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寶塚的經營美學:跨越百年的表演藝術生意經

寶塚的經營美學:跨越百年的表演藝術生意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031885
森下信雄
方瑜
經濟新潮社
2016年7月07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6031885
  • 叢書系列:經營管理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正
    經營管理


  •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經營策略

















    早於1914年就成立的寶塚歌劇團,

    以「素人神格化」創造出表演藝術的巨大成就。





    前言



    第一章 寶塚(TAKARAZUKA)基礎知識

    共由四百名女性組成的單一性別劇團

    五組平等的業務單位

    專科:珍貴的寶藏

    組別更替及舞台新生的分配

    寶塚大劇場與東京寶塚劇場

    活躍於多元領域的畢業生們

    娛樂作品的表與裏



    第二章 寶塚歌劇團的商業模式

    創業初期戰略

    由安逸的立足點延伸的獨特利基市場定位

    導致必須變革的外部環境變化

    臨門一腳促成寶塚歌劇活躍的公共表演廳濫建

    演出行程二大公演:寶塚大劇場與東京寶塚劇場

    舞台管理上可能產生哪些問題

    主公演以外的售票演出

    船首演藝廳(Takarazuka Bow Hall)公演的功能

    東京特別公演

    主辦活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

    輸出演出

    全國巡演

    中日劇場公演與博多座公演

    梅田藝術劇場大劇院(Main Hall)公演

    梅田藝術劇場Theater Drama City公演

    以行程與演出者的當季程度決定的晚餐秀

    阪急電鐵與寶塚歌劇的關係

    寶塚歌劇事業對阪急集團的利益貢獻度



    第三章 寶塚歌劇經營模式的特徵

    寶塚歌劇的垂直整合系統

    採用垂直整合系統的根據

    作品創作上的優點

    以垂直整合系統進行全國巡演的優點

    在銷售業務與行銷上所面臨的課題

    魔鬼般的平日六場公演

    「二次•三次商品」的定位與危險性

    寶塚的未來型《Dream Trail:寶塚傳說》



    第四章 寶塚歌劇與AKB48

    「素人」與「未完成」

    何謂「素人的神格化」?

    「未完成」的新鮮感

    比一比!寶塚與AKB48的異同

    海選的必然與偶然

    利用「偶然」的AKB48

    專用劇場所產生的「偶然」

    AKB48與秋葉原

    寶塚的「封閉」

    除了開演前與演出結束後,人跡消失的街區

    AKB48的近距離接觸(近接)

    寶塚歌劇的近距離接觸

    寶塚大劇場的演員休息室出入口

    銀橋在寶塚劇場所代表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概念:心理距離

    秋元康從小貓俱樂部時代就意識到寶塚的存在?

    寶塚明星的「畢業」與「代表作」

    從AKB48畢業之後,生意經將會如何發展?

    聖地:寶塚大劇場



    第五章 寶塚今後動向與業界未來展望

    不變的真理仍將維持

    強調「創作•製作•銷售」的垂直整合

    分享過程:聖地的活化

    利用「不平衡」與「偶然」刺激粉絲社群

    前味•中味•後味

    今後製作人的工作



    結語





    推薦序



    張開羽翼的銀馬車

    文�吳洛纓(知名編劇、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




      她們畫著大濃妝,男主角(男役,由女生反串)一定平胸長腿,女主角(娘役)的睫毛翹到可以在上面放枝鉛筆。高聳的墊肩、華麗閃亮的戲服,加上必不可少的翅膀(羽根),那是她們最重要的符號,象徵著演員的角色輕重以及年資階級,愈是資深重要的演員,那雙翅翼愈大愈顯眼。

      

      當她們緩緩地從舞台上的階梯走下來,配上舞蹈、歌曲和誇張到無法挑剔的肢體表演,就在那一刻,你知道什麼叫做「明星」。她們必定閃亮到你無法移開視線,又用上所有劇場美學上的種種元素,告訴你:「我們不是你,我們是不一樣的。」

      

      但在某個慈悲的時刻,有幾個會走上「銀橋」(在樂池與觀眾席之間的拱形狹窄舞台),距離你更近一些,同時又告訴你:「我們這幾個走上銀橋的某某(她們的藝名,不是本名也不是角色名),是閃亮中的最閃亮,我們是璀璨的明星。來,愛我吧!」

