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戰爭與大國崛起:烽火下的霸權興衰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23611
邵永靈
大旗出版社
2016年7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323611
叢書系列:
大旗藏史館
規格:平裝 / 288頁 / 普通級
大旗藏史館
分
類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斷代史
>
近/現代史
同
類
書
推
薦
帝國的野心:十九世紀英俄帝國中亞大競逐
越南啟示錄1945-1975:美國的夢魘、亞洲的悲劇(上、下冊不分售)
打造太平洋:追求貿易自由、捕鯨與科學探索,改變人類未來的七段航程
伊凡的戰爭:重回二戰東線戰場,聆聽蘇聯士兵消失的聲音
基督宗教、自由貿易與美國獨立:從塔克思想看英格蘭啟蒙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戰敗者的觀點: 德軍將領談希特勒與二戰時德國的興衰
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
解密三十八度線:中蘇朝的合作與分歧
內
容
簡
介
戰爭與和平,野蠻與文明,是平行線還是交叉線?
20世紀的大國何來?21世紀的大國又該何去何從?
目
錄
自?序
第一章?大國、崛起與戰爭
一、什麼是大國?誰是大國?
二、戰爭形態的演進
三、何為崛起?
第二章?八十年戰爭與荷蘭崛起
一、低地——歐洲的富饒之地
二、八十年戰爭與莫里斯親王的軍事改革
三、在戰火中崛起的海權帝國
第三章?三十年戰爭與法國崛起
一、衝破哈布斯堡家族的包圍
二、確立君主專制制度
三、三十年戰爭與法國大國地位的最終確立
四、「太陽」照耀歐洲
第四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與英國崛起
一、都鐸王朝統治下的英國
二、共和國時期的海權建設
三、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四、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及其國際影響
第五章?北方戰爭與俄國崛起
一、彼得大帝的改革
二、軍事天才查理十二
三、波爾塔瓦大捷與《尼斯塔特和約》
四、葉卡捷琳娜二世與俄大國地位的鞏固
第六章?七年戰爭與普魯士崛起
一、普魯士的前世今生
二、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三、七年戰爭與普魯士的崛起
四、全能的「腓特烈大帝」
第七章?拿破崙戰爭與英國世界霸權的確立
一、十八世紀的英國
二、工業革命1.0
三、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
四、開啟新時代——不列顛治下的和平
第八章?普法戰爭與德國崛起
一、拿破崙戰爭之後的普魯士
二、鐵血宰相俾斯麥與走向統一的德國
三、普法戰爭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建立
四、一個全新的德意志
第九章?日俄戰爭與日本崛起
一、被迫開國與變法圖新
二、甲午戰爭——從亞洲脫穎而出
三、日俄戰爭——非西方國家對西方的首次勝利
四、日俄戰爭的影響
第十章?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美國崛起
一、得天獨厚的強國之路
二、走向戰爭的歐洲
三、一場全新的戰爭
四、重建歐洲秩序的凡爾賽體制
第十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蘇聯崛起
一、在廢墟上起步
二、一個工業強國的誕生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四、兩極世界的到來
結 語?二十一世紀的大國崛起之路
?
