自己的Jeremy Paxman? 55

    為什麼這個說謊的壞蛋騙我?? 56

    點選「搜尋」:來進行資料的尋找? 60

    谷歌? 60

    雅典資料庫? 61

    谷歌學術? 64

    谷歌書籍蒐尋? 65

    知識網? 65

    Zetoc? 67

    亞馬遜? 68

    館際借閱? 69

    搜尋的建議──將小麥從穀殼中分離出來? 69

    如何引用資料:哈佛文獻參考系統? 72

    做筆記及引用文獻? 75

    Word文書處理軟體中的筆記資料夾? 76

    綜覽? 79

    進階閱讀? 79



    第4章? 再次確認你的研究問題? 81

    見林是為了見樹? 82

    從研究故事圖板到研究故事細節? 83

    理論? 87

    理論的五種意涵? 88

    理論是工具還是產物?? 89

    綜覽? 91

    進階閱讀? 92



    第5章? 決定研究取向:方法論與研究設計? 93

    研究設計? 94

    研究取向? 96

    科學家或間諜?? 96

    社會世界的思考架構──典範? 97

    實證主義與詮釋主義? 100

    典範與研究取向? 105

    你在哪個星球上?? 105

    但這是科學嗎?? 109

    Q開頭的字──量化與質性? 112

    批判性思考──學問如何帶來協助 113

    什麼是學問?? 114

    本體論? 116

    知識論? 118

    在社會科學中我們如何知道一些事情?? 120

    批判性的覺察(再一次)? 122

    從研究目的到研究問題到研究取向再到資料蒐集? 123

    設計一項研究:實際案例? 127

    綜覽? 129

    進階閱讀? 131



    第6章? 設計架構? 133

    在設計上的普遍議題? 136

    抽樣? 137

    變項? 141

    信度? 141

    效度? 143

    推論及推論性? 146

    位置關係? 148

    三角測量? 150

    設計架構? 151

    行動研究? 151

    個案研究? 155

    民族誌? 159

    評估研究? 165

    實驗研究? 168

    縱貫式研究與橫斷式研究──以及調查法? 175

    比較性研究? 185

    可以混合使用研究設計架構和方法嗎?? 190

    後現代主義? 191

    綜覽? 195

    進階閱讀? 195



    第7章? 研究實務工作? 199

    研究倫理? 199

    同意? 204

    選擇加入VS. 默許? 204

    倫理議題的規範與類型? 207

    進入研究場域取得資料? 212

    綜覽? 212

    進階閱讀? 212



    第8章? 研究工作的正確工具:資料的蒐集? 215

    工具與方法? 216

    發揮創造力? 218

    資料蒐集的各種工具──主要以文字資料為主? 219

    訪談? 219

    敘述? 228

    日記? 228

    團體訪談與焦點團體? 233

    文件資料的檢證? 235

    資料蒐集的工具──用以蒐集文字及/或數字? 239

    問卷? 240

    觀察? 253

    資料蒐集的工具──主要用來蒐集數字資料? 262

    測量與測驗? 263

    官方統計? 265

    綜覽? 270

    進階閱讀? 270



    第9章? 如何分析你所蒐集到的資料? 273

    文字的分析? 274

    反覆比較法? 274

    網絡分析? 275

    結構式的圖像繪製與主題式的圖像繪製? 277

    紮根理論? 280

    厚實的描述? 280

    談話與內容分析? 283

    電腦與口語資料的分析? 287

    社會關係分析圖? 288

    分析數據? 291

    查看數字? 294

    使用Excel來進行資料分析? 295

    描述統計? 296

    統計可幫助你瞭解兩個變項間的關係? 303

    統計可幫助你進行推論? 307

    討論你的分析內容? 314

    提出「理論」? 318

    綜覽? 324

    進階閱讀? 325



    第10章? 結論? 327

    撰寫結論? 328

    撰寫摘要? 330

    撰寫及呈現論文時的一般重點? 331

    撰寫論文? 331

    非性別歧視和非歧視性的寫作? 334

    論文的呈現? 335

    其它重點? 337



    結尾? 338

    進階閱讀? 339

    附錄:卡方檢定臨界值表? 340

    參考文獻? 341

    索引? 349



    ?





