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愛與接納~
不一樣的家
陳質采(兒童精神科醫師)
關於「家」,你會想到什麼呢?你會想到「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姊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這首歌嗎?
或許我們我希望自己來自一個體面的家庭,就像小時候課本上所寫的那樣完整個家庭:父母俱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或者是那種人人羡慕的家,家人都是有頭有臉、被社會認可,不會有讓你感到「沒面子」的外表和職業?
但是,你可曾想過,每個人其實都不一樣嗎?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個性迥異,有不同身世、不同的苦痛和歡樂,能力也迥然不同,在合組家庭的時候,自然也會有不同的風貌。
這些年來的臨床工作,也讓我有很多的機會,接觸不同景的孩子:有些孩子被父母拋棄,也有不少的比例來自失功能的家庭,如父母在一場工安意外中雙雙殘廢;或父年邁,母親重病;或父母在一場火災中,被火舌吞噬;或父母有一方命喪車輪下……。這些孩子幾乎都有共同的困擾,他們不曉得該如何向世人訴說自己家庭的處境。
因為,「家」不只單純具備養育的功能,也常是孩子社會地位的來源,提供孩子自我的正當性。譬如說,你來自一個父母俱全的小康之家,你是幸福的,你是值得被愛的。這使得來自不一樣家庭的孩子的成長更加坎坷。他們若無法接受自己的家人,相對的,也無法接受自己。
走入家族治療領域後,最令我感慨的是,家可以是療傷的避風港,卻也可能是傷人最深的地方。
我常想,能不能有類似主題的書,像《我的媽媽真麻煩》,讓孩子有機會認不一樣的家庭,學習到愛與接納,而珍惜自己所有。
《我的媽媽真麻煩》是以一個小男孩的眼光來看自己和同學都不一樣的家庭,他有一位酗酒的爸爸,以及常常讓自己感到困擾的巫婆媽媽。他的媽媽吃的和穿的都和別人不一樣,又不擅長社交。在親師懇談會上,她想和其他家長開開玩笑,卻因把他們變成蟾蜍而惹人厭煩。後來,在一次意外災難中,她終於有機會發揮所長,讓大家認識到她和其他的媽媽一樣:善良,愛孩子,想要被看重。
在芭蓓蒂.柯爾詼諧誇張的畫風中,故事處處是童趣和驚喜。
這本書可以是一種陪伴,慰藉類似家庭處遇的孩子,也可以是孩子之間的學習,讓孩子借助這樣的故事,開始自在的討論和分享每個不一樣家庭的喜怒哀怨。
我衷心希望這類型的故事可以打開孩子的視野,讓他們有機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了解每個家庭成員都不一樣,透過接納,才會有更多的包容和愛,而不是以貌取人。
關於「家」,我們要學習與認同的不是一個遙遠的神話,而是一個容許有更多愛、寬容和彈性的現實。
關於「家」,乃至於家庭的成員,我們彼此需要的其實是接納、愛與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