      

      這就是日本寶塚歌劇團百年來的表演方程式。

      

      在粉絲經濟還沒出現的近百年前,阪急鐵道(現為阪急集團)的創辦人小林一三,為了開發鐵路延伸所及的區域,吸引更多都市人到此一遊,他們在兵庫縣寶塚市蓋了寶塚家庭遊樂園和寶塚劇團,意不在盈利而在迷人。

      

      早期的寶塚就是個小歌舞團,當時沒有人料到它現在會成為阪急集團三大事業體之一,每年有二百五十萬人次的觀眾,演出遍及日本全境和世界各地。更重要的是寶塚獨樹一格的劇場演出形式(一齣歌舞劇加上一齣音樂劇)和表演風格,成了二十世紀亞洲劇場史上最燦爛奪目的風景。

      

      1990年,我第一次看到寶塚劇團的演出,透過當時還暱稱「小耳朵」的衛星頻道。無意之間轉到播送的頻道,發現他們正在演出俄國劇作家契訶夫(Anton Chekhov,1860∼1904)的劇作《海鷗》。那個學期,國立藝術學院正在排練同一個劇本,準備學期公演,於是一口氣看完,儘管聽不懂日文,但時任導演助理,從修改劇本到排練對劇本早已滾瓜爛熟,腦子裡自動開啟日譯中系統。

      

      看著她們(男女角色皆由女生串演)戴著長又捲的金色假髮、口吐著日文、口中念出的是百年前的俄國劇作,絲毫沒有違和感。因為在反串、外譯加上劇場風格詮釋的多重拆解下,你很難再想起《海鷗》的文本,那個舊俄莊園裡人的內在被極度寫實的刻畫,因為過真而失真,因為太過陰鬱而荒謬起來的喜劇調性。是的,寶塚劇團完全把《海鷗》給「拆」了,這是我與寶塚的初相遇。

      

      直到2013年,寶塚才第一次到台灣演出,2015年二度來台,賣了兩萬多張票,觀眾朝聖般趕赴國家戲劇院。那不像是看戲了,那是親炙傳奇的渴切,只有人在那裡才能成為傳奇的一部分。

      

      《寶塚的經營美學》除了娓娓道來寶塚發跡的百年史,也談及相較於行銷策略日新月異的市場,調整幅度不算大的經營策略,包含他們將「素人神格化的造星手法」「從寶塚學校創作、製作到售票演出的一條龍策略」「與在地區域經濟的相關性」等。最有趣的是,作者花了兩個章節,將發跡於秋葉原的AKB48(秋葉原地名Akihabara,縮寫為AKB,是日本宅經濟的聖地)和寶塚劇團做了一番比較,除了表現出在「粉絲操作學」上有些「還不是我們先開始」的得意,更具啟發性的是他將過去(?)與當今的娛樂事業做了串連。

      

      當我們看著韓國的娛樂事業如何強虜入侵亞洲其他區域無計可施,看中國娛樂業受益於大市場能快速竄起。書中多少有些是台灣的娛樂產業可參考的思維。面對萎縮枯竭的台灣原創力,創造經典,將經典變成傳奇,從傳奇中找到價值,或許是一個可供思考的方向。看看我們還有沒有機會打造一輛銀馬車,讓它張開雙翼帶我們奔赴夜空,只為觸及滿天繁星。

    ?

    全在掌握之中:從寶塚到AKB48

    文�劉奕成(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


      

      人們大多喜歡湊熱鬧,我也毫不例外。不但在見到有趣的事物時,總愛跟著湊熱鬧;即使宅在家中沈醉於電玩,還要不甘寂寞,動輒呼朋引伴組織團隊。如果孫悟空騎上筋斗雲,卻進了哆啦A夢的時光機來到現代,從距離地面的高度幾公里向下望,細小如砂的人們,在離開家中之後總是不知不覺的,與識或不識的人們,聚成一個一個團體。

      

      原本熟識的人當然不在話下,為什麼人們與不熟識的人,會聚在一起,做同一件事?而這件事不過是張望而已。

      

      依稀記得:當時年紀小,人們見到車禍、火災等災難事件,酷愛群聚觀賞。當然,這些屬於偶發事件,不受人為操控。不過還有:學校的朝會或音樂會,學生們恪遵師長的命令,面朝同一方向,用心或假意,全神貫注聆聽著聲音,這屬於交辦任務,算是不得不屈服。