    作者序



      研究是有其功用的。並且完成一項研究也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而幾乎在應用社會科學的每個領域中:教育、健康科學、社會工作、犯罪學等等,期待學生學習如何進行一項研究,已然成為專業學習中的共同課程。而這項要求也同時發生在高等教育中的不同層級:大學部及研究所的學生。然而,學生透過實作來學習如何進行研究,應該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在實作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為研究選擇一個特定的主題,而且還能學習到關於如何提出研究問題、關於證據及知識的脆弱、關於研究的各種方法、及它們的優點及缺點。另外,還能幫助學生獨立學習及管理時間。具備了在此學習過程中所培養出來的知能與覺察,研究則可提供個人及專業發展的一個實際平台。



      我不喜歡花太長的時間去思考我指導過幾百篇的論文──包括大學部、碩士、與博士──因為這會提醒了我的年齡。但我指導越多的論文我越明瞭,無論你所進行的是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的研究論文、或是為政府部門所作的重要研究,你幾乎都需要經歷相同的研究系列活動。所有的研究都包含了這些相同的元素:提出研究問題、了解其他人對此問題所進行過的相關研究、在別人研究發現的指引去下聚焦你自己的研究問題、然後去尋找你研究問題的答案。以上是研究的基本架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更好或更差的方法來進行研究。而在本書中,我將介紹一些更好的方法來進行研究,並且使用大量範例(有錯誤的,也有成功的),這些例子來自於我自己研究的經驗,同時也有來自於一些較無經驗的研究者:希望能夠避免痛苦,而能激勵出滿意及愉悅。是的,愉悅:研究確實可以為你帶來愉悅。有很大的滿足來自於你發現新的事物,並且以其他人可以理解的形式呈現出來。



      在對研究具有基本共同原則此假設上,我並未將本書的讀者設定為特定的群體:大學部及研究所的學生均適用。我嘗試將本書保持以一種簡單及直接的方式來說明,我希望這種方式可吸引所有學生的閱讀興趣,無論他們是教育領域或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也無論是大學部或研究所的學生。然而,我了解呈現的方式需要有點像食譜的撰寫方式。換句話說,要像說故事或說一些故事,並在其中也包含一些意見及想法,同時也要像一本食譜。



      我知道,本書的讀者可能來自於不同的學術背景,以及處於不同專業發展的階段:有些人可能正在學術研究的早期階段,其他人則可能是具有豐富經驗的研究者;有些人可能沒有大學學位,而有些人可能是正在研讀法語、歷史、機械、或其他科系的大學生。然而,是甚麼將這群具有不同背景的讀者聚集在一起?我猜是第一次要進行一項應用社會科學的研究計畫。我確信讀者們將會有許多的經驗及聰明才智,而我也將試著去限制任何填鴨式的學習建議。



      在本書的多處章節中,我曾經討論過批判性反思的重要性,而我也希望將此應用於本書的自我審查上。因此,我會說在這其中有方法論上的爭議。而學術社群對我而言,我也會說它是自負的、浮誇的、或對自己不確定的,而我也想試著說明為什麼。在我心中,並無任何目的去使用冗長的、自以為清晰的、或偽科學的專業術語來掩飾一項科學領域的弱點;我認為在應用社會科學的學術社群中,似乎也出現這樣的情形。我希望在溝通我所提出的這種批判性的意見時,本書所採取更多的是一系列的對話而非說教。



      我之所以想要寫這本書,也是因為在我的經驗中,學生們在進行一項研究計畫時,通常對他們所想要回答的研究問題,並未做充分的思考。因此,那些研究計畫便顯得讓人缺乏興趣,然而深入瞭解他們所提的研究問題,要不就是在有限的時間中想去完成很難回答的問題、或是聚焦在難以測量的態度或經驗的問題之上。另外,對某些特定取向的研究則會被完全的迴避:數字或任何有關統計的研究,可能被刻意的逃避,而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有許多學生是來自於教育及社會科學的背景。即便他們具備有能力及資源,他們對使用數字依然十分謹慎。



      對我而言,許多導論式的研究方法教科書對這些學生而言並沒有太多的幫助,因為這些教科書過度聚焦各種在研究方法的介紹,而忽略了說明研究過程的重要性,並且對如何將研究連結成一個故事也甚少著墨。方法並非研究的目的──它們只是進行研究的方法,而一項研究具有完整性、連貫性、及意義,是與一種特定的方法被成功的使用在研究中一樣重要。而且有時那些研究方法被描述的內容及詳細的程度,並無法引起大學部及碩士班學生的閱讀興趣。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說明的太冗長了。Stanislav Andreski,一位對社會科學敏銳的評論者,他說在學術領域中的社會科學家們,呈現出一種「以諂媚的用語及像是科學般的詞彙,成為一種共同的傾向…取代了從目的到手段的價值」(Andreski, 1972: 108-9)。我認為在1972年時他是對的,而且現在他仍然是對的:我們變得著迷於一些高貴的絢麗工具,而遺忘了研究的整體性──我們所要述說的一個故事。



      我希望這本書,即便不是被逐頁的閱讀,至少也有一些章節能被完整的閱讀。許多有關研究方法的文獻,對我而言,似乎被許多學生沉浸於其中,當他們從其中浮現出來時,經常帶著不適當及未經完全消化的概念(例如關於信度與效度),並且很少能夠將一些片斷的概念連接在一起。對我而言,這些文獻並未引導讀者們去了解什麼是好的研究──如何將研究中的元素連貫在一起,以及說明為何研究的整體?說及完整性是重要的。我歸因於學生急切進入到文獻中,片面關注於文獻所強調的研究方法及技術,而非關注在整體研究的平衡上。



      研究計畫應該盡可能就其整體來看,而任何我們在此要與讀者們溝通的是研究的整體性與完整性。慶幸的是,現在電腦的文書處理軟體,能夠讓我們幾乎沒有困難地來完成撰寫整體研究計畫報告。因此,我在本書中便省略了「撰寫研究報告(writing-up)」的章節,因為我認為撰寫研究報告的概念,是屬於「前一文書處理軟體」的年代。在那個年代中,整理筆記、編輯卡片檔案、分析資料都需要被分開來處理:研究報告的撰寫,需要等到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完成後才能進行。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於以往,現在的情況好極了:你能夠直接在研究過程中持續地來撰寫。這就是為什麼專注於涵蓋寫作的思考過程是可能的,而不是只專注在寫作這件事的本身。我嘗試透過這整本書來說明如何去進行論文寫作,而並非以一特別的章節來介紹;並且本書也專注於批判性及反省式的思考,更將此種思考方式提供給讀者們。



      接下來是提供給論文指導老師的建議。我採用了我所認為的一種故事取向的方式,來討論及處理研究的方法論及不同的研究設計,而我希望你們也會認同我的這種方式對學生是有幫助的。在我看過研究的所有部分後,我發現緊張的情況普遍存在於,像是如何對學生解釋研究設計與各種研究方法上,而這經常伴隨著使用有部分重疊的字彙所產生一些嚴重的模糊。這種混淆,對於你和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困擾,因為我們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可以讓我們重新安排及理解以不同方式所呈現出來的事物。例如,甚麼是訪談?它是一種方法或是一種資料蒐集的技術呢?(你將會發現在一些教科書中,它們同時被以這兩種方式來處理)。個案研究、行動研究、及實驗研究,是研究設計或研究方法呢?再一次,你將發現它們也都被以這兩種方式來描述。我認為這種模糊的原因是非常明顯地呈現於下列的引述當中,而這段引述是來自於二位著名的社會學家Schatzman及Strauss,對我而言他們並未清楚說明他們所謂的「方法」是什麼:



      實地的方法(field method)並不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方法(exclusive method),在同樣的意義上來說,實驗則是一種單獨的方法。實地的方法比較像是一種傘形的活動,在此傘之下任何技術可能被用來蒐集所需的資料,及用來思考關於這些資料的處理。(引自Burgess, 1982: 2)



