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天下第一心術:王陽明心法

天下第一心術:王陽明心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255684
弘逸
菁品文化
2016年6月07日
107.00  元
HK$ 85.6  






ISBN:9789869255684
  • 叢書系列:新知識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新知識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其他各家思想











    本書特色



      王陽明的心學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致良知”的修養學說。 他認為,心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這也是其心學說的基本觀點。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個人都要踐行自覺的道德規範。任何外在的行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於心。善與惡產生的源頭是人們自己的心,從“良知”出發,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為聖人。

    ? ? ??

      本書包含了王陽明主要的心學思想,取其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精華,旨在將其與現代思想意識相結合,讓讀者在認識陽明心學智慧、掌握其根本精神的同時,還能在現實生活中有效實踐,修煉、強大內心,隨時排解生活中的煩憂。



    編輯推薦



      ★王陽明是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的“真三不朽”,其一生跌宕起伏,充滿傳奇色彩,其學說影響國人至今,並遠播國外。



      ★讓疲憊脆弱的現代人重獲強大內心的第一修心寶典。

      王陽明的心學高揚主體意識,強調內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灑脫胸懷,可以讓人重新獲得強大的內心、積極的精神狀態,在浮躁的社會中獲得內心的寧靜、充實與幸福。



      ★取陽明心學之精華,合現代思想之脈搏。

      本書取陽明心學之精華,合現代思想之脈搏,將深奧之心學進行通俗的解讀,並能讓讀者依之有效實踐。





    前言



    上篇?? 心外無理——強大自身好立德



    第一章? 成己無我:明辨善惡也是修行?? ?


    1.人心本無善惡

    2.善惡之分在於意動

    3.心明眼亮分善惡

    4.為善除惡方成己

    5.百善孝為先

    6.“無我”才可樹言

    7.存養善心即修行

    8.心強大,不為物擾



    第二章? 一體與樂:心樂觀人生得坦然

    1.盡心擁有快樂心

    2.心情好壞源自本體

    3.意動則痛苦快樂皆生

    4.淡慾存理樂自來

    5.沒樂心,哪來樂“態”

    6.潛心悟道,苦也是樂

    7.萬物與心本為一體

    8.人樂,萬物皆樂



    第三章? 不棄“良知”:做一個完整高尚人

    1.“良知”即道德

    2.人當有惻隱之心

    3.無“良知”,改之為貴

    4.不務空名存“良知”

    5.“良知”出自見聞

    6.無“執”乃大知

    7.做人根本即“良知”

    8.存“良知”,做高尚人



    中篇? 格物無動靜——參透人心能立言



    第四章? 止於至善:處世即是四處為善


    1.處世先明心

    2.心明才可參透他人

    3.行善道,交善人

    4.待人無偏頗

    5.親近眾人即是善

    6.誠意乃善之先

    7.心善,萬人歸之

    8.道無精粗,至善止焉



    第五章? 情法交申:有原則還要講情面

    1.中正平和好友多

    2.同流世俗不合污

    3.不以貪功絕交

    4.重情就是留情面

    5.外有情,內有法

    6.情法可以兩盡

    7.多權宜,靈活處世

    8.明察就是“聖算”



    第六章? 君子慎獨:為人定要謹慎戒懼

    1.人前人後不違理

    2.山外有山不張狂

    3.處世學會克己

    4.面對未知多體察

    5.不愁不能盡知

    6.早察覺,慎待人

    7.不假外求即是“謹”

    8.內外一致不欺人



    下篇? 知行合—一—走出困境事功先行



    第七章? 權變之道:做事別鑽牛角尖


    1.莫將環境拒之心外

    2.立功業必先順應環境

    3.學會迂迴做事

    4.蠻幹損己不利事

    5.兩害相權取其輕

    6.過於疾惡無益於事

    7.虛己應物,重事輕己

    8.在位謀事別逞能



    第八章? 先“知”後“行”:心中有志“事功”成

    1.做事有“主一之功”

    2.不求“知”,做事即徒勞

    3.求“知”未“行”,哪來“事功”

    4.“知行合一事功成”

    5.成事必先克其私

    6.志乃動力不可缺

    7.心所向,挫折也是臺階

    8.不以“事功”而名



    第九章? 唯求其是:功夫用在刀刃上

    1.做事當盡一己之責

    2.莫從心外下功夫

    3.功夫差別定成敗

    4.不謀利,做正確事

    5.明辨之,篤行之

    6.分清主次事易成

    7.不做無用功

    8.“求是”之路不可移





    前言



      王陽明,字伯安,名守仁,今浙江餘姚人。少年時代的王陽明就已經胸懷大志,飽讀詩書的他以“正心修身,平治天下”為己任,後因體弱多病,接觸佛、道思想,於家鄉的“陽明洞”修習道家導引術作為養生之法,並以“陽明”為號。他是明朝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也是著名的“心學”創立者。



      青年時期的王陽明不辜負家人的期望,步入了他的仕途生活。有一次,正直的王陽明由於觸犯了當時權傾朝野的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並被貶謫到窮山惡水之中的邊遠山區—貴州龍場。在龍場任驛丞的日子裡,王陽明所處的環境十分惡劣,受盡了人們的白眼和欺淩,生活窮困潦倒,經常吃不上一頓飽飯,更沒有固定的居所,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抱怨生活,反而是以一種堅定的求道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勵志修身不已。最後終於在一個夜晚,他領會到了儒家失傳已久的“格物致知”的要旨,洞見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徹悟了“知行合一”這種天地間的終極智慧,從而創立了至今影響後世的一門學說——心學。



      作為一代哲學大師,王陽明對人心本來是善是惡也有自己的觀點,並且還將他的這種思想凝練成四句話:“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事實上,王陽明的心學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致良知”的修養學說。他認為,心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這也是其心學說的基本觀點。人們產生善與惡的源頭,就是人們自己的心,從“良知”出發,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為聖人。只要維護“心為本體”,做到心外無物,追求透徹的本心,胸懷灑脫、超凡入聖,便沒有什麼困難可言。



      王陽明認為任何外在的行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於心。所以他針對當時社會言行不一的弊病,提出了“知行合一”說,糾正了學術界的大師——朱熹“先知後行”的知行觀。他的思想觀念一出,立即就引起了思想界變化的高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王陽明的主張打破了程朱理學的禁錮,為委靡消沉的社會灌注了生機與活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心學佔據了學術界的主導地位。



      王陽明是有史以來最受中外偉人推崇的心學大師,他不僅是與尼采齊名的偉大哲學家,更是與孔孟並稱的儒家聖人,他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而“真三不朽”,首次實現了古今聖賢的最高人格理想,是諸多成大業者一直推崇的心靈導師。



      王陽明的心學高揚主體意識,強調內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灑脫,對改善現代人的精神狀態有著積極的作用,可以讓疲憊脆弱的現代人重新獲得強大的內心,在浮躁的社會中獲得內心的寧靜、充實與幸福。同時,王陽明的心學對現代人個性的發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業的開拓進取,也都有著有益的啟示。



      本書包含了王陽明主要的心學思想,去其糟粕,取其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精華。本書試圖將王陽明的心學思想與人們現代的思想意識結合起來,讓讀者在認識陽明心學智慧、掌握其根本精神的同時,還能在現實生活中有效實踐,修煉、強大內心,從而使讀者從中學會如何正確使用心學,為人們排解生活中的煩憂。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