序
作者序
大國好還是小國好?這通常是一個在哲學上可以討論而在現實中卻往往無法選擇的問題。古往今來,推崇和嚮往小國的不乏其人。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就是「小國寡民」的提倡者,他在《道德經》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中這樣寫道:「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就連法國偉大的歷史學家、政治家托克維爾(Tocqueville)也指出:「儘管道德和文化水平不同,小國一般都比大國容易謀生和安居樂業。」的確,從理論上來說,小國是幸福的,因為國家小,統治者就很難有太大的野心,因此不會將資源浪費在追求榮譽上,而對榮譽的追求,在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上,造就了纍纍白骨,使無數的財富和文明的成果化為灰燼。
但是,國家定位又總是無法選擇的。且不說作為其基礎的國土規模、人口數量、資源多寡及地理位置是與生俱來或難以更改的,就每一個生長於競爭激烈、弱肉強食之近代國際體系的國家而言,如果沒有大國的身分(特指具備客觀條件的國家),似乎很難有國家的繁榮與生存。托克維爾在指出小國幸福的同時,更強調了大國的好處和必要性。他認為,「大國的存在為國家繁榮提供了一個新的因素,即力量」。因此,「小國之所以往往貧困,絕不是因為它小,而是因為它弱。大國之所以繁榮,絕不是因為它大,而是因為它強」。而且,「在大國,由於領土遼闊,所以即使戰禍連綿,也能使人民群眾少受災難」。從另一方面看,黑格爾(Hegel)所說的個人尋求承認的慾望也體現在國家身上。作為國際體系的一員,國家就像個人在社會中所做的那樣,渴望榮耀與成功,希望能名垂青史。尋求承認的鬥爭既是個人行為,也是國家行為。
所以,一個意料之中的結果就是,幾乎稍有條件的國家都會奔著大國地位而去,大國的興衰與沉浮成為近代以來,世界歷史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現象,而與之相伴、連綿不斷的戰爭,似乎也就成為大國崛起的不二法門。
當然,大國的崛起並非易事,有成功的,就必然有失意和失敗的。從中世紀晚期開始,波蘭就是歐洲的大國,但至十八世紀末終被俄普奧三國瓜分殆盡;中世紀歐洲盛極一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在進入近代之後也淪為一盤散沙;至於說曾經輝煌的大帝國—鄂圖曼帝國、中華帝國,在十九世紀更是遭受了澈底失敗和被掠奪、瓜分的命運。而對那些成功者來說,其祕訣不外乎擁有了天時、地利、人和三項條件,換句話說,就是由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做了正確的事。所謂天時就是機會,即正確的時間。機會是轉瞬即逝或時過境遷的,每個大國在崛起時幾乎都抓住了某種機會,如大航海時代的貿易與殖民、工業革命時代的經濟發展以及被迫開國後的改革等。所謂地利就是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地緣環境,即正確的地點。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在論述近代早期影響一國國運或者說國際競爭能力的因素時,特別強調了兩點:財政與地緣政治。他非常推崇所謂的側翼大國,如英國、俄國、美國、日本等。這些國家進可攻、退可守,既可以避免捲入不必要的國際事務,又能使國家戰略的選擇相對簡單化。所謂人和就是要有英明的領導人或統治菁英群體,即有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縱觀各個崛起的大國,在國家的關鍵時刻無一不湧現出一個或若干傑出人物,由他們引領國家走向正確方向,如英國的資產階級新貴族,沙皇俄國的彼得大帝,法國的亨利四世和路易十四,以及德國的俾斯麥等等。
不可否認,以上種種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又是通過戰場的較量,以血與火的形式將一國推向大國寶座,大國的崛起與戰爭之間,就這樣建立起某種似乎是不解的淵源與必然的聯繫。至少,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人類歷史給予我們的「啟示」。
接下來,我們的話題很自然要轉向中國。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在當下的中國,大國崛起都已經是事實而非未來願景—如果GDP和軍費開支都位居世界第二的國家還不算大國,那還有誰能算是大國呢?但是,中國的崛起如果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譬如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或者說中國夢,現實與理想之間顯然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畢竟,中國此時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身分,人均GDP和科學研究創新能力在世界排名靠後;中國也缺乏拿得出手的軟實力。
回顧過去,如果說中國已經完成了大國崛起的1.0版本,那麼下一步就是向2.0版本邁進。這兩個版本之間的差異,用著名學者許紀霖的話說,就是「富強的崛起」與「文明的崛起」的區別,前者指的是以GDP為核心的一組統計數據,即所謂「民富國強」,是綜合國力的展現;而後者則是一種普世價值與制度體系,是人類歷史演化中新的生存方式和意義系統的誕生。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大國,曾經向人類貢獻了影響至今的軸心文明—儒家文明,顯然,中國的崛起決不能止步於「富強」,而必須要走向「文明」。
那麼中國將走向何種文明?毫無疑問,它既不是與西方對著幹的封閉式文明,也不是對西方文明的簡單模仿和追隨。中國需要的是在普世文明之內走自己的道路,通過在融合主流價值的基礎上發展自身文明的獨特性,從而擴展普世文明的內涵。
這樣的崛起對中國來說是任重而道遠。
然而,問題並沒有結束,似乎還有一個更大的懸念擺在中國面前:中國以和平的方式實現了「富強的崛起」,但依然能夠不通過戰爭來達到「文明的崛起」嗎?中國能否終結大國崛起必須以戰爭來完成的魔咒呢?
這又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希望《戰爭與大國崛起》一書能夠為回答上述問題提供有益的思考與啟發。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