      好,我要大膽地提出實驗在許多情況下並非是一種方法,除了在專業的意義上來說:若就實驗是一種設計架構的這個部分,在研究中甚至有一種獨立的分支,而將其稱之為實驗設計。而我不知道Schatzman及Strauss所謂「獨一無二的方法」是什麼。他們暗示在「獨一無二的方法」中,具有一種獨特及有限的技術被使用在實驗中(以此與實地研究相互對照)。但這是明顯的錯誤,因為實驗可能使用多種的資料蒐集技術,就如同實地的方法一樣。它是設計架構在如何處理資料上的不同,而我猜它們想要說明的是這種設計(例如,實驗)設定了特別地、明確定義的程序──而這些程序是有關,像是,控制。



      雖然,我與他們在實地方法的解釋上並不相同,但卻很喜歡」傘型」的這個概念:在社會研究中,許多我們在研究設計的合理性所做的思考,即組成了這把傘。如同Schatzman及Strauss所指出的,實地方法是一把傘,但行動研究、個案研究、及評估也都是傘──它們也都使用了許多方法及資料蒐集的技術,甚至還彼此涵蓋。



      在雨傘的這個隱喻變成被過度延伸之前,將呈現出我在此書中關於研究設計的討論,而此討論從研究目的出發、到研究問題、到研究取向的決定、然後到研究設計架構、再到資料蒐集的方法、然後是資料分析的方法。所有這些研究的元素被一併考量,組成了一個研究設計的路徑。有時,研究設計的路徑是簡單明確的,因為特定的方法經常搭配特定的研究取向,但在教育及社會研究領域中,研究的路徑通常不會這麼簡單,而這就是為什麼我花了許多時間來描繪出進行決定研究設計時的不同路徑(例如,在圖5.9及5.10中所示)。



      此種討論的方向也同時影響著,我對於我的同事Stephen Gorard所稱「Q文字」的態度:質化(qualitative)與量化(quantitative)。此處的分類有時似乎使學生對二個Q開頭的文字感到迷惑,以致於他們並無法對其意義做進一步的了解。如同Richard pring(2000)所指出,當對於此二種類型的研究間進行一種區分時,他們彼此並非處於對立的地位,而此種看法對所有關注於研究方法教學的老師們似乎變得越來越清楚,也就是這二種類型的研究方法不應該被置於槓桿支點的二端,而將整體社會研究的世界分成了此二種類型中的其中一種。因此,我嘗試去避開使用這種分類方式,所以也避開了它們所產生的二分類型。取而代之的是,我喜歡先去看到研究設計的架構──然後再去思考是否這些架構所使用蒐集到的資料是文字或是數字,然後再加以分析(當然有時候它們使用二種類型的資料)。



      回到學生的部分,以及所要給予他們的建議。每一位論文的指導老師對於研究計畫應該有關於或是看起來像是什麼,都有不同的期待。有些人喜歡強調這個部分,其他人可能喜歡強調另外一個部分。有的人想要這種類型的研究計畫,而其他人可能喜歡別種類型的計畫。我一直在此書中嘗試去指出,沒有絕對正確的方式,事實上有許多不同的道路可供選擇。然而,假如我想給予你們一些不同於你們論文指導老師所提出的建議,那就是聽從你的論文指導老師:你的論文指導老師總是對的。



      期待你的研究計畫。當你完成研究計畫時,會學到許多關於研究的知識。你會學到如何去組織研究工作,如何去取得研究資訊,以及去分析及綜合你所蒐集到的訊息。你也會學到精緻地去呈現整體研究的技巧,以及所有最基礎也最常見關於管理研究資料的電腦軟體。完成一份研究,會是你在大學期間所做的最有意義及最有收穫的一件事情。



    譯者推薦序



      這是一本有關於如何進行教育及社會科學研究,非常精要但卻並不精簡的研究方法書籍。



      作者Gary Thomas教授,目前任教於英國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教育學院,他以多年來自己所從事多項研究計畫、主編研究方法的學術期刊、指導無數不論是大學部、研究所、及博士班學生論文、及教授研究方法課程等等的豐富經驗為基礎;從初學者學習的角度為立場、以整體研究實作的步驟為架構、運用實際研究案例為說明、再配合其流暢的文筆,撰寫成這本內容完整涵蓋社會科學方法論的重要議題、章節結構緊密環扣、邏輯前後連貫整合的一本值得閱讀的方法論著作。綜觀全書,其重要特色如下:



      1. 將完整的研究過程劃分成六大階段來說明:作者將研究過程依其主要任務的特性區分成──緒論、文獻探討、方法論(或研究設計)、田野工作及研究發現、資料分析與討論、與結論等六個研究階段。再針對每一個階段中,必要的研究活動進行詳細的說明。如此一來,將複雜的研究過程簡單化、結構化、及步驟化,使讀者了解自己在研究過程中各階段必須完成的重要工作,以及各階段彼此間的邏輯關係,進而易於掌握研究的實踐;



      2. 並未過度強調社會科學研究中,量化與質化兩種主要的研究取向:本書雖然從本體論及知識論的討論中出發,清楚說明社會科學研究中量化與質化的兩大研究取向,並在研究方法(架構)、研究對象的選擇、資料蒐集與分析的方法等面向的探討上,也從量化與質化研究取向來加以說明。但本書更強調的是,量化與質化研究取向的互補性而非對立性,其所要傳達的理念是,先為研究問題選擇適當的研究取向,再選擇適當的研究架構、資料蒐集及分析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對量化與質化研究的取向進行絕對的區分;



      3. 運用實際研究案例來說明各種研究方法:針對不同研究方法,本書作者都從實際完成的研究或指導過的學生研究論文中,來提供相應的實際研究案例,並且說明使用不同研究方法時的實務考量、不同方法的優點及缺點、及它們在執行時所可能遇到的挑戰。藉由實際案例的說明,讀者可以確實理解該如何選擇並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來回答研究問題。



      4. 對於書中重要概念,特別在文中提供資訊框來做進一步的說明與叮嚀,並且將相關的議題或概念盡量以圖表的方式來呈現其彼此間之關係,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



      5. 最後,作者盡量以日常生活的經驗及平易近人的筆調來撰寫此書,使能增加讀者閱讀的興趣及意願。



      另外,在實際的翻譯工作上,本書的第一、二、三、十章是由我負責翻譯,第四、五、六章由賴靜宜女士翻譯,而第七、八、九章則由王琇婷女士完成翻譯工作。我從英國Aston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便任教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並且在大學部及研究所均開授過研究方法課程;王琇婷女士及賴靜宜女士均畢業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在研究所學習期間協助多位老師進行研究工作,並建立了研究方法厚實的基礎。譯者們均對研究方法有多年的鑽研及心得。



      然而,為求忠於原著,譯者們的翻譯都盡量以原書原意的方式來呈現,而書中之翻譯若有涉及學術或專有名詞、或特定文化脈絡中所使用的詞語、及人名均附上原文,以利尋找相關的參考文獻。由於本書之翻譯工作是由三位譯者完成,為進一步讓全書筆調一致及確認翻譯的正確,最後由我進行全部譯稿的校閱及潤飾工作。希望全書翻譯能夠達到語意正確、清楚、及通順的最終目標。



      最後,特別感謝學富出版公司全體同仁的努力及協助,使本書能夠順利出版,也希望譯者們的努力能為台灣的讀者提供一本值得閱讀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書籍,並且為讀者們在關於研究方法的知識學習及累積上帶來棉薄的貢獻。譯者們均已竭盡全力完成此書之翻譯,然而書中難免仍有錯誤之處,尚祈先進與讀者們的指正與建議,是所至盼。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助理教授

    潘中道 謹識

    2016.02.01




    其 他 著 作
    1. Discovering Computers 2005: A Gateway to Information, Complete (IE)
    2. Microsoft Office XP Introductory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3. Microsoft Office XP: Post Advanced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1st ed)
    4. Microsoft Office 2000: Introductory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Enhanced
    5. Sacred Marriage (Paper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