      

      但到底是什麼,能讓人們自願離開家的懷抱,共聚一堂,朝著同一方向目不轉睛,然後還要艱難地趕上回家的班車。搜索兒時零零星星的亮點,除了同班好友擠進大隊接力時的全校運動會之外,能讓我嘆為觀止的,非國中畢業旅行的高雄經驗莫屬,在狐群狗黨的攛掇之下,一群費洛蒙高漲,青春痘每每破膚而出的少年,在飯店爭睹號稱有十多招?藝的類武術表演。在場只有男子漢,並且俱皆全神貫注,唯獨我因為大受震驚而不由得環顧全場,於是讓我在慘綠年少時便在驚嚇中明白一個道理:原來娛樂活動的主辦者,對於誰是觀眾,多半胸有成足,一切在意料之中,也在掌握之中。

      

      日本是我最常盤桓的異?,上世紀末,我身為交換學生在慶應大學進修,在日本同學的威脅利誘下,看遍了各種型態的現場表演。包括日本職棒、東京新宿及池袋各地的情色表演,也跟著領略我生命中第一次的寶塚歌劇表演,那次就在兵庫縣的寶塚大劇場,聆賞的便是經典劇作《凡爾賽玫瑰》。說真的,那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表演內容,而是當我不改積習,注意到全場觀眾幾乎都是女性時,在燈亮前我回首一瞥,看到滿坑滿谷晶亮的女性眼眸,正覺得奇特,後來才發現奇怪的是我,她們的眼神透露著狐疑,懷疑我是不是走錯地方。

      

      這幾年又開始常跑日本,在日本重新觀賞寶塚、多次造訪在東京巨蛋與武道館舉辦的多場演唱會,以及富士搖滾音樂祭、SUMMER SONIC、沙灘音樂節,甚至參加AKB48的粉絲見面會。

      

      或許是年紀大、歷練多了,更能夠接受並衷心喜愛寶塚歌舞劇這般只由女性來呈現的世界,清純可人的娘役配上風流倜儻的男役,的確在觀眾面前建構出不同凡響的烏托邦。話雖如此,幾次到東京寶塚聆賞,還是不免感覺:寶塚大劇團的製作人,著眼的本來就是女性,觀眾女多於男這一點,本來就在他們的掌握中。這背後是怎樣的思維,我也深感好奇。

      

      這團疑雲,在我看完《寶塚的經營美學》這本書之後,煙消雲散。本書作者用寶塚和AKB48相似之處來比較分析,更是令人著迷之處。作者原先在寶塚的母企業阪急電鐵任職,是以企業管理的專才,進入娛樂事業。他也了解自身的限制,或者說自身切入的角度應該不同,因此他把自己的定位與AKB48的製作人秋元康相比。

      

      身為製作人的DNA,其實是娛樂事業的經營管理,而非內容的製造。他們對內容的關心,其實不僅在於內容本身,更在於內容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因此這本書的角度,其實提供了對娛樂事業有興趣的人,佇立雲端以大視野俯看娛樂事業的經營管理。

      

      例如體育競技的內容,以勝負來撩撥人心,因此實力超逾同儕的佼佼者,因其成績可以取得「神格化」的地位,遠有當年在全球高球界叱吒風雲的老虎伍茲(Eldrick Tont "Tiger" Woods),近有台灣棒球迷心中「球來就打」的神之52陳金鋒;「神格化」是運動產業激起人們熱情的法寶。

      

      但是相較之下,人數浩繁的寶塚劇團,因為同團人數眾多而且各人之間差異實屬有限,但是,作者在本書中以「素人的神格化」貫穿不同型態娛樂事業的主題,神乎其技,令人嘆服。像是我們訝異明星「連離去也如此瀟灑」的同時,往往忘了明星也不過就是一般人。因為聆賞的觀眾,自始就落入成功的娛樂事業經營者牢牢的掌握之中。

      

      對於如何牢牢掌握觀眾,娛樂業的領導者出來分享,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堂奧。但不知這是否也讓我們稍有機會擺脫控制?我們了解,原來寶塚和AKB48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轍,或許你我有朝一日也會發現,政治領導人的操作也並無二致。原來,企業經營的道理,埋藏在許多不同領域的泥土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