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料理主廚亞倫•勒科薩克(Alain Le Cossec)則說:「料理不只是用眼、手和味覺,也需要用到嗅覺及聽覺。」──這是我在學校被他教導(責罵)時他說的。除了用眼睛觀察四周情況,湯是不是滾了,東西是不是沒放好,有沒有聞到東西的香味(或是焦味!),食材煎煮的聲音對不對(鍋子和油是否不夠熱),要用你全身感官去感受,全神貫注在小小的廚房空間裡,以期將菜品完美地烹飪出來,呈現給客人享用。
因為本書有別於一般的食譜書,不只僅僅介紹關於料理的部分,也包含了外場桌邊服務,餐桌的擺飾藝術(Art de Table)以及近來越來越受人重視的餐酒搭配,是以一個整體的宏觀角度來介紹,讓大家了解所謂的「法國料理」,並不僅僅是只有廚房,就是我們所說菜品的部分,外場的服務、整體餐桌的呈現,再加上搭配的飲品,以上種種相加,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加乘效果,才是箇中精隨,每一環節都很重要。
這些技法的公開,相信除了讓從事餐飲的業界同行受益之外,對於美食及烹飪的愛好者們,也能一窺這些技法的基本原理,進而更深入地了解所謂的飲食文化環節,並在傳承之餘發揮創意,做出改良。讓「法國料理」不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那種高高在上,難以親近的感覺。就像《料理鼠王》電影裡說的一樣:「每個人都能夠烹飪(Everyone can cook)。」
最後感謝 La Vie 出版社的邀請,讓我能為母校的這本書撰寫推薦序,能與大家分享法國料理的精髓及樂趣,讓它能夠融入我們的日常之中。就像博古斯所說的:「祝您胃口大開(Bon appetit)!」
學校中值得一提的還有一間對外營業的高級精緻餐廳,名為「Saisons」,提供的是法式高檔套餐,由擁有「MOF」(法國最佳職人)頭銜的亞倫•勒科薩克(Alain Le Cossec)擔任主廚,由他帶領學生經營餐廳。我們的課程亦有參與,令我驚訝的是,這樣的出餐水準及服務皆是由學生完成,不禁令我感嘆。前往法國進修已是好幾年前的事,但時至今日,台灣餐飲水準雖已提升不少,卻仍未有一所學校能做